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1 紀曉嵐遇大事兩次找人測字,都準得讓他害怕?

在紀曉嵐所著的《閱微草堂筆記》卷七里,記錄了他兩次找人測字的經歷,每次都奇驗到讓他目瞪口呆,所以他不得不說:“氣機所萌,形象兆之。”意思就是在你心裡那個念頭閃動的瞬間,其實已經有外物與之相應。測字者“似神異而非神異”,他們像通過蓍草占卜一樣,能敏銳捕捉到漢字當中的“象”,於是才“往往有奇驗。”

紀曉嵐遇大事兩次找人測字,都準得讓他害怕?

乾隆甲戌,即十九年,紀曉嵐參加殿試後,還沒有張榜,他在董文恪家偶遇一位浙江名士。董文恪就是紀曉嵐的老師董邦達,浙江富陽人,雍正癸丑進士,授編修,官至禮部尚書,也是一代書畫大家。

這位浙江名士是位測字高手。碰上這樣的機會,紀曉嵐當然最想知道事關自己前途的殿試結果。於是他寫出了一個“墨”字,讓這位浙士來給他解一解。

紀曉嵐遇大事兩次找人測字,都準得讓他害怕?

浙士劈頭就說:“龍頭竟不屬君矣。”意思是,今年的狀元是沒有先生的份了,但是把這個字拆開,上面的“裡”字為“二甲”,下面有四個點,意思是先生會得到二甲第四名嗎?

“那能點翰林嗎?”

“必入翰林!”浙士很有把握地說,“四個點是‘庶’字的腳、“士”又是‘吉’字的頭,應該是庶吉士吧?

紀曉嵐遇大事兩次找人測字,都準得讓他害怕?

紀曉嵐當時還將信將疑,但到真正張榜公佈的那一天,他不能不佩服的五體投地,二甲第四名,入選翰林院庶吉士。

乾隆三十三年秋季,兩淮鹽政盧見曾因有營私貪汙行為而被革職查辦。此人和紀曉嵐往昔詩詞唱和頗為投機,而且紀曉嵐長女嫁給了盧見曾之孫盧蔭文,還有這麼一層親家關係。盧案發,“紀昀因漏言獲譴”,意即給親家通風報信而被查辦。

當時因為盧案牽連甚廣,有二十餘人被殺。紀曉嵐不知道乾隆會怎麼收拾他,心亂如麻。可巧看守他的軍官裡有一位董的也說他會拆字,紀曉嵐就隨口說,那就拿你的姓“董”字來拆拆看。

紀曉嵐遇大事兩次找人測字,都準得讓他害怕?

董軍官略一思索便說:“公遠戍矣,是千里萬里也。”意思是,死是肯定死不了,但要被流放到千萬裡之外了。

“那會流放到那裡去呢?能看出來嗎?”

董軍官請他再寫一字,他就寫了一個“名”字。

董說:“這個字下為‘口’字,上為‘外’字偏旁,這是要發配到口外去,日在西為‘夕’,難道是要把您流放到西域去嗎?”

紀曉嵐遇大事兩次找人測字,都準得讓他害怕?

紀曉嵐倒抽一口涼氣,急問那將來還回得來嗎?

董說:“字形類‘君’,亦類‘召’,將來還是會被召還的。”

紀曉嵐問在哪一年?

董說:“‘口’為‘四’字之外圍,而中缺兩筆,這是不足四年的意思吧?今年是戊子,四年後是辛卯,‘夕’字是‘卯’之偏旁,也是相合的,那麼,四年後也就能回來了。”

紀曉嵐遇大事兩次找人測字,都準得讓他害怕?

後來,紀曉嵐果然是被髮配從軍烏魯木齊,四年之後的辛卯年六月又被乾隆詔還京城。

這兩則故事都是紀曉嵐記錄的親身經歷,當可信。莊子講過:“思之思之,鬼神通之”,這是一個方面。

另一方面,漢字當中本身藏著多少難以破解的密碼?古人在教育子弟時一再申明必須“敬惜字紙”,現代人動輒就把印有漢字的書或紙坐在屁股下面,還有一點起碼的敬畏之心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