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7 日本企業如何學習王陽明:讓管理變成簡單的事

中商學院薦讀

“一生俯首拜陽明”—日本第一名將東鄉平八郎在腰牌上刻下這樣的字樣。事實上,日本企業對王陽明的崇拜和學習,已經是極為普遍。

日本企業如何學習王陽明:讓管理變成簡單的事

我在研究日本豐田的時候,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那就是日本企業在承接中國傳統文化的時候,主要關注的是兩個人及其傑作,一個是孔子的《論語》,另一個就是王陽明的“良知”體系。

1,為什麼日本人如此崇敬王陽明?

明朝末年,出現了一個“離經叛道”的大師王陽明,他最偉大的貢獻,一是開創了“人人皆可為聖賢”的體系,把孔子所開創的儒家學說的這層窗戶紙捅破了。二是解決了知行合一的世界難題。

他的“良知”體系有一個非常獨特的起點,就是“事物之理”本來就在我們每個人內心深處。按這種邏輯,我們做事只需要憑著良知去做即可,因為所有的管理道理,比如公平交易、客戶價值、效率競爭等,都存在於我們心中,都是我們良知的一部分。精英或者領導者並不比我們任何一個普通人多一點,在良知面前人人平等,人人皆可為聖賢!

另一方面,很多企業員工或領導在犯錯的時候,會經常說“對不起,是我不懂……”但大家都清楚,很多人做壞事或者做錯誤的事,並不是因為“知”的不夠,而是因為言行不一致,或者叫“知行不合一”。王陽明一眼就看出了這種說法的虛偽。他說,很多人把懂得道理叫“知”,把實踐叫“行”,這種分法,永遠也沒有“知行合一”的可能。

解決知行合一的辦法很簡單,就是錯誤的意念一發動,就要放到“良知”的心裡衡量。心正,意念自然就正,而意正,行動就自然符合“天地良心”。於是知行便合一了。

據說,王陽明的良知學說傳播開來之後,有人不服,就想看王陽明的笑話,正好有一天有人在半夜裡捉到一個小偷,這些人便把王陽明找來,問他,你看小偷有良知嗎?

王陽明很坦然地讓小偷脫去外衣,隨後又請他脫掉內衣,小偷都照辦了。當接下去讓小偷脫掉褲子時,小偷猶豫說:“這恐怕不妥吧。”王陽明便對大家說:“羞恥之心,人皆有之,這便是小偷的良知。”

其實,我們企業中的任何一個員工和管理者,哪一個人不是良知未泯者?既然如此,管理就是一件很簡單的事,那就是讓每一個人憑良知做事——在“意念發動”之時,“對錯誤的意念正心”!

應當說,王陽明捅破的這一層窗戶紙,對今天企業的管理太重要了。比如在執行中我們強調結果,員工有結果良知嗎?有責任良知嗎?有溝通良知嗎?有競爭良知嗎?如果說結果、責任、溝通、競爭、激勵是“理”的話,那麼,這些“理”在每個人內心都存在,那就是“良知”。

2,現代王陽明—稻盛和夫

在研究豐田的時候,有日本專家告訴我,日本最崇拜王陽明的,是被稱為“日本經營之聖”的稻盛和夫。

在稻盛和夫的經營哲學中,到處是王陽明“良知”的影子。比如稻盛和夫說,要判斷某件事是不是有道理,不能只看其是不是符合邏輯,還應當看它是不是符合人類的道德標準,要思考其與人類價值的相關程度。

日本企業如何學習王陽明:讓管理變成簡單的事

在創立京都半導體公司的第二年,新進來的員工要求公司保證他們將來的收入會增加到一定程度。在當時,公司剛成立,連自己都難保,如何保證新人的收入增長?經過三天三夜的討論,稻盛和夫與他的合作伙伴,認為員工的要求符合人類價值標準,於是他們不僅答應了員工的要求,而且還把公司的使命做了重大調整:

“京都半導體公司的理念,就是提供給所有員工物質與心靈成長的機會,並通過我們的共同努力促進社會與全人類的進步。”

在第一次石油危機,日本樓市出現泡沫的時候,稻盛和夫的公司有很多現金放在銀行,連銀行都在建議稻盛和夫他們去炒樓,但稻盛和夫客氣地告訴銀行:“我們還是用傳統的方式賺錢,而不用炒地皮來賺錢。”

稻盛和夫有一個人生成功方程式:成功=能力X努力X態度。他解釋說,能力與努力都是0-100沒有負數,只有態度是-100到+100,有負數,一個態度與價值觀錯誤的人,會讓他的能力與努力成為社會的負擔!

一切經營企業的道理本來都在我們內心中,這就是我們的良知!

希望這篇文章能對你有幫助,如果還想知道更多的商場上的知識,可以關注我們中商學院哦,我們會每天不定時的更新幹貨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