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5 三四十年前合肥孩子的童年

出生在上世紀六十年代初,剛剛從全民餓飯的三年困難時期所籠罩著的巨大驚悸與恐慌中緩過勁來,農民們的生產生活漸漸的步入了正軌,儘管有極少數貧困戶依然是家中沒有隔夜糧,父老鄉親的日子依然過得捉襟見肘,與那衣暖食飽的幸福願景尚且存在著巨大的差距。但是,農民們天性樂觀,不僅能吃苦耐勞,也過慣了苦摔苦打的苦日子,當看到孩子們菜色黃巴的小臉上漸漸的回春到健康紅潤的光澤,他們的笑容燦爛成一朵朵令人心酸的苦菊花,於是投入勞動的熱情空前地高漲起來!

三四十年前合肥孩子的童年

但是,清苦的生活依然在繼續。

我們這些農村孩子,是熊孩子也是乖乖兒,性情倔強,耿直,但是也膽小怕事,怕老爸的拳腳,怕老媽的責罵。我們男孩子野性十足,每天追逐嬉鬧,打玩仗,沒有一毫歇時,耍得像只髒猴子。女孩兒相對較斯文,她們不敢貿然陷入到一場混戰中,只是站在一旁靜靜地觀戰。

三四十年前合肥孩子的童年

秋高氣爽之時,我們在生產隊的花生地裡,用磚塊瓦碴壘起“七星灶”,倒不是用來“銅壺煮三江”,而是偷摘些花生偷挖些山芋,用來炕花生烤山芋吃,以慰籍一下清貧歲月裡煎熬太久缺少油水的肚皮;七月驕陽似火,我們跳進夏天的荷塘,踩鮮藕摘菱角,雖說沒有采蓮船漾開一池青荷碧波、皴染滿眼詩韻浪花,可我們採一片碩大的荷葉遮在頭上,遮住了毒熱的太陽,啟航了詩意的生活。我們把春天的依依楊柳,編織成一條柳葉帽,戴在頭上,然後排著隊、唱著歌,邁著整齊的步伐,我們個個像意氣風發的小軍人,像堅強的革命小戰士,我們整裝待發,槍膛裡滿是復仇的子彈,要去徹底推毀峒山上那座殘存的小鬼孑碉堡,要把小鬼子們統統送到閻王爺那裡去報到!

我們都是窮孩子,家徒四壁,境況都好不到哪兒去。我們沒有玩過一件像樣的玩具,沒有洋娃娃,也沒有變形金剛,這話也不完全對,可以這麼說吧——凡是我們能拿得動的,樹枝與樹葉,泥土和石子,都是我們的玩具;我們活動的場地也很大,屋前院後,田間地頭,林子裡山坡上,都是我們玩耍遊戲的天地。我們捏泥巴,堆沙子,堆成一座座沙堡,我們捏捏捏,把泥巴搓成一條條,捏成童心懵懂中所期待著的小物件小神奇,放在太陽下面曬,或者乾脆把它們拍扁了,揉捏成一些小動物的模樣。

三四十年前合肥孩子的童年

還有我們自制的棗木彈弓,粗鄙的木頭手槍,以及蔥葉笛和竹笛,我們信心滿滿地把這些翠綠的民間樂器含在唇間,鼓起腮幫使出吃奶的勁吹呀吹……它們都出自於本色的鄉土鄉水,源自於原色的草本植物。有少數的玩具或附件,還是需要一丁點成本的,比如彈弓的橡皮筋是央求媽媽從下鄉賣貨郎那兒用雞胗皮或是牙膏皮換來的,竹笛上那個薄脆的笛膜比較難搞,我們就剝開竹子輕輕取出那層內膜,或者大費周章地跑到湖邊拽幾根蘆葦,從其莖中剝下來,也算是就地取材了。

三四十年前合肥孩子的童年

推鐵環或叫滾鐵環,舊時盛行於中國各地的兒童遊戲,手捏頂頭是V字形的鐵棍或鐵絲,推一個黑鐵環向前跑,伴隨鐵環滾動的聲音,有的同伴還在鐵環上套兩三個小環,滾動時響聲則更亮。我的父親是修傘匠,他的挑子裡有現成的製作工具,老虎鉗和鐵錘,有鐵絲和鐵條。所以我們玩耍的鐵環多是父親親手製成:取一根長鐵條,把它的首尾兩端對接起來,彎成一個圓;再找根短一點的鐵條,在前端彎一個鉤,這個鉤就是勾鐵環的地方,俗稱“車把”。先將鐵環向前轉,然後拿“車把”趕緊去推著向前走,只要鐵環不倒就行。有玩技高的玩伴,單手拿鐵鉤將鐵環往前一送,鐵環就乖乖地轉動起來。滾在路上也能“停車”,即鐵環斜靠在“車把”上,要滾時彎鉤輕輕起動就行。動作連貫,協調性好,玩起來也非常酷。

三四十年前合肥孩子的童年

鬥雞是冬天取暖的最佳遊戲之一。還有一種遊戲叫“擠油渣”,因在另一篇拙文《冬天的故鄉》裡有提及,這裡不再贅述。鬥雞這一基本運動形式在民間最早是以童年遊戲出現,稱謂有多種,北方多稱為“撞拐”、“鬥拐”,南方多稱為“鬥雞”。遊戲規則是一腳獨立,另一腳用手扳成三角狀,膝蓋朝外,用膝蓋去攻擊對方,若對方雙腳落地,則贏得此次戰鬥。在童年遊戲中,這是最激烈也是最顯男子漢氣概的遊戲,不過有少數身材魁梧的女生也喜歡這種遊戲,而且殺傷力相當驚人。

三四十年前合肥孩子的童年

摜紙牌或摜紙板,不是撲克牌,也不是今天莫名其妙風靡大江南北的撲克牌“摜蛋”,而是我們從舊作業本和舊課文書上撕下的紙片,摺疊成正方形的紙板,這個遊戲的看點是摜的角度和力度,遊戲雙方或多方每人出一張紙板放在地上,手拿另一個往地上猛地摜去,藉助摜落瞬間扇來的風正好將地上那個掀翻過來,就贏得了對方的紙板了,若是失敗了,換給對方接著摜,直到贏了地上全部的紙板,大家再接著下“注”……

三四十年前合肥孩子的童年

女孩子的遊戲則是踢毽子和跳房子,踢毽子古人曰“蹴鞠”,亦是中國傳統體育活動之一。是以雞毛毽為多,毽子製作簡便,只需用一小塊布,包上一枚銅錢和一小截下端剪成十字形開口的鵝毛管子,用針線縫牢,成為底座;再在未剪開的鵝毛管子上端裡,插上七八根雞毛就做成了。雞毛最好是雄雞的,又長又好看,也好踢些。

後來我長大了才知道,踢毽子這活兒最早起源於漢代,盛行於南北朝和隋唐。據史料記載:唐初,“沙門慧光年方十二,在天街井欄上,反踢蹀(毽子),一連五百,眾人喧競異而觀之”(《高僧傳》)。至宋代,更為普及,技巧翻新:“今時小兒以鉛錫為錢,裝以雞羽,呼為毽子,三四成群走踢,有裡外廉、拖槍、聳膝、突肚、佛頂珠、剪刀、柺子各色,亦蹴鞠之遺事也”(宋高承《事物紀原》)。到了明清則更風行,技藝更高:“手舞腳踏,不少停息,若首若面,團轉相幫,隨其高下,動合機宜,不致墮落”(潘榮陛《帝京歲時紀勝》)。踢毽子基本動作為盤、磕、拐、蹦四種,不需要專門場地、設備,簡單易行。據說有利於活動關節,強勁韌帶……亦是一項簡便易行的健身活動。

三四十年前合肥孩子的童年

跳房子在各個地區的玩法大同小異,所畫房子的形狀和數量略有差異,“跳房子”遊戲有單人跳、雙人輪換跳、多人輪換跳和多人分組跳等多種形式,沒有參加人數的限制。其形制類似於“跳橡皮繩”,多是女孩兒喜歡玩的遊戲。跳房子,也叫跳飛機,是一種世界性的兒童遊戲,也是中國民間傳統的體育遊戲之一,趣味性、娛樂性極強,曾深受廣大兒童的喜愛。在20世紀50年代至80年代相當普遍。有時就算在一塊空地上,只要有一支粉筆或樹枝,我的小玩伴們亦會在地上畫起“跳房子”的九個格來,然後大家開開心心地一起玩。

三四十年前合肥孩子的童年

抽陀螺也是男孩子的運動,我們也沒錢到文體用品商店買來現成和“標配”的陀螺,只是用木頭疙瘩削制而成,重心和平衡性都較差,即使這樣,隨著甩動長繩“啪啪啪”的響聲,陀螺依然會不停地旋轉,旋轉……旋出“嚯嚯嚯”的聲音,旋出一道道精彩的圓弧形,既好聽又好看,引得路人與旁觀者連連喝彩。

三四十年前合肥孩子的童年

小小玻璃球也有多種玩法,彈動手中的球,擊中地上的球;或在地上掘一個土洞,讓彈球滾進洞中,便是贏了。我們小狗樣趴在地上,左瞄瞄右瞅瞅,良久,才彈出手中這唯一的“籌碼”。這種俗稱“彈蛋子”的遊戲,倒頗像現如今高大上的打“高爾夫”球,儘管兩者在形制上仍存在著天壤之別。

拋石子最適合放牛時玩耍,我們在蘿蔔山腳下放牛,幾條牛在鐵路坎那兒低著頭吃草,幾個男孩女孩就坐在鐵路擋坡牆的水泥平臺上,把草帽牛鞭和蓑衣隨便堆在一旁,尋來一把碎石子,用石子的尖角畫一個方框,就可以玩了。我們也叫揀石子,遊戲有五顆玩法、七顆玩法和十顆玩法。五顆玩法較為盛行:先把五顆石子撒下地,之後挑選一子作為拋子。子拋空中時,以拋子之手抓地上的其它石子。抓石子有九道程序:“抓一”、“抓二”、“抓三配四”、“抓五”、“背六”、“挖七”、“跳樓”、“上樓”,全部完成即為一輪。兒時這類小遊戲如今都被塗抹上正兒八經的健身色彩了,比如這揀石子可改善中樞神經系統的功能,促進各運動系統的協調性……

三四十年前合肥孩子的童年

到了能識文斷字後,我們會用積攢下來的零錢,買來象棋和軍棋,找到比較“合把”的玩伴頭碰頭地廝殺一番,有時難免會爭執不下,連吵帶鬧還有耍賴皮現象,甚至會伸手掀翻了棋盤,兩個小傢伙扯領子抓袖子鬧翻了臉打起架來。

兒時的遊戲中當然也有“老鷹抓小雞”和“丟手絹”,但這是群體性的遊戲,只適合在幼兒園和學校裡才能夠活動開來。

在那個早已遠逝的童年時代,我們生在紅旗下長在紅旗下,都知道自己是共產主義事業的接班人,儘管我們幾乎頓頓吃的是山芋幹稀飯和爛鹹菜,是南瓜拌飯就豆腐渣,穿的也是打補丁的舊衣裳,可是我們玩的依然那麼開心,那麼無憂無慮。

三四十年前合肥孩子的童年

現在的人們大多是住在多層或小高層的閣樓裡,一家一戶,能夠活動的地方只有這區區幾十平米,即便是走到樓下的小花園和空地上,小孩子們也認生,膽怯,一般不會跟別的不熟悉的孩子在一塊玩耍兒。一些傳統的兒童趣味性遊戲,因現代電子產品的一波波衝擊、以及家庭和幼兒園的忽視等,正在與孩子們漸行漸遠。

三四十年前合肥孩子的童年

顯而易見,現在的孩子們可比我們那時幸福多啦!從益智玩具到啟蒙讀物,到動畫片《小豬佩奇》和《汪汪隊》,這也是我的兩個外孫女淘寶和多寶最喜歡看的兩部動畫片,兩個小寶貝的玩具堆滿了半間屋子,陪伴她們的不僅僅是數不清的玩具,還有鋼琴,還有堆滿床頭的童話書,可謂應有皆有,繽紛多彩。她們無疑是最幸福的一代人,可供她們選擇的玩具品種很多,可供她們遊戲的項目也很多。

三四十年前合肥孩子的童年

照片說明:小選手淘寶參加鋼琴比賽前手拿參賽證笑容甜美

淘寶三歲半就開始跟媽媽學鋼琴,至今已有大半年了,參加過兩場比賽,均拿到了獎。一個才上幼兒園小班的孩子,除鋼琴課外,她每週還要上美術、英語、芭蕾舞和樂高拼裝以及小主持人等六、七節課。小多寶才兩歲多一點,倒是沒有丁點兒學習任務,只要姐姐在家,她總是像條小尾巴跟在後面玩,或許是受到家庭早教氛圍的薰陶吧,小多寶也開始喜歡讀書,喜歡彈鋼琴了,平時,唱兒歌,背古詩,也是張口就來,毫不怯場。對此現象,不管是喜是憂,兩個開心果,的確給我們平凡平庸的生活,帶來了開心時刻,增添了許多樂趣。

三四十年前合肥孩子的童年

直到不久前,我帶著兩個寶貝外孫女在樓下緊鄰一片空闊地,有一陣陣穿堂風吹來的綠化帶旁納涼,當時,也有幾個跟姐妹倆一般大的孩子正在開心地玩耍,但她們就是融入不到這個快樂的群體中,因為彼此還不太熟悉,因為姐妹倆很少有機會出來跟他們一起玩兒,姐妹倆只是呆呆地站著,傻傻地望著他們,當時姐姐很希望加入進去,跟他們一起玩老鷹捉小雞的遊戲,因為她曾經試圖拽著我來充當老鷹的角色,我都一把年紀的老胳膊老腿了,顯然非常不適合參與進去,儘管我非常想滿足她們做遊戲的渴望——這時候我才感覺到,生在福中的姐妹倆無疑是幸福的,但她們正在離心動的玩具越來越遠,正在離心儀的遊戲越來越遠。因為可供她們玩耍的空間,可陪她們遊戲的玩伴,又實在是太少太少了!

三四十年前合肥孩子的童年

時間在流逝,轉眼間我們已然年過半百,兩鬢染霜。過日子最忌老是沉迷夢中,把自己徹底交給了虛幻;亦不必奢望從天性貪婪之人手中,來分得一杯殘羹剩湯。回想起兒時的玩具和遊戲,我是浮想連篇,又不免唏噓不已。

最憶是巢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