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9 王朔與馮小剛的“好夢”變“噩夢”,卻意外成就了《永失我愛》

作為“好夢公司”出品的電影,它具備著一切王朔那符號化的特徵,直男癌、絕症梗、煽情狗血、痞子搭淑女的反差。

王朔大概有兩手絕活,一種能讓你笑的前仰後合,一種能讓你哭的死去活來。而好夢公司打算出品的第一部電影本是喜劇電影《好夢一日遊》,它是《甲方乙方》的雛形,馮小剛就曾用它堆起了自己票房的金山,也開啟了中國賀歲片時代,當然這是後話了。

而純情類的《永失我愛》當時並沒有被列入到改編電影的計劃當中。拿到第一筆投資的王朔和馮小剛決定把寶壓在《好夢一日遊》身上,90年代初的王朔正經歷著自己的一段創作瓶頸期,由於在相當多的時間裡他透支了自己太多的創作能力,導致他對劇本創作產生了一種牴觸。


王朔與馮小剛的“好夢”變“噩夢”,卻意外成就了《永失我愛》

馮小剛與王朔


那個時候的王朔已經是全國的著名人物了,自然他的飢渴程度也不及80年代後期那樣強烈,而一直跟在王朔後面的馮小剛正處在事業的上升期,他不想放過任何一個有可能讓自己出人頭地的機會,馮小剛善於臥薪嚐膽,善於跟在有能力的人身邊偷師學藝,他不甘於做一個永遠依附在別人身旁的小跟班。這樣的特質使得他後來成為全國影響力最大的導演。

當時的馮小剛衝勁兒很足,對於好夢公司的事情非常上心。而王朔的急流勇退成就了馮小剛一次又一次展示自己才華的機會,不願意親自動手改編劇本的王朔把這個人物交給了馮小剛,於是馮小剛開始執筆《好夢一日遊》的創作。

馮小剛接手之後,劇本進展非常慢,連續好幾天他竟然一個字也寫不出來,只有對著打字機發呆。


王朔與馮小剛的“好夢”變“噩夢”,卻意外成就了《永失我愛》

馮小剛和王朔


王朔看過他幾次,馮小剛對他解釋說:“這可怎麼辦,我怎麼老感覺自己集中不了注意力,怎麼寫都覺得沒勁”。

而王朔卻一點面子都沒給:“你那不叫寫出來沒勁,你是根本就寫不出來,別美化自己了”。

馮小剛很難過,但卻也束手無策,他突然想起王朔曾經說過的一句話,作家在寫作的過程當中,常常碰到一些“檻”,如果過了這道檻就會很順,行雲流水,如果過不去這道檻,那就會一直陷在這裡,不上不下。而投資方那邊錢都已經落實給他們了,卻遲遲看不到劇組的進展,於是資方那邊三番五次的催他們動工。

馮小剛顯然對自己失去了信心,時間不等人,他和王朔一合計決定放棄《好夢一日遊》,選擇了《永失我愛》的劇本創作。


王朔與馮小剛的“好夢”變“噩夢”,卻意外成就了《永失我愛》

馮小剛與王朔


這次王朔終於肯出手相助,和馮小剛一起把自己的同名小說改編成了電影《永失我愛》,王朔把控影片的整體基調,而馮小剛擔任導演親力親為,整個創作和拍攝過程異常順利,發行之後的收益也把之前自己挖下的窟窿全部都堵上了。

《永失我愛》的劇情並不讓熟悉王朔作品的人們感覺陌生,他符合王朔筆下人物的一貫風格,由郭濤飾演的蘇凱是一個孤獨的司機,他幽默,自恃清高,吊兒郎當。

一次在飛機上,他邂逅了由徐帆飾演的空姐林格格。王朔塑造的男性人物通常都會對女性有一種特殊的掌控能力,蘇凱也不例外,他用幾根冰棍和幾個搞笑段子就讓那些漂亮可愛又單純的空姐們對他產生了興趣,兩人很快陷入了熱戀,林格格對蘇凱投入了非常深的感情。


王朔與馮小剛的“好夢”變“噩夢”,卻意外成就了《永失我愛》

影片《永失我愛》


可能連王朔也沒想到的是,一些無心插柳的細節也成為了人們後來討論的話題,跟今天的人們說我在飛機的經濟艙裡喝啤酒,就好像有人和你說自己在火星上買房一樣獵奇吧,但這竟然成為了男女主角之間相識的契機,可見每個時代都有自己的烙印。

總有人質疑王朔筆下的人物不符合邏輯,一個不務正業,吊兒郎當,也沒什麼財產的社會青年,憑什麼就能讓高高在上的空姐愛的死去活來?

而事實上真實的事件最大的捷徑就在於主創人員可以不需要考慮事件本身符合不符合邏輯。按照王朔的好朋友馬未都的話說:“王朔所有小說當中的事情一定是基於他的親身經歷,或者親眼所見而被改編和創作出來的,是有真實的情景和事件以及人物作為依託的,並且王朔曾經真的交過一個空姐女朋友”


王朔與馮小剛的“好夢”變“噩夢”,卻意外成就了《永失我愛》

影片《永失我愛》


那個時候的王朔比起劇中蘇凱的條件並沒有體現出什麼優勢,王朔大部分的豔遇其實都是在他成名之前,很長時間裡他甚至沒有一份正式的工作,按照他自己的話說就是一個無業遊民。

在2016年的電影《血戰鋼鋸嶺》當中,赤手空拳的美國士兵道森憑藉一己之力在鋼鋸嶺上面冒著日軍的槍林彈雨,成功救下了75名傷員。如果這不是二戰歷史上的真實事件,恐怕沒有一個戰爭片的導演敢這麼拍,美國大兵一不小心就成了漫威的超級英雄了。

所有的質疑最終都會在事實面前變成對王朔的羨慕嫉妒恨,這就是真實事件的魅力所在。

蘇凱把自己的老房子賣了,在公路旁建了一座小房子,這裡彷彿成為了他們兩人的世外桃源,正當這對戀人滿心歡喜的準備結婚之時。蘇凱卻在醫院被診斷出患了重症肌無力,這是一種不治之症,蘇凱一瞬間陷入了絕望。


王朔與馮小剛的“好夢”變“噩夢”,卻意外成就了《永失我愛》

影片《永失我愛》


此時的林格格對此事一無所知,她仍然沉浸在婚前的喜悅當中,蘇凱冷靜下來之後,他陷入了思考,徹底墜入愛河的林格格不會因為蘇凱的絕症而理性的選擇離開他,為了不拖累年輕的林格格,他決定向林格格隱瞞自己的病情,並主動提出分手。

隨後觀眾們看到了片中最為虐心的一幕,蘇凱想要趕走她,但林格格根本不肯走,於是他給她兩記耳光,把她從自己屋裡推了出去,林格格一邊哭喊著

“我不走,我不走”,一邊用頭撞擊著窗戶,血與淚交融在一起,從那道把兩人隔絕於陰陽兩界的門窗上順流而下……


王朔與馮小剛的“好夢”變“噩夢”,卻意外成就了《永失我愛》

影片《永失我愛》


有人認為在中國,王朔的電影被改編影視作品的數量大概是冠絕天下的,但其實王朔的作品是最不適合改編成電影的,因為王朔的小說本來就採用了一種鏡頭式的語言,他的文字對於畫面的營造,人物的對話,表情,周圍陳設的描述都極為詳細,他具備能夠很生動的,活靈活現的再現一個場景的高超能力。


很多讀過王朔小說的人都會有一種感覺,彷彿王朔在以第一視角敘述一件事情的時候,他的眼睛就變成了一臺攝像機,這在小說中營造了一種詳實的畫面感,卻在電影當中無形的削弱了電影畫面的表現力。


王朔與馮小剛的“好夢”變“噩夢”,卻意外成就了《永失我愛》

影片《永失我愛》


依稀記得,小時候電視臺時常會播放這部電影,當我第一次通過電視觀看這部電影的時候,家裡大人被影片中那些大尺度的鏡頭驚出了一身冷汗:“小孩兒不能看這個!”說著就把臺給換了。

“我跟您說多少回了,親嘴兒不算黃色”。我一臉無奈的解釋。大概我那時候還分不清接吻和舌吻的區別。

從任何角度上來說,這都是一部極其生猛的作品,可以見得年輕時的王朔是多麼犀利,心有多“狠”。


王朔與馮小剛的“好夢”變“噩夢”,卻意外成就了《永失我愛》

影片《永失我愛》


十五年後,在《非誠勿擾2》當中,“絕症梗”又被王朔拿出來使用了一次,儘管孫紅雷飾演的李香山那段在告別會上的人生宣言讓人無不動容,但那始終是帶有一種釋然與溫情的心靈告慰。

曾經那個兇猛的王朔,渾身帶刺的王朔,步入中年後也變得更加柔軟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