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4 特朗普彈劾案告別“溫吞水”

特朗普彈劾案告別“溫吞水”

美國駐烏克蘭臨時代辦泰勒(右)和美國負責歐洲和亞歐事務的助理國務卿幫辦肯特日前出席聽證會

向長河(國際問題學者)

一段時間以來,針對美國總統特朗普的彈劾調查似乎是“隔靴搔癢”,不溫不火,殺傷力不大,但近日國會眾議院召開的公開聽證會有了新的重大進展。特朗普的“哥們”、美國駐歐盟大使桑德蘭出庭作證爆出猛料,坐實了之前被特朗普團隊否認的一些關鍵事實,給予特朗普一記重拳。

那麼,桑德蘭說了什麼呢?為什麼說是猛料呢?總結起來大致有幾個方面:

其一,桑德蘭公開承認特朗普及其私人律師、前紐約市市長朱利安尼公開尋求與烏克蘭進行“等價交換”,特朗普打算邀請烏方前往白宮密談對民主黨籍前副總統拜登展開調查。換言之,特朗普涉嫌公器私用,利用公權打壓連任最大的競爭對手。

其二,特朗普命令桑德蘭直接聽令於朱利安尼,負責對烏克蘭的施壓行動。朱利安尼只是一介平民,並非政府官員,由他主導對烏克蘭的政策,屬於公私不分,視國事為玩笑。

其三,桑德蘭拿出電子郵件等新的過硬證據證明,副總統彭斯、國務卿蓬佩奧、白宮辦公廳代理主任馬爾瓦尼等都牽涉其中。“所有人都在決策圈內,不是什麼秘密”。

與此前作證者不同的是,62歲的桑德蘭算是特朗普生意場上的同行,他來自西雅圖,是坐擁19家連鎖酒店的Provenance Hotels集團老闆,曾向特朗普團隊捐贈100萬美元。特朗普投桃報李,委任其為美國駐歐盟大使。此次作證,桑德蘭繼續高喊“忠於特朗普”。

因此,共和黨陣營再也無法把桑德蘭的證詞定義為黨派間故意抹黑。BBC評論道,桑德蘭的證詞對特朗普來說是一顆重磅炸彈。《華盛頓郵報》則認為,桑德蘭是迄今對特朗普陣營“最具破壞力的證人”。

那麼,特朗普被彈劾是不是板上釘釘了呢?答案是“NO”。儘管桑德蘭等人的證詞讓特朗普彈劾案進入深水區,但還未觸及紅線,特朗普遠未到眾叛親離被共和黨拋棄的時候。

的確,隨著一些關鍵事實浮出水面,連共和黨一些大佬都認為特朗普的所作所為“甚為不妥”,但目前尚未有充分證據證明特朗普“貪汙”“訛詐”。目前所有的證人都未能證明,特朗普命令將4億對烏克蘭軍援與對拜登家人的司法調查直接勾連。正如美聯社所指出,這是現階段證人們留下的重大漏洞,也是特朗普及共和黨陣營要緊緊扼守的“生命線”。因此,特朗普陣營不會輕易就範,必然想方設法進行反制。

眾所周知,美國針對總統的彈劾程序十分複雜,迄今尚無一例真正成功。目前,民主黨在眾議院佔有多數,彈劾程序在眾議院過關難度不大,但在關鍵的參議院,特朗普所在的共和黨佔有微弱多數,而彈劾案需參議院2/3多數票表決支持才能成立,難度非常大。

既然如此,為何民主黨還是執意要搞彈劾案呢?

首先當然希望渾水摸魚,或許能撈到大魚。之前的“通俄門”鬧得沸沸揚揚,彈劾話題也曾炒得很熱,但民主黨堅決抑制住啟動彈劾的衝動,原因是捕風捉影居多,沒有過硬的證據。相比之下,烏克蘭“電話門”則有不少人證物證可以證明,某種“強制性交易”確實存在,特朗普有借公權打擊對手的蛛絲馬跡。從白宮公佈的電話記錄到“深喉”發聲,再到眼下的桑德蘭作證,越來越多的證據證明特朗普有不當言行。隨著調查的深入,說不定就有更多轟動性證據出現也未可知。

從歷史上看,尼克松在“水門事件”中面臨彈劾威脅後主動辭職下臺,連正式彈劾程序都未啟動,原因是隨著真相浮出水面,尼克松已經意識到共和黨人會拋棄他,主動辭職能找回顏面,甚至被“赦免”。因此,一旦有顛覆性證據的出現,特朗普被共和黨拋棄的可能性也並不能排除,屆時特朗普有可能被迫辭職。

其二,項莊舞劍,意在沛公——就算不能把特朗普“拉下馬”,起碼能抹黑特朗普,為明年的大選鋪路。不少證據顯示特朗普濫用職權為自己謀取政治利益,而且不斷阻礙彈劾調查,妨礙國會履行監督職責。民主黨人希望在民眾心中形成特朗普存在不當行為從而應被彈劾的印象,而共和黨人則不遺餘力地為特朗普辯護,稱特朗普有理由對所謂拜登父子腐敗問題表示關切,進而對拜登進行“反抹黑”。不過,只要彈劾案不出現顛覆性突破,其結果只會造成新的“極化”——支持特朗普的選民更支持他,反對他的選民更反對他。

接下來,彈劾調查向何處去?民主黨有兩個選擇,一是開始起草有關文件啟動在眾議院彈劾投票,二是繼續擴大調查對象,挖掘新的鐵證,做成“鐵案”。

共和黨的反制措施也在繼續,白宮辦公廳代理主任馬爾瓦尼、前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博爾頓等都在打法律攻防戰,不願意到國會接受問詢。

彈劾案的未來走向如何,答案還在風中,但有一點是肯定的,民主黨與特朗普陣營的較量越來越白熱化,將會有更多大戲上演。

攝影/新華社記者 劉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