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6 市場飽和銷量下滑——智能手機品牌面臨重新洗牌

市場趨於飽和,整體銷量下滑

  智能手機品牌面臨重新洗牌

  市場需求疲軟、創新乏力等因素催生的智能手機產業“寒潮”。自去年3月份以來,未見回暖跡象,目前仍在持續。工信部最新數據顯示,2018年一季度國內智能手機出貨8187萬部,驟降27%,創下歷史最大跌幅。

  “寒潮”持續,國產智能手機品牌也迎來嚴峻考驗,中興、酷派等品牌手機銷量持續萎縮,金立被曝因資金鍊危機裁員斷貨,魅族也連續第三年出現大幅裁員。種種跡象表明,智能手機產業發展的步伐已經放緩,國產智能手機品牌或將進入更為激烈的競爭階段,行業加速洗牌。

  寒潮席捲

  公開數據顯示,我國城市的手機覆蓋率已超過97%,72%的中國城市消費者都擁有智能手機,甚至超過了歐美等發達國家的智能手機使用率。這意味著,經歷了近幾年的快速發展,我國智能手機市場已趨於飽和。

  去年以來,國內手機市場表現已經遠低於人們的預期:全年銷量不足5億部,遭遇了歷史首次下降,並且降幅達到7%。

  2011年開始,智能手機硬件快速迭代,先後經歷了處理器的“核戰”、屏幕的分辨率大戰、攝像頭像素戰、內存大戰。但如今,“創新乏力”已經成為整個產業不爭的事實,短期內很難再有革命性的創新。

  而隨著智能手機的革新性技術週期越來越長,人們換機的頻率也在下降,整個行業開始步入存量博弈階段。各家品牌由原來一起做大蛋糕開始轉變為爭搶蛋糕。

  就國內市場來看,儘管華為、小米、OPPO、vivo站穩國產智能手機前四位,加上蘋果,幾乎佔據了國內90%以上的市場份額。但“寒潮”席捲,也無一倖免,OPPO、vivo等紛紛下調訂單規模,有的廠商訂單縮水約10%以上,蘋果、三星也相繼加入砍單隊伍。

  有分析指出,當前的這一輪智能手機“寒潮”所席捲的已不是個別品牌,而是整個智能手機產業。

  洗牌加速

  在這種存量市場博弈下,位於第一陣營的華為、小米、OPPO、vivo首先蠶食的必然是第二陣營的金立、魅族、中興、聯想、小辣椒等品牌的市場份額。

  目前,國內智能手機行業第二陣營裡,一年出貨量能超千萬的,僅有魅族和金立。令人意外的是,戰火尚未燃起,金立已經潰敗。

  據相關媒體報道,從去年開始金立就已經陷入資金危機,拖欠銀行86億元,拖欠供應商貨款40億元,累計欠債超過百億元。前不久,金立相關負責人通過社交媒體坦言,金立確已陷入資金鍊危機。目前有消息傳出,金立將大幅裁員50%,以圖自救。

  第二陣營另一重量級選手魅族,生存現狀也不容樂觀,今年已是連續第三年裁員,裁員比例10%左右。其他諸如聯想、中興等品牌更是遊走在市場邊緣,很難在市場聽到聲音。

  而目前的國產智能手機品牌,競爭格局也越發明顯:第一陣營的巨頭加速整合市場,掉隊的第二、三陣營加速被淘汰。

  最新數據顯示,截至目前,華為、小米、蘋果、vivo以及OPPO五大手機廠商已經佔據了整個市場90%以上的份額,而這個數字去年為79%。這意味著,未來如果找不到新的爆發點,第二、三陣營智能手機品牌的生存空間將越來越小。

  誰主沉浮

  智能手機行業未來競爭,誰能佔得先機,誰會被市場淘汰?拼的不僅僅是技術創新,更是戰略佈局。

  近幾年,在國內市場日趨飽和、競爭持續加劇的情況下,中國手機廠商在印度、歐洲、北美,甚至非洲持續播種紮根。站穩國內市場的小米、華為等廠家早已著手,強勢佈局海外。從2017年三季度起,小米已經成為印度第一的互聯網手機品牌,市場份額達到57%。OPPO在東南亞市場,華為在歐洲市場都取得了不俗戰績。

  就國內疲軟的行業現狀來看,今年國內智能手機品牌的看點仍然在海外市場。但在國內市場,實力強勁的第一陣營手機品牌要想獲得新的較大增量,唯有繼續蠶食第二、三陣營品牌的市場份額。

  另一方面,5G時代的到來,或將為智能手機帶來新一輪技術革新和發展。

  4月初,中國移動打通了國內首個5G電話,這意味著5G時代真的要來了。中國移動建設該站點的合作方是華為,採用的是國內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5G端到端商用產品,具體包括華為5G無線接入網、5G傳輸網、5G核心網商用設備,以及華為剛剛發佈的基於3GPP標準的5G CPE商用終端。

  中國移動和華為還驗證了5G新空口對多路4K超高清視頻的接入能力,對包括工業機器人、行業視頻、智慧醫療等應用進行了對接和初步驗證。據報道,5G可商用終端預計到2019年下半年推出,屆時,智能手機產業更激烈的新一輪洗牌大戰也將展開。

  “5G的技術門檻比4G更高,雖然國內排名靠前,但是像OPPO、vivo這些靠頻繁發佈新機和更換代言人賺眼球的廠商一旦技術上掉隊,出現危機也是分分鐘的問題。”通信專家康釗認為,今後智能手機廠商將向兩極化發展,整個市場加速洗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