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3 沒有運-20之前,空軍主要靠這款戰略運輸機

今天來說的是伊爾-76運輸機,堪稱運輸機中的經典之作。從上世紀60年代末提出並開始設計到70年代批量生產,至今已有超過38個國家使用過伊爾-76,包括各類改進型號生產超過900架,在重型運輸機領域能生產這麼多,也證明了它的優秀。

沒有運-20之前,空軍主要靠這款戰略運輸機

伊爾-76的推出主要是接替當時蘇聯空軍的主力運輸機型安-12,在美蘇冷戰時期,這種載重量小航程又不足的運-12實在是累贅,具備航程大載重高的新飛機就提上日程了,要求類似於美國C-141重型運輸機。

沒有運-20之前,空軍主要靠這款戰略運輸機

第一架伊爾-76原型機於1971年首次試飛,試飛一直持續到1975年結束,然後投入批生產並交付部隊和民航。其後也衍生出了眾多型號,在航程上基本處於5000千米左右,加上機身四個強勁的發動機,應對西伯利亞和北極地區惡劣的天氣條件。

沒有運-20之前,空軍主要靠這款戰略運輸機

伊爾-76除了大量用於軍用外,還被廣泛用於人道救援,在1999年臺灣發生921大地震中,俄羅斯政府派遣伊爾-76搭載救災人員及物資飛航臺灣。2005年美國卡特里娜颶風,俄羅斯決定派遣伊爾-76執行運送人道救援物資,這是俄羅斯第一次有同類行動賑濟美國。

沒有運-20之前,空軍主要靠這款戰略運輸機

我國也引進了多達數十架的俄羅斯伊爾-76,在2011年利比亞大撤僑中,第一次動用軍事力量撤僑,通過海、陸、空三種方式從利比亞撤離中國3萬多駐利比亞華人華僑和中資機構人員。而空軍則是派出4架伊爾-76飛機。可見伊爾-76不僅在軍用發揮作用,在人道主義救災中也發揮了獨特的作用。

沒有運-20之前,空軍主要靠這款戰略運輸機

隨著國產運-20的裝備,這將是空軍裝備比伊爾-76還好的運輸機,不僅在數量和質量上更上一層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