07.09 「媒體看呂梁·人民網」呂梁:荒山變青山 青山變“金山”

「媒體看呂梁·人民網」呂梁:荒山變青山 青山變“金山”

「媒體看呂梁·人民網」呂梁:荒山變青山 青山變“金山”

嵐縣大蛇頭鄉野雞山縣(嵐縣)局(黑茶山林業局)合作造林點。 孫濤攝

進入夏季,山西呂梁到處鬱鬱蔥蔥。7月6日,嵐縣王獅鄉蛤蟆神村徐海亮指著自己的沙棘林,滿懷希望地說:“山頭綠了,我也有奔頭了。”

徐海亮有8.4畝退耕還林地參與沙棘種植,年可獲得退耕還林補貼2520元,五年後參與沙棘分紅,初步測算,每畝效益可達5000元左右,每畝分紅大約在300元左右,8.4畝保守分紅可達2600多元。

近年來,呂梁市大力推進生態保護和修復,把脫貧攻堅和生態治理有機結合起來,昔日荒山禿嶺,變身綠水青山、金山銀山。

呂梁是全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之一,生態脆弱與深度貧困相互交織、互為因果,目前仍有21.4萬貧困人口。

從1978年國家啟動“三北防護林”體系建設工程以來,呂梁市13個縣市區先後被列入國家三北防護林工程區建設範圍。40年來,全市人民堅持不懈植樹造林,持之以恆改善生態環境,紮實組織實施國家“三北防護林工程”、天然林保護工程、退耕還林還草工程、沿黃生態脆弱區治理工程等一批重大生態保護和修復工程,僅實施“三北防護林”工程,就累計造林590萬畝,森林覆蓋率顯著提高,極大地改善了呂梁市的生態環境。

近年來,呂梁市每年投入綠化資金12億元以上,森林覆蓋率以每年1個百分點的速度遞增,達到26.45%,高出山西省6個百分點。

《山西省生態氣象監測評估分析報告》顯示,2017年呂梁市生態環境改善全省最快、質量指數全省最好。

在全面推進生態保護和修復的同時,呂梁市認真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把脫貧攻堅和生態治理有機結合起來,總結推廣了以貧困群眾為主體的合作社扶貧造林機制,努力在“一個戰場上”打贏脫貧攻堅和生態治理 “兩個攻堅戰”,實現增綠和增收互促雙贏。去年全國林業扶貧現場會在呂梁市召開,推廣了呂梁市的經驗和做法。

據悉,2017年以來,呂梁市共建立扶貧造林合作社1221個,吸納2.8萬貧困勞力參與生態造林,累計造林188萬畝,貧困人口人均增收4000元以上;呂梁市聘用森林管護員6348人,其中貧困人口管護員4896人,每人年收入6000至10000元。

呂梁市還積極調整優化林業結構,大力實施經濟林提質增效、特色林產品增收、生態旅遊增收、森林管護就業增收等“四大增收工程”,努力讓更多從傳統耕作中走出來的農民通過發展現代林產業實現增收致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