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2 寫作方法|如何讓作文迂迴曲折,引人人勝

傳說有一個詩人給一個富貴人家的老太題詩賀壽。劈頭一句就是:“這個婆娘不是人。”詩句一出,在座的人全都大驚失色。詩人筆鋒一轉寫出第二句:“九天仙女下凡塵。”大夥聽了又不禁轉怒為喜。第三句是:“兒孫個個都成賊。”詩句一出,眾人譁然,兒孫震驚。但詩人馬上寫出第四句:“盜得蟠桃慶壽辰。”這一下,所有的人都不能不佩服這位詩人變幻莫測的傑出文才了。這位作者在這裡採用了興波瀾、生變化的手法。

作文也是這樣,假如我們善於有意識地在敘述中安排一個新穎別緻的開頭或者一環扣一環的情節,或者出人意料的結尾等都能成功地造成“波瀾”。“波瀾”是吸引讀者閱讀興趣的重要因素之一。常用的製造“波瀾”的方法有:

寫作方法|如何讓作文迂迴曲折,引人人勝

第一,設懸念,在懸念的逐層解決中興波瀾

所謂“懸念”,是指讀者對敘述的人物或事件的動態表示關切的心情。因此,凡增進這一關切心情的手段,均可產生“懸念”乙前面講過的倒敘,由於將“後果”提前,讀者不知“前因”,又急於知道“前因”,關切的心情陡增,這無疑會產生“懸念”,但產生“懸念”的方法絕非僅止於此。一般地講,它有三種情況:

一是讀者對將要發生的事件一點也不知道,急於弄清究竟;

二是讀者對所述的事件知道得比較粗略,但急於知道更多更詳盡的細節;

三是讀者對事件的發生和發展雖然知之甚多,但更急於知道事件的結局。

不論是哪一種“懸念”,不論是對所敘述的事件一無所知,還是知之甚少,或是隻知其始,不知其末,讀者最初都是“有所不知”,最後呢,都應到達“無所不知”的境界。從“有所不知”到“無所不知”,讀者的懸念由產生到消失時心理狀態會發生劇烈的變化,便能形成“波瀾”。

優秀的故事往往在事件的發生和發展的敘述中給讀者留下許多懸念,然後一一解決,形成一個又一個波瀾。有的小說並不在一開始便設下許多懸念,而是在敘述中逐個設置,形成“一波方平,一波又起”的局面。當事件發展到高潮階段,作者又往往採用連續設置懸念的方式,形成“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扣人心絃的場景。中學生作文一般千把字,不可能設置太多的懸念,但是適當使用不但是允許的,而且應該提倡。因為這是加強敘述吸引力的極其有效的方法。

寫作方法|如何讓作文迂迴曲折,引人人勝

第二,用抑揚,在大起大落中興波瀾

抑揚,就是“欲揚先抑”與“欲抑先揚”的簡稱。所謂“抑揚”就是作者明明要“揚”(即歌頌)某個人或某件事,卻故意先“抑”(即貶斥)一番。反之,若要“抑”(即貶斥)某個或某件事,則先“揚”(即歌頌)一·番。由於這樣大起大落地進行敘述,勢必在讀者心頭引起較劇烈的心理變化,於是,便能達到形成“波瀾”的目的。“抑揚嚴分兩種,一種是“欲揚先抑”,另一種是“欲抑先揚”,以前者更為常見。

寫作方法|如何讓作文迂迴曲折,引人人勝

第三,巧對比,在矛盾衝突中顯波瀾

敘事時,如果設置一個“對立面”,是會使敘述曲折得多,對於所要表現的主旨也能起到更突出的表現作用。

【例如】“我”在放學路上碰到了一件需要救助的事,可是自己沒有挺身而出,這時,另一位同學毫不猶豫地出力相助,這位同學的行為引起了自己的反思和內疚。這時採用的便是“對比映襯”寫法。如果不用“我”來構成“對立面”,而直接寫那位同學做的事,也不是不行。但不如這樣寫給讀者留下的印象更為鮮明,對於敘事來說,也更容易形成“波瀾”。

方法種種,難以盡敘,只要我們精通其妙,領悟其本,興起波瀾,文章定會迂迴曲折,引人人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