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8 滿足這些條件,不用考試也可以拿到教師資格證

在2015年前,師範生畢業即可直接拿證。其他院校和專業學生很少有從事教師行業的。

滿足這些條件,不用考試也可以拿到教師資格證

2015年後,教師資格證改革,需要參加全國教師資格證考試,考試成績合格才能拿證。而且還放寬了參考人群範圍,不再侷限於師範生,非師範生也能參加考試,只要考試合格你就能拿到教師資格證,就能參加教師招聘!另外,此次改革還規定考取教師資格證之後,需要每5年定期註冊一次,也證明了教師字資格終身制被打破。

這類人滿足這個條件,不用考試直接拿證!

儘管師範生對於自己也要參加教師資格證考試,感覺不到師範生的優勢在哪裡有很大的爭議。但是今年教育部10月發佈了新政策,這個時候師範生的優勢就體現出來了!

10月26日教育部:師範類學校通過國家認證以後,級別高的師範類學校的畢業生,只要在學校內成績合格,面試過關即可直接領取教師資格證。

而師範類院校通過認證後分為一級、二級、三級3個級別,覆蓋中學、小學、學前教育三類專業。特別是被認定為第三級的師範院校,該校學生在面試環節可以參加本校組織的面試,本校組織的相對比較寬鬆,面試也都是自己本專業的老師,通過率自然也是大大提高。

在2018年,關於3個級別的具體名單將會發布,所以想要從事教育行業的高考生,只要好好備考,填報志願的時候選擇第三級的師範院校報考,教師資格證也沒那麼難!

教資筆試知識點—想象的發展

什麼是想象的發展呢?它沒有一個統一的界定,常常藉助於我們所學的一些專業理論知識、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以及建構在龐大的社會背景下提出的一些具體要求,通常總結來說就是三個點,教什麼、怎麼教以及我們為什麼這麼教?今天我們為大家準備了與此相關的知識內容,以此來幫助大家克服關於想象發展方面的困難,避免出現相應的錯誤。

教師資格筆試考試中,心理學部分每年都佔了很大的比重,其中想象在考試時,單選、簡答、材料都是需要作為重點備考的知識點。接下來,我們將想象的分類與發展結合起來幫助大家做一個清晰的梳理。

1.想象的分類

幼兒心理的發展,都遵循了從簡單到複雜,從具體到抽象,從無意到有意的發展過程,因此作為心理學認知板塊的想象,也經歷了從無意想象發展到有意想象的階段。

想象根據有無計劃和有無目的,將其分為無意想象和有意想象。無意想象指幼兒想象時沒有特定的計劃和目的,無意中看見的一朵雲就想象成了一朵棉花。有意想象是指,想象時有一定的計劃和目的,如幼兒遊戲時需要一隻筆,那就把樹幹拿來當做筆,這種想象就是有意想象。

在無意想象與有意想象的基礎上,有意想象根據是否是獨立的,新穎的,首創的,又分為了創造想象和再造想象。

再造想象是根據是根據語言的描述或圖形符號的示意,在人腦中形成相應事物新形象的過程。如人在看小說時,腦海中建立關於小說形象的想象就屬於再造想象。

創造想象是根據一定的目的和任務,不依據現成的描述,在人腦中獨立地創造出某種新形象和心理過程,劇透首創性和新穎性,如吳承恩寫《西遊記》,自己創造的構思了關於人物形象和場景的想象,就是創造想象。

再造形象根據其想象的內容又可以分為四種:

經驗性想象:幼兒憑藉個人經驗和個人經歷開展的想象,如在夏天想象到了冬天要穿棉襖。

情境性想象:想象由畫面的整個情景引起的,如幼兒看到電視中灰太狼被平底鍋砸時,幼兒會不由自主地喊“哎呦”。

願望性想象:在想象活動中表現出個人的願望,如選擇題中經常出現一道題,說小姑娘在回家的路上牽著媽媽的手,說“媽媽,我長大以後要像你一樣成為一名老師。”這就是一種願望性想象。

擬人性想象:把客觀物體想象成人,用人的生活、思想、情感、語言等去描述。如幼兒看見布娃娃掉在了地上,會立馬將其撿起來,一邊拍一邊說“寶寶不哭,寶寶不哭”。

綜上,我們知道了,想象分為了無意和有意想象,有意想象又分為了創造和再造想象,再造想象又分為了經驗性想象,願望性想象,情境性現象,擬人性想象。這一知識點在考試時是單選的高頻考點。

2.想象發展的特點

想象發展的特點是根據想象的分類來的。之前我們知道了想象分為了無意和有意,有意又分為了再造和創造,因此,想象一共三個特點,前兩個即根據分類便可以有聯繫的進行記憶:

(1)無意想象佔重要地位,有意想象初步發展。

由於幼兒大腦的發展是從後往前的,最後發展的是額葉,而額葉由控制了注意的發展,因此,幼兒最開始的想象是無意的,隨後再想有意進行發展,主要表現在以下三點:

首先,想象的目的性不明確。是指,幼兒在想象之前並沒有目的,或者說目的不清晰,因此我們經常看到同桌的幼兒將繪畫想象的內容畫得雷同。這是由於幼兒在學繪畫想象中,並沒有特定的目標。

其次,想象的主題不穩定。不穩定說明幼兒在想象時是有主題有目的的,只是容易受到外界刺激的影響,如幼兒原本在進行一個主題的想象,過一會兒看見別人在進行另一項,就放棄原本的主題而跟著進行另一項。在考試時,選擇題部分要重點注意目的不明確和主題不穩定,若題幹中,幼兒的想象主題發展了變化,從一個變成了裡跟一個,則強調的是主題不穩定,若題幹直接說想象雷同,則是目的不明確。

最後,想象過程常常受情緒和興趣的影響。如幼兒喜歡一個老師,因此在畫畫時就將老師想象成是仙女,但是若不喜歡,則想象成是女巫。

(2)再造想象佔主要地位,創造想象開始發展。

這是根據有意想象的兩種分類進行的發展。幼兒期的再造想象,表現為極大的複製性和模仿性,想象的內容基本上是重現一些生活中的經驗或作品中描述的情節。但隨著幼兒年齡的發展,想象時逐漸表現出自己的獨立成分,創造想象開始發展起來。

(3)想象具有誇張性

這是想象一個突出的特點,選擇題和材料題備考。想象的誇張性表現為誇大事物的某一個部分或某一特徵,混淆假想與現實,將想象發生的事情當做已經發生過的事情,想象去過的地方當做已經去過的地方,因此成人常常認為幼兒是在說話。

說謊分為了有意說謊和無意說謊,有意說謊是指幼兒為了逃避某項懲罰或者為了獲得某種獎勵而進行的說謊,無意說謊是自己無意識的。因此想象的誇張性不等同於說謊。這是由於幼兒認知水平的侷限,在觀察一個事物時,常常只看到事物的某一突出特徵,而忽視了其他的。還有就是想象表現能力受到侷限,不能用豐富的詞彙或者和其他方式表現出來,就形成了我們認為的說話。因此,在做選擇題和材料題時一定要區分清楚。

所以我們在進行想象的發展內容設置的時候一定要明確相應的知識內容對我們自身發展的要求,之後再結合子領域的特點以及不同年齡班孩子的身心發展規律,對我們傳達的內容加以適當的刪減、更改或補充。只有通過這樣細緻入微的方式,我們在進行練習時,才會做到胸有成竹,將知識點融會貫通。同時,我們也希望大家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並結合系統的知識梳理,早日獲得教師資格證書,取得理想的成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