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6 創始團隊幾個人合適?周鴻禕給出了他認為最好的答案

創業之前,你會覺得一個牛逼的想法是創業過程中最重要的,沒有想法,一切存在都沒有意義。

創業之後,你會發現重要的事情太多了,最緊要的就是找幾個靠譜的合夥人幫你來做。

一個人再強,你也沒有足夠多的時間、精力去解決方方面面的事情。如果有合夥人一起來跟你盡心盡力解決問題,那你豈不是輕鬆一大半?

那麼問題來了,到底該請多少人當合夥人合適呢?

新東方的俞敏洪請了三個人做合夥人,人稱“三駕馬車”;

騰訊的馬化騰請了五個人做合夥人,人稱“騰訊五虎將”;

百度的李彥宏請了七個人做合夥人,人稱“百度七劍客”;

阿里巴巴的馬雲請了十八個人做合夥人,人稱“十八羅漢”。

縱觀創業圈子,多少個人合夥創業成功的都有。不過360董事長周鴻禕認為這些只是個別現象,真正符合普通人創業的合夥人數就是兩三個人

1

為什麼合夥人是兩三個人最好?

有人說過,創業就是一個人忍受孤獨的過程。一個人忍受孤獨的能力越強,成功的可能性就會越大。

這個我是不太贊同的。創業有時候的確是一條比較孤獨的路,正因為此,你才需要有跟你相同夢想的人一起奮鬥。

同樣,創業也不是湊熱鬧,越熱鬧就越有看頭。一開始人多的話,反而會加速企業死亡。

通過對過往案列分析發現,創業團隊中有兩三個合夥人是最容易成功的。

創始團隊幾個人合適?周鴻禕給出了他認為最好的答案

為什麼一個人不容易成功?

因為一個人的時候,無論你的公司遇到了什麼問題都很難找到依靠,更別說解決方案。這是非常令人崩潰的一點。

假如一個人創業前期還算順利,那麼自信心則會使一個人變得無比自大,不會接受別人的建議。由於沒有相應的合夥人制約他,很容易就出現了“一言堂”的現象。

有時候下屬明知道是錯的,但是由於老闆太強勢,他們也只能執行,最終會搞的一敗塗地。

為什麼人多也不好呢?

假如說你有七個合夥人,在公司遇到發展方向分歧時,每個人一個方向怎麼辦?

比如說你們是做互聯網創業的,在團隊建成後,有的要做電商、有的要做社交、有的要做遊戲,為此爭的不可開交,這會極大地造成創業團隊的內耗。

本來創業團隊就勢單力薄,再有這樣的意見不統一,很容易會出現有人離職的現象。這對於創業前期是很影響士氣的一件事。

所以,綜合下來,兩個人就行,最多是三個人。

2

團隊搭好之後股權怎麼分?

在團隊搭好之後,還不能立即幹活,為什麼呢?

因為親兄弟,明算賬。你還沒跟他說怎麼分錢的,合夥人怎麼可能跟你拼命幹活?

在股權分配方面主要有幾個股權比例需要注意:67%、51%、34%。

假如一個創業者能力特別突出,想要絕對控股權,那麼就會拿67%左右的股權比例。前提是你有較大的個人魅力,較強的說服力等,否則到最後別人不服你,項目就很難繼續下去。

蘋果公司創立時合夥人就是兩個人,一個是喬布斯,另一個就是沃茲尼亞克。沃茲尼亞克是一個技術大神,可是喬布斯卻直接說我感覺我的能力是你的兩倍,所以我的股份應該是你的兩倍。沒想到的是,沃茲尼亞克也同意了。

創始團隊幾個人合適?周鴻禕給出了他認為最好的答案

另外一個就是51%的相對控股比例。有時候你的合夥人實力也不容小覷,因此很難說服他拿較少的股份,因此只能用51%這樣的股份來達到團隊的平衡。

最後的則是34%的一票否決權比例。有時候你雖然有很棒的想法,可是你需要更厲害的人來完成,那麼就需要創始人讓出更多的股份來吸引他們過來。

這就好像你的公司只是一個想法的時候,你想拉一個年薪500萬的人過來跟你創業,你要是不捨得給股份,誰會願意跟你混?除非你是雷軍,你已經擁有上億的資產。

僅有這些合夥人股權分配就結束了嗎?

當然不行,一個創業公司很有可能在工作條件以及薪資待遇上都不如同行公司,那麼就必須建立一個期權池來激勵表現好的員工。

把好的員工當成合夥人一樣來培養,員工也同樣會給你更出色的表現。

周鴻禕在一開始的時候就拿出了40%的股份用作期權池,雖然後來公司經歷了一部分的稀釋,但是員工持股依然佔到了公司的20%左右。

因此,周鴻禕也很自豪的表示,我們是互聯網公司中最大氣的公司。

創業小貼士:

也許股權比例很重要,但是想要合夥人員工死心塌地的跟你一起實現夢想,那麼就要拿出一些誠意來。

一個老闆持股佔90%以上的公司是很難取的大的成就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