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4 “微信群”消費的是人情,透支的是信用

你有幾個“微信群”是沒有設置“消息免打擾的”?

你有幾個“微信群”是想退又不好意思退的?

“微信群”何時成為了我們的負擔,當被別人莫名其妙拉入某個微信群的時候歡樂幾分,憂愁幾分?

“微信群”消費的是人情,透支的是信用

“小學群”、“高中群”、“大學群”、“家長群”、“業主群”、“公司群”、“相親相愛一家人”.......我都不記得自己有多少微信群,有些微信群早就石沉大海找都找不到,只記得曾經有過這麼一個群。最近開始很反感一些群:XX大咖群,XX創業群,XX融資群,為了某個人,為了某件事兒進了一些群。然後你想加的人加不到,殊不知一些人跟你一樣開始加你。一看名字xx理財、xx客戶經理.....你知道這些人想幹什麼,你一看驗證消息又拒絕不了。跟你在一個群,還發條“校友”之類,真是拒絕不了。通過驗證了,還沒過幾秒鐘一段事先編輯好的自我介紹、產品介紹就如約而至了。大家沒什麼共同話題,也聊不起來,無非就是給個面子,過段時間再刪了......

一些熟悉的人,一些熟悉的群。剛開始你也很熱情,說啊說、聊啊聊、發發紅包、弄弄表情。後來你發現就再也沒有後來了,你成了那個曾經在群裡一言不發的人。有時候就一個人在自嗨,有時候三五個人在“鬥地主”,再有時候就開始各種廣告、拉票、微商就都來了。最後你也就不看了,不管有沒有什麼紅包。

“微信群”消費的是人情,透支的是信用

如果不設置“消息免打擾”,估計每天也有個幾千、幾萬條;你想退出某些群,但你擔心的是某些人的道德綁架、情感綁架、甚至人身綁架......微信朋友圈、微信群現在都成了一些人的負擔。你想做個真實的自己,想發什麼就發什麼,想加誰就加誰。可惜現實不是這樣的,你發朋友圈的時候可能要屏蔽某些人,你發某些信息的時候還要考慮下這個能不能發;發工作廣告的時候直接僅對同事可見。你對那些人分組打標籤,無非就是為了這些。

微信把我們的距離拉近了,微信也把我們的距離變遠了。大家在消費人情也在透支信用,微信變成了什麼?到底是社交工具、通信工具、還是銷售工具。一些人只能是朋友的朋友的朋友,你不認識他,但是出於你認識的人的面子、情感、信用,你加了他。而對方又在幹什麼,他想幹什麼,你著實不知道,或者你根本不想知道。

你可以把你不喜歡的一切都屏蔽掉,你可以把“微信”淨化到只是一個真正的“朋友圈"。但是你的朋友也在幹著你不喜歡的事兒,咋辦?杜絕朋友圈,單純微聊。從這個意義上講短信還是有短信的好處的,當然除了那些廣告和垃圾短信。組群的目的因人員的不同而目的不同,比如說什麼興趣群之類的,大家討論的可能都是關於興趣本身的話題。怕就怕有人開始發廣告,即便被罵也就那樣;怕就怕別人的不搭理,即便你不停”圈兒“某某人,這就是為什麼很多群最後變成了死群。再比如工作群,目的就是為了發發通知,或者就像郵件的抄送一樣,你和某人交談需要另外的某人看到......

“微信群”消費的是人情,透支的是信用

不管是什麼群,大家進去都是為了一個單純的目的。你拉群無非也就是為了方便或者達到什麼目的。群與群之間隔離,人與人卻在交織。今天的微信群就是我們的社交狀態,剛開始因為有興趣、利益、感情、目的所吸引所以加入;後來因為沒有持續得到滿足就開始淡出直到沉底,刪也不是,不退也不是。

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