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0 柘城縣:多元化產業讓貧困戶多渠道增收

柘城縣:多元化產業讓貧困戶多渠道增收

2017全國第十二屆辣椒產業大會大會現場。(資料圖片)

脫貧攻堅戰役打響以來,柘城縣突出重點,精準發力,把產業扶貧作為推進脫貧攻堅的“牛鼻子”來抓,作為穩定脫貧致富的根本途徑和長遠之計,集聚化發展主導產業,精細化改造小散產業,充分發揮產業扶貧作用,讓產業“聚成一團火、散作滿天星”,照亮貧困群眾脫貧奔小康的道路,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了有力的產業支撐,取得了顯著效果。2017年8月,商丘市產業扶貧現場會在柘城縣召開。

依託主導產業

小辣椒帶動2.8萬人走上致富路

近年來,柘城縣全力擦亮“中國三櫻椒之鄉”這一金字招牌,制定了《“柘城三櫻椒”生產種植技術標準化體系》。去年,春海辣椒、北科種業等12家辣椒企業在中原股權交易中心掛牌上市。2017年9月16日,第十二屆全國辣椒產業大會在柘城舉辦。今年,第十三屆全國辣椒產業大會將繼續在柘城縣舉辦。目前,柘城辣椒銷往全國30多個省市和美國、加拿大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每年辣椒交易量50餘萬噸,交易額60億元左右,出口創匯2600餘萬美元,形成了“全國辣椒進柘城,柘城辣椒賣全球”的經營格局,確立了全國重要的辣椒交易中心和價格風向標的地位。

依託辣椒產業,柘城縣建立了縣鄉村三級辣椒技術服務體系,實施財政獎補政策,引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貧困戶種植辣椒。對建檔立卡貧困戶種植辣椒的,由財政每畝給予300元補貼;對流轉貧困戶土地種植辣椒的,每畝給予100元補貼。政府出資為貧困戶種植的辣椒投保,每畝根據損失情況可賠付160元至1600元,讓貧困群眾在種椒路上“零風險”。截至目前,全縣辣椒種植面積達到40萬畝,其中貧困戶種植面積3萬多畝。辣椒專業種植村發展到156個,建立千畝良種繁育基地8個,辣椒行業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到125家。建設60座冷庫,冷藏量達到10萬噸,年加工量達10萬噸。

柘城縣創新扶貧模式,多種途徑為群眾增收。一是推行“辣椒股份”模式。深化農村“三權分置”改革,把零散土地集中起來發展辣椒種植,貧困戶以土地入股,穩定增收。起臺鎮史老家村流轉耕地1400畝,其中貧困戶耕地580畝,建立辣椒扶貧基地,貧困戶收入多樣化,實現土地流轉金+務工工資+年終分紅的增收模式,入社的116戶貧困戶當年即脫貧。二是推行“協會+冷庫+訂單”模式。縣鄉兩級辣椒協會組織貧困戶種植辣椒;把辣椒存入冷庫,調節供給,減損增效;企業與農戶常年簽訂辣椒訂單30萬畝,帶動貧困群眾1.9萬人穩定增收。三是推行“企業+貧困戶”模式。辣德鮮食品、恆星食品等10多家農業產業化加工企業,帶動貧困群眾1634人就業。四是推行“黨支部+合作社+農戶”模式。充分發揮村黨支部服務群眾的積極作用,引領村民組建辣椒種植專業合作社,提供種植、技術、銷售服務,帶動貧困群眾3600多人發展辣椒生產。

截至目前,柘城縣全縣辣椒產業共帶動2.8萬貧困群眾走向致富路。

改造小散產業

多方精細化發力促進貧困戶增收

用好技能培訓促進群眾創業增收。通過實施種植養殖和服裝、飾品、LED燈泡、辣椒深加工、手工活等特色加工產業的技能培訓,有效提升貧困群眾的就業創業能力,拓寬了貧困群眾創業發展空間和增收渠道。例如,申橋鄉孫廟村娜娜飾品加工廠,先後舉辦三期飾品加工培訓班,累計培訓學員240多人, 在全鄉11個行政村設立了代理加工點,吸納本村或鄰村的30多個貧困家庭的70多人從事飾品加工,居家加工工人月平均工資1200元以上, 使他們不出家門就能掙錢創收、脫貧致富。

用好扶貧加工車間促進群眾家門口上班增收。柘城縣通過政府投資、財政補貼、社會融資三種扶貧車間建設方式,建設144個扶貧車間,實現142個貧困村扶貧加工企業全覆蓋,帶動8200多人在家門口就業,其中貧困勞動力有3156人,每人月收入在1000-3000元之間,帶貧增收成效顯著。2017年7月,柘城縣獲得河南省“巧媳婦精準扶貧工程示範縣”榮譽稱號。

用好“以富帶貧”這一活動促進貧困戶走上致富路。柘城縣充分整合社會扶貧資源,全面挖掘攻堅潛力,進一步拓寬建檔立卡貧困戶穩定增收渠道,大力開展“以富帶貧”結對幫扶活動。動員引導有幫扶意願的個體經營者和小微企業經營主體,同本村或臨近村的建檔立卡貧困戶結成對子,以安置就業的形式進行精準結對幫扶。這一形式有效解決了未外出務工的貧困勞動力的就業問題,促進了貧困戶穩定增收。

打造產業格局

因地制宜形成產業集群帶動脫貧

柘城縣指導鼓勵各鄉鎮結合本地種植養殖傳統和自然資源優勢,轉變生產經營方式,著力提升一、二、三產業帶富效能。截至目前,全縣形成了“四區六帶”產業扶貧格局。“四區”即:“南果區北辣區西牛區東鴨區”。縣城南部鄉鎮種植林果2.3萬畝,形成“十里桃花、千畝果園、萬畝瓜田”。今年全縣種植8424溫室西瓜1.5萬餘畝,目前已經上市,價格在2元左右,可使6300戶貧困戶平均每戶增收2000元左右。黃金桃、泰國香梨、紅富士蘋果長勢喜人,豐收在望。北部鄉鎮種植三櫻椒面積達23萬畝、韭菜大蒜10萬畝,西部鄉鎮有養殖肉牛、育肥豬、蛋雞126家養殖合作社,東部鄉鎮養殖雞鴨鵝150餘萬隻,每年可帶動7000餘戶2萬多名貧困群眾增收脫貧。“六帶”即:以辣椒、大蒜、韭菜等為主的特色種植產業帶,以溫室大棚、農產品冷藏等為主的設施農業產業帶,以梨、葡萄等為主的林果產業帶,以牛、羊為主的養殖產業帶,以服裝、金剛石、LED燈泡為主的特色加工產業帶,以及光伏電站產業帶。在光伏產業方面,全縣共建設142個300千瓦村級光伏電站,每年可為全縣142個貧困村集體經濟貢獻收入3400萬餘元。每年可通過把收益轉化為公益性崗位的方式,幫扶全縣5672戶貧困群眾增收脫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