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5 岳雲霞:拉美經濟弱勢復甦,被邊緣化風險加大

岳雲霞:拉美經濟弱勢復甦,被邊緣化風險加大

首先,2017年拉美經濟復甦的廣泛性更加明顯,結束了持續兩年的衰退,經濟重獲增長。從具體經濟活動來看,消費、投資和出口的同步增長拉動地區總需求,推動整體經濟復甦。從經濟部門來看,農業、服務業回升,製造業在多年的萎縮後開始復甦,但採掘業和礦業依舊趨於下降態勢。從主要的宏觀指標來看,通貨膨脹得到一定控制,國際收支出現主動性順差。因此,總體上2017年拉美經濟出現了起穩回升的向好趨勢。與此同時,地區整體經濟的反彈仍相對偏弱,三大次區域之間的差距雖有所收斂,卻以中美洲地區和墨西哥的增速繼續下探為代價,而南美與中北美地區的宏觀經濟指標反向變化,“蹺蹺板”效應顯示地區分化加大。貨幣政策空間雖有所恢復,但遺憾的是財政政策空間依然有限,在經常性支出和資本性支出方面,往往壓縮資本性支出,這限制了固定資本的擴大。

其次,弱勢復甦難掩被邊緣化風險加大。2017年拉美和加勒比是全球增速最緩慢地區,復甦速度呈現“急降緩升”的增長軌跡。在預測期內,拉美地區的GDP增速始終低於世界經濟增長的平均速度,遠低於其他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地區,使其喪失了“超越”領先國家的可能性,也無法滿足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需要。具體而言,中短期內,地區發展面臨三大困境。一是增長困境。經濟增長動力主要來自於外部,而勞動力市場多年疲軟,缺乏內部動力。二是區域經濟一體化困境。南美與中北美地區分化加劇,不利於形成統一的地區市場,無法形成增長合力抵禦外部衝擊。三是經濟政策困境。多數國家面臨政策上的兩難選擇,面對國內通脹控制和匯率穩定的雙重壓力,加大了政策協調的難度。

最後,基於綜合分析,未來拉美經濟形勢有望繼續增長,但由於外部不確定性加大,地區經濟在中短期內難以實現強勢反彈,內部分化和邊緣化態勢仍將繼續,反映經濟基本面的各項基礎指標仍難獲得較大改善。

 

(岳雲霞,系中國社會科學院拉丁美洲經濟研究所經濟研究室主任、研究員,本文根據她在拉美黃皮書(2017—2018)發佈會上的發言整理)

整理人:馮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