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7 不良資產2019上半年報告,房地產不良顯最佳狀態

不良資產2019上半年報告,房地產不良顯最佳狀態

經濟下行壓力延續,不良資產規模持續增長,在為不良行業提供更大發展空間的同時,也為不良資產供給端積累了壓力。而基於其逆週期特性,資產價格趨於回落,利於收購業務開展,待未來經濟回暖,不良業務迎來盈利將進一步擴大。

【文末領取120套不良資產資料】

報告主要有如下重點:

● 銀行不良貸款持續增長,非銀金融機構不良上漲迅速、非金融企業潛在不良資產規模巨大,為不良行業的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 不良資產管理公司經營業績普遍面臨下滑,但不良資產作為主營業務的地位依舊明顯;

● 國有AMC圍繞經濟發達地區,而地方AMC屬地性明顯;

● 除商業銀行外,非銀金融機構、國有企業也是不良行業的重要來源;

● 不良資產規模的持續增長迫使供給端壓力增加,不良資產處置難度提升,資產收購費率趨於回落;

● 收購費率較歷史平均水平有所上升,批量收購、屬地收購成本優勢明顯;

● 資產處置難度提升,市場對參與機構的需求增長,民間AMC業務機會增多;

● 隨著房企不良風險逐漸暴露,將為不良資產行業提供更加廣闊的業務空間。

一、宏觀背景

2019年,經濟下行壓力仍存,監管趨嚴勢頭持續,違約風險尚未出盡,不良資產整體規模持續增長、不良貸款率維持高位,為不良資產行業的發展提供了機會。

然而不良資產行業因其逆週期特性,在經濟下行期間存在資產處置、資金週轉等壓力,因而年內不良資產的參與者也面臨著較大的壓力。

二、政策影響

業務規模仍存增長動力,業務方向逐步迴歸本源。在政策方面,改善中小微企業融資環境的意圖持續,監管層放寬小微企業貸款不良率容忍度,鼓勵金融機構向中小微企業提供資金,有助於推升未來不良貸款規模;並將加強地方資產管理公司的管理,促進不良資產管理公司迴歸業務本源,在不良資產“虛假出表”受限的影響下,不良風險仍將持續暴露。

不良資產2019上半年報告,房地產不良顯最佳狀態


業務來源持續增長

不良資產主要來自銀行、非銀金融機構的不良信貸,以及非金融企業壞賬。上游不良資產規模的持續增長,推動不良風險化解需求,將為不良資產行業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商業銀行

不良規模增長延續,不良佔比維持高位。來自銀行的不良資產以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為主。據銀保監會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1季度,商業銀行不良貸款餘額大幅上漲,但2018年3季度以來,不良貸款比例有所下滑,表明銀行不良處置力度有所加強。總體看來,不良貸款月持續增長,不良貸款比例維持高位,商業銀行對不良資產的處置意願仍然強烈。

不良資產2019上半年報告,房地產不良顯最佳狀態

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仍集中於國有商業銀行、農商行、股份制商業銀行。相較去年同期,今年1季度各類商業銀行不良貸款規模均有增長。其中,國有商業銀行、農村商業銀行,以及股份制商業銀行不良貸款餘額佔比位居前三。民營銀行、城商行、農商行不良貸款餘額環比增長最為顯著,分別為140.00%、52.75%和48.81%。

■非銀金融機構

伴隨近年來信用違約風險頻發,非銀金融機構頻繁暴雷,不良資產規模上漲。以信託為例,根據信託業協會數據顯示,近年來信託風險項目數量、規模持續增長,風險項目規模佔比大幅提升,非銀金融機構不良資產規模上漲顯著。

不良資產2019上半年報告,房地產不良顯最佳狀態

■非金融企業

應收賬款規模大幅增長,非金融企業醞釀不良儲備。非金融企業不良資產主要體現為應收賬款。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5月,工業企業應收賬款規模持續增長,且同比增長顯著。在經濟下行、貿易摩擦等因素的影響下,企業經營壓力增長,償債能力堪憂,應收賬款回收難度上升,為不良資產規模提供增長空間。

■地域分佈

經濟發達地區不良貸款餘額普遍較高。經過對6家國有銀行、9家股份制銀行、23家城商行年報數據統計,獲得有效不良貸款地域分佈數據11份,包括國有銀行3家、股份制銀行3家、城商行5家。

統計結果顯示,環渤海地區不良貸款餘額規模最大,達1979.49億;東北地區、環渤海地區不良率最高,分別為3.24%和2.23%。

不良資產2019上半年報告,房地產不良顯最佳狀態

注:

中部地區:包括山西、河南、湖南、湖北、安徽、江西、海南

西部地區:包括重慶、四川、貴州、雲南、陝西、廣西、甘肅、青海、新疆、寧夏、內蒙古、西藏

東北地區:包括遼寧、吉林、黑龍江

長江三角洲:包括上海、江蘇、浙江

珠江三角洲:包括廣東、深圳、福建

環渤海地區: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東

境外地區:包括香港、澳門及其他海外地區

■行業分佈

製造業、批發和零售業不良規模最為顯著。經統計,獲得有效不良貸款行業分佈數據25份,其中國有銀行3家、股份制銀行7家、城商行15家。

統計結果顯示,排在不良貸款餘額前三位的行業依舊是製造業(3548.90億)、批發和零售(1911.71億)、個人貸款(1397.54億),且批發和零售業、製造業不良率最為顯著,分別達7.48%和6.05%。

不良資產2019上半年報告,房地產不良顯最佳狀態


參與機構砥礪前行

在經濟增速下行的宏觀背景下,不良資產管理公司經營業績普遍面臨下滑,但不良資產作為主營業務的地位依舊明顯。在地域分佈上,國有AMC圍繞經濟發達地區,而地方AMC屬地性明顯。行業分佈上,不良資產管理公司在房地產、製造業上較為集中。從不良來源機構看,除商業銀行外,非銀金融機構、國有企業也是不良行業的重要來源。

■國有MAC

1、業務規模

業務營收放緩,不良佔比擴張。從兩家上市公司不良資產業務看,華融、信達不良資產業務營業收入均有下滑,或與經濟下行週期不利於不良處置有關,但不良業務佔比均延續上漲,符合不良資產逆週期特性。

不良資產2019上半年報告,房地產不良顯最佳狀態

2、業務來源

信達、華融2018年年度報告顯示,公司金融類不良資產主要來自於銀行及非銀金融機構出售的不良貸款和其他不良債權資產。

對比2017、2018兩年數據,兩家上市AMC不良資產收購成本總額均有下滑,其中信達來自股份制銀行、城商行和農商行的不良資產收購成本增長;而華融來自各類商行的不良收購成本均有下滑,僅有非銀機構不良收購成上漲。

不良資產2019上半年報告,房地產不良顯最佳狀態

3、業務收入

暫收鋒芒,蓄勢待發。

近年來不良資產管理公司內部收益率呈現下滑。

主因經濟下行週期內,資產價格整體下行,不良資產處置難度上升,處置週期延長所帶來的影響。

儘管如此,不良資產處置業務盈利仍較為穩定,不良處置業務內部收益率長期穩定在15%-20%。

待經濟逐步回升,不良業務的處置環境將獲明顯改善。

不良資產2019上半年報告,房地產不良顯最佳狀態

4、業務分佈

從地域分佈來看,信達、華融不良業務佔比基本與前期一致,整體聚集在國內經濟發達地區,而東北地區不良業務佔比普遍較低。

具體來看,信達外海業務佔比仍居首位,其餘地區不良業務規模佔比相對均衡,東北地區佔比依舊最低,僅佔2%。

不良資產2019上半年報告,房地產不良顯最佳狀態

而華融海外業務佔比仍低,但中部地區業務佔明顯高於其他地區,西部、長三角、環渤海、珠三角地區業務規模佔比一次降低。東北地區及海外業務規模佔比較低。

不良資產2019上半年報告,房地產不良顯最佳狀態

從行業分佈來看,信達、華融、東方三家國有AMC不良資產業務主要集中於房地產業,分別佔各自業務規模的38.30%、31.00%和37.60%;製造業次之,規模佔比分別達12.70%、11.40%和8.70%。

不良資產2019上半年報告,房地產不良顯最佳狀態

■地方AMC

1、業務規模

地方AMC在不良資產行業中持續發揮著積極作用。《中國地方資產管理行業白皮書(2018)》報告顯示,2018年披露信息的地方AMC收購不良資產投入的資金總額1423.7億元,收購的不良資產價值總額為3279.19億元;

批量收購、屬地內收購佔比過半。從收購方式上看,地方AMC收購的不良資產中,有半數以上是通過批量收購的方式獲得的;且屬地性明顯,機構屬地內收購的不良資產規模近6成。

不良資產2019上半年報告,房地產不良顯最佳狀態

數據來源:《中國地方資產管理行業白皮書(2018)》、普信資產

2、業務來源

製造業、批發零售業參與度高,多數地方AMC參與非銀機構不良業務。

《中國地方資產管理行業白皮書(2018)》報告對31家地方AMC調查顯示,製造業、批發零售業是地方AMC不良資產的主要來源,房地產次之,另有少數機構參與農業、建築以及服務業等行業的不良資產業務。

不良資產2019上半年報告,房地產不良顯最佳狀態

數據來源:《中國地方資產管理行業白皮書(2018)》、普信資產

從來源機構看,除商業銀行外,地方AMC的不良資產來源渠道還包括信託公司、證券公司、基金公司、融資租賃、國有企業、民營企業等眾多渠道。

《中國地方資產管理行業白皮書(2018)》調查顯示,43家反饋了不良資產機構來源的地方AMC中,僅有1家不良資產全部來自於銀行。其餘受訪機構中,參與非銀金融機構不良資產業務的公司數量佔比超6成。而非金融企業中,國有企業不良資產業務明顯高於民營企業。

不良資產2019上半年報告,房地產不良顯最佳狀態

數據來源:《中國地方資產管理行業白皮書(2018)》、普信資產

3、業務收入

業務收入整體穩定。《中國地方資產管理行業白皮書(2018)》報告顯示,2018年披露信息的地方AMC共計處置不良資產總額1610.97億元,各機構平均處置資產38.36億元。總營業收入約為323.53億元,平均營業收入6.1億元,高於2017年統計均值(5億元)。

從資產收益率看,根據41家有效調研資料統計,所調研地方AMC中,最高淨資產收益率為15.58%,最低淨資產收益率為0.99%,行業平均淨資產收益率5.74%,高於2017年統計均值(5%)。

不良資產2019上半年報告,房地產不良顯最佳狀態

數據來源:《中國地方資產管理行業白皮書(2018)》、普信資產

4、業務分佈

地方AMC主營業務聚焦不良資產。從地方AMC業務收入來源看,不良資產業務佔據地方AMC主營業務收入70%,投融資業務收入次之。資產管理業務、理財、利息收入佔比較低,共佔總收入9%。

不良資產2019上半年報告,房地產不良顯最佳狀態

數據來源:《中國地方資產管理行業白皮書(2018)》、普信資產

處置難度提升,資產價格趨降

不良資產規模的持續增長迫使供給端壓力增加,不良資產處置難度提升,資產收購費率趨於回落。

■供給端壓力增加,買方市場逐步呈現

根據《2019金融不良債權市場交易上半年報》中數據顯示,18年至今,持牌AMC機構不良債權招標規模持續上升,非持牌機構招標規模維持在穩定區間,不良債權招標規模維持上漲趨勢,但不良債權成交規模並未隨之增長。伴隨供需缺口逐漸擴張,不良資產供給方壓力逐漸增加,供需關係逐漸向買方市場傾斜。

不良資產2019上半年報告,房地產不良顯最佳狀態

■司拍規模增長,流動性減弱

根據《2019年淘寶京東司拍數據半年報》數據顯示,2019年上半年淘寶和京東全國司法拍賣房產共計207,092次,同比增長41%。其中,一拍房產同比增長27%,一拍成交率同比下降7%。表明市場規模大幅增長的同時,賣方逐步迴歸理性,市場流動性則大幅下降,將利於成交折扣率的下行。

■批量收購、屬地收購優勢明顯

收購費率較歷史平均水平有所上升。根據收購不良資產的投入資金規模與收購價值總額,可知2018年地方AMC全年整體收購費率為43.42%,高於地方AMC收購不良資產的歷史費率(40.35%)。

批量收購、屬地收購成本優勢明顯。經計算,批量收購費率約為32.47%,屬地內收購不良資產費率約38.77%,均低於歷史水平。因而注重屬地內經營、具備批量收購的不良資產管理公司將具備較強的行業競爭力。

不良資產2019上半年報告,房地產不良顯最佳狀態

數據來源:《中國地方資產管理行業白皮書(2018)》、普信資產

展望

■資產質量有所改善,不良規模增長延續

銀行不良貸款率呈現回落,表明銀行對不良資產的化解意願增強,資產質量有所改善。但隨著貸款規模的持續增長,不良貸款餘額維持上升趨勢,且在經濟面臨下行壓力持續,違約風險尚未出盡之時,化解不良的需求仍將延續,為不良資產業務奠定基礎。

■處置難度增加,民間AMC參與機會提升

監管政策對地方AMC的重視逐漸增強,督促不良資產業務迴歸本源。同時,持續增長的不良規模也為不良資產行業的供給端帶來了更高的處置難度,因而市場對尋找下游買方的需求逐漸增強。

民間AMC具備屬地性強、處置方式靈活等優勢,將在不良資產行業中發揮多方參與,共同合作的作用,在促進不良資產處置的同時,也將獲取更多的市場機會。

■資產價格迴歸理性

在經濟下行、違約頻發的背景下,不良資產處置難度增加,買方市場逐步呈現,資產收購價格趨於迴歸理性。這也正符合不良資產行業的逆週期性,在經濟下行週期收購資產,經濟回暖時利於資產的處置。同時,批量收購的方式以及屬地內的高效經營,將有利於行業參與機構降低收購成本,更好的發掘市場價值。

■房地產不良領域迎機會

房地產調控持續,融資途徑收緊,中小型房企持續承壓。據人民法院公告網顯示,截至7月24日,2019年全國274家房地產企業發佈破產公告。而據中國人民銀行統計,截止2019年1季度,主要金融機構人民幣房地產貸款餘額已超40萬億。隨著房企不良風險逐漸暴露,將為不良資產行業提供更加廣闊的業務空間。

不良資產這條路上,沒有最好,只有更專業、更有智慧的人才能在不良資產領域衝鋒陷陣滿載而還。

之前發給各位瞭解的資料,很多人都發來感謝,這裡做出分享,是確確實實希望於大家有用。

私信‘不良資產’,領取120套不良資產資料,更專業一點從來都是需要的。

不良資產2019上半年報告,房地產不良顯最佳狀態

部分資料截圖1

不良資產2019上半年報告,房地產不良顯最佳狀態

部分資料截圖2

不良資產2019上半年報告,房地產不良顯最佳狀態

部分資料截圖3

私信‘不良資產’,領取120套不良資產資料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