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8 把“完全失敗”翻譯成totally fail, 跨國公司不敢錄用你

學英語不應該糾纏語法問題,多閱讀都會弄通語法。我們更應該關注習慣表達。要去大型跨國企業,必須掌握地道的英語。筆者整理了不少外企常用表達和隨心所欲使用的中國式英語的區別,每次分享一點。比如要表達“物有所值”,部分同學想當然翻譯成“the goods worth that money”,老外地道表達是“

it is good value for money”;要表達“拖欠款項”,我們習慣說delay the payment,在外企語境地道表達是sit on money,短語sit on 有拖延,積壓的意思;要表達“掌握要領”,我們會說master the key points,老外或許也懂,但感覺有點怪,地道表達是“get the hang of sth”,單詞hang 是“懸掛方式”,懂得如何掛好東西確實是一門學問,引申為“抓住要領”;要表達“注意某事”,大家很多時候說please pay attention to sth,外企常說please note that 或者please see to it that,後面接上要說的具體事情。

把“完全失敗”翻譯成totally fail, 跨國公司不敢錄用你

仔細對比學習以上差別,你會發現挺有意思的。語言不是一成不變的,關鍵是要適合語境。今天我們來說“完全失敗”怎麼表達。我們知道“做某事失敗”是fail to do sth,完全失敗,不就是totally fail to do sth 嗎?從四六級考試角度出發,這樣的表達完全okay !但是在外企的工作環境,要表達“完全失敗”經常說 come to nothing。翻看英語書本,你會發現come to nothing 等同於not come to anything,意思是“不成功,完全失敗,毫無成果,化為烏有”

把“完全失敗”翻譯成totally fail, 跨國公司不敢錄用你

我們通過例句學習come to nothing的用法。

All his hopes and plans had come to nothing.

他的一切希望和計劃都成泡影。

How sad that all his hard work should come to nothing.

他的所有辛勤勞動竟全部付諸東流,太讓人失望了。

把“完全失敗”翻譯成totally fail, 跨國公司不敢錄用你

簡單明瞭的例句幫助你好好理解come to nothing的使用語境。所以說,學英語要善於對比,不要死板翻譯,同樣的意思可以有不同的表達。在具體的語境要用上恰當的表達,才能顯得地道,得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