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1 丟掉美國的“鐵飯碗”,34歲的“長江學者”全職回浙大,研發芯片

“回到自己國家做事,特別有歸屬感。”每次回想起往事,浙江大學電氣工程學院院長盛況教授總是十分感慨。

高三時,盛況被保送到浙江大學“混合班”學習。九十年的“混合班”,就是現在匯聚精英學生的“竺可楨學院”。

丟掉美國的“鐵飯碗”,34歲的“長江學者”全職回浙大,研發芯片

進入“學霸橫行”的浙江大學,盛況感覺“自己是班裡最差的學生”,於是,不得不“拼命地讀書”。到大三時,盛況選擇了電力電子工程專業。本科畢業,因為成績優異,他推免成為本校的研究生。

不過,機緣巧合,當時恰好有一個留學機會,本科畢業的盛況來到英國赫瑞瓦特大學攻讀博士。

丟掉美國的“鐵飯碗”,34歲的“長江學者”全職回浙大,研發芯片

盛況的異國求學路,比起在浙江大學時更累:每天基本待在學校裡,泡在實驗室。盛況經常是實驗室走得最晚的人,也是實驗室最勤奮的學生,“經常是一抬頭才發現,周圍的人都走光了,一看鐘,已經凌晨了”。最後,度過了三年半“緊繃”的生活,盛況完成從本科到博士的跨躍。

博士畢業後,盛況又來到劍橋大學做博士後研究。2002年,他前往美國新澤西州立大學羅根斯大學任教,一切從零做起,建實驗室、申請基金,完全靠自己的摸索學習,六年後,盛況獲得了“終身教職”,拿到了美國的“鐵飯碗”。

丟掉美國的“鐵飯碗”,34歲的“長江學者”全職回浙大,研發芯片

繼續留在美國,可以有舒適的生活,但是,34歲的盛況反而萌生出回國的念頭:當初出國是為了學習先進國家的科研方法、創新和教育人才的方式,現在,“我是中國人,學了一些本事,做出來的東西卻屬於另一個國家,這感覺不踏實。”

丟掉美國的“鐵飯碗”,34歲的“長江學者”全職回浙大,研發芯片

2009年年底,盛況辭去美國的職務,作為中國電力電子器件領域唯一受聘的“長江學者”,他全職回到浙江大學。“從現實需求看,國內這個行業對先進技術的需求十分迫切,浙大也想發展這個方向。從情感上講,浙大的老師一直是我的老師,我就是他們帶出來的。”

回到浙江大學的求是園,盛況一邊擔任浙江大學電氣工程學院教職,一邊組建實電力電子器件驗室,帶領研究團隊,投身半導體芯片的研發,承擔了多項國家科技攻關項目,在國家高新技術和產業發展的道路上提供學術和技術支持。

丟掉美國的“鐵飯碗”,34歲的“長江學者”全職回浙大,研發芯片

“困難肯定有,但有這麼多人一起,我很知足,也很珍惜。”回國這些年,盛況一直說自己很“幸運”,在各個方面得到很多幫助,“回到自己國家做事,特別有歸屬感。國家對能源產業的重視達到了全新的高度,這也是我們學科發展的一個重大機遇。”

丟掉美國的“鐵飯碗”,34歲的“長江學者”全職回浙大,研發芯片

2019年,國際功率半導體器件和集成電路研討會在中國上海舉辦,盛況教授擔任該屆會議的大會主席。以往的主角一直都是美國、歐洲和日本,現在,中國成為新晉主角。

不過,盛況說:“目前,最新一代的功率半導體芯片依然被國外壟斷,我們要做的就是在科研環節縮小和國外的差距,協同產業界打造國家自主產業,跟國外競爭。”

丟掉美國的“鐵飯碗”,34歲的“長江學者”全職回浙大,研發芯片

“回到自己國家做事情,特別有歸屬感。”對於盛況教授這句話,感觸特別深。為國效力,不是一句空話。只有更多有知識、有技術、有追求的人才一起努力,國家才會更加強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