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2 央行狄剛:區塊鏈是技術上的去中心化,不是管理上的去中心化

昨天在上海區塊鏈技術及應用研討會上,中國央行數字貨幣研究所副所長狄剛表示應客觀認識金融科技的發展階段和改良作用,不神化、不泛化、不異化。對於區塊鏈技術,狄剛認為,區塊鏈是技術上的去中心化,不是管理上的去中心化,構架混搭才是最優。

央行狄剛:區塊鏈是技術上的去中心化,不是管理上的去中心化

狄剛在演講中透露,央行數字貨幣研究所目前擁有相關專利55件,為全球第一。狄剛認為,區塊鏈本身只是一項技術,區塊鏈是技術上的去中心化,不是管理上的去中心化。物理上的分佈與邏輯的統一併不矛盾。在實際應用中,只有區塊鏈解決不了問題,架構混搭才是最優化,區塊鏈是對現有架構的一種優化和補充。區塊鏈的可信非常重要。如果不是可信主體搭建的區塊鏈,未必會得到信任。

央行狄剛:區塊鏈是技術上的去中心化,不是管理上的去中心化

事實上,狄剛曾於去年6月在光明日報發表文章詳細闡述了“區塊鏈VS中心化,架構混搭才最優”,文章指出:任何一種技術都不能包治百病,在新技術高速發展過程中,如單純為了區塊鏈而區塊鏈,反而是削足適履;霧裡看花更需要保持清醒,區塊鏈技術應用契合其技術特點,找到明顯優於傳統技術的適用場景,與其他技術結合,發揮改良作用,進而實現架構優化。

目前有人大力推崇“去中心化”,大多是對一些中心化運行模式的協作效率、數據一致性及可靠性有所憂慮,還有少數人曲解區塊鏈的分佈式架構等同於區中心,簡單分析,物理分佈與邏輯統一併不矛盾,有管理的分佈式架構系統才有充分的運行責任兜底,比特幣表面上看去中心化,實際上少數礦池擁有大多數算力,無管理狀態下也存在較大道德風險和隱患。單從技術價值分析,區塊鏈作為一種技術不是為了“去中心”而存在,而是提供了一種對原有“中心化”重新定義及優化的途徑,所謂“去中心化”分佈技術與系統“中心化”技術在架構複雜度、資源投入產出比、數據一致性、效率等方面各具優勢,因此,對於一些規模較大、去中心化管理為主的主輔式多元業務生態,要兼顧運行效率、多點數據一致、失效恢復及業務補償等特性,可將區塊鏈作為原有中心化架構有益補充去分層混合構建整個可信環境,而不是簡單的“去中心化”走向另一個極端。

(圖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