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0 這麼清靜的古鎮金澤,真是古鎮遊的上佳之選,遊覽者的天堂

六月上旬的一天,趁著天氣晴好,還不算太熱,開啟了金澤古鎮之旅。上海地區乃至周邊江浙一帶的古鎮,近年來去了不少。總感覺有些似曾相識,尤其是遊人如織摩肩接踵,不同的古鎮商鋪裡卻賣著幾乎相同的商品,這兩條讓人有種不爽的感覺,多多少少拖累了去金澤的步伐。

我們是自駕前往,用導航定了位後,從市區沿延安路高架到G50滬渝高速公路,一路順暢,直至金澤出口下,很容易就來到了金澤鎮。

我們在金溪路路邊選了個車位停下。金溪路是新鎮建設後新開的,是金澤鎮的主幹道,也是商業的集聚地。由於金澤的地理位置在青浦的西南,是青浦區最西南的一個鎮,臨近江浙,比較偏遠,建設發展的相對落後些。

我們站在金溪路上,舉目望去,毫無古鎮的蹤影。正在納悶,迎面走來一位60開外的大伯,他非常熱情的為我們指點了進入古鎮的路線,末了,他說了一句:現在古鎮真沒什麼好的。

按著老人指引的路線,我們從金溪路拐入一條與之十字交叉的寬寬的馬路,約200米後在路的盡頭右轉進入頤浩禪寺的牌樓。金澤鎮是佛教勝地,建於宋朝景定元年的“頤浩禪寺”曾以5048間宏偉建築名揚江南。故有“雖蘇(州)之承天,杭(州)之靈隱莫匹其偉”之說。趙樸初先生為其題詞“頤浩禪寺”。這座有名的寺廟在WG中遭到嚴重破壞,現雖已局部修復,但終究不復當年的輝煌。進得寺廟,不巧寺廟正在整修,我們就在外面拍了些照片視頻,聊補遺憾。

這麼清靜的古鎮金澤,真是古鎮遊的上佳之選,遊覽者的天堂

正在修繕的頤浩禪寺,只能遠遠拍個廟門

這麼清靜的古鎮金澤,真是古鎮遊的上佳之選,遊覽者的天堂

另外一處寺廟的門頭頂瓦

參觀完頤浩禪寺,我們從寺廟旁邊的一條小路往裡走,穿過一片居民住宅後,眼前豁然開朗。我們來到了古鎮的中心地段普慶橋邊,一條貫穿全鎮南北流向的市河橫亙在眼前。放眼望去,“瀉水置平地,各自東西南北流”,橫跨的河上的古橋,或掩映在垂柳綠枝之中,或昂首在銀絲清溪之上,遍佈水鄉的古橋長度不一,風格各異,有石板石樑,有拱形環橋,橋洞有單孔和多孔的,根據門道的寬度來設定,橋孔一般都是成單數。

金澤是有名的橋鄉,著名書法、篆刻家錢君陶曾為之題寫“金澤古橋甲天下”7個大字。據史料記載,金澤原有“六觀、一塔、十三坊、四十二虹橋”,且有“廟廟有橋,橋橋有廟”之諺,每一座橋樑不僅各有特色,而且都與寺閣庵廟有關。如今絕大部分寺廟已廢,但當年的橋卻風姿猶存。

金澤的橋樑非同一般,不僅數量多,而且大多是歷史名橋。至今鎮上還保存著宋元明清所建的七座古橋樑,分別是迎祥橋、祖師橋(如意橋)、放生橋、普濟橋、天王橋、萬安橋與關爺橋(林老橋)。建於宋朝鹹淳三年的普濟橋是上海地區最古老的石拱橋。

這麼清靜的古鎮金澤,真是古鎮遊的上佳之選,遊覽者的天堂

普慶橋,橋體硃紅色,橋身上左右兩邊各嵌有五個獅子探頭

這麼清靜的古鎮金澤,真是古鎮遊的上佳之選,遊覽者的天堂

普濟橋建於南宋鹹淳三年(1267年)

這麼清靜的古鎮金澤,真是古鎮遊的上佳之選,遊覽者的天堂

始建於明代的放生橋

這麼清靜的古鎮金澤,真是古鎮遊的上佳之選,遊覽者的天堂

天皇閣橋

這麼清靜的古鎮金澤,真是古鎮遊的上佳之選,遊覽者的天堂

對岸古色古香的建築與水道古橋渾然一體

這麼清靜的古鎮金澤,真是古鎮遊的上佳之選,遊覽者的天堂

站在古橋眺望河道兩岸

我們沿著河道前行,一會兒跨過古橋去到彼岸,一會兒又從岸邊來到橋中,低頭迎送穿過橋洞的遊船,上下呼應好不熱鬧。我們肆意遊覽,毫無拘束,與岸邊三五喝茶的當地居民聊天,下到水橋撩小魚,擺著姿勢拍照片,趴地爬樹選鏡頭,不經意間,我們享受到了古鎮旅遊的最高待遇:清淨自由!

這麼清靜的古鎮金澤,真是古鎮遊的上佳之選,遊覽者的天堂

清靜的古鎮河道

這麼清靜的古鎮金澤,真是古鎮遊的上佳之選,遊覽者的天堂

清靜的古鎮道路

這麼清靜的古鎮金澤,真是古鎮遊的上佳之選,遊覽者的天堂

居民在橋下岸邊喝茶聊天

這麼清靜的古鎮金澤,真是古鎮遊的上佳之選,遊覽者的天堂

有名的橋鄉金澤古鎮

古鎮沒有摩肩接踵的人流,沒有沿街的商鋪和叫賣聲,只聽得遊船的欸乃聲,蟬鳴鳥叫聲,大自然寧靜而安詳。這時,我忽然想起剛進金澤時那位大伯的話語,他原來是在為古鎮沒有商業氣息、不熱鬧、沒人氣,向長途而來的我們致歉呢。而我們正要這種感覺!

一天的遊覽結束了,當我們向古鎮告別時,頓感小橋流水的韻律裡有寧靜,有歡笑。小橋流水的韻律不只呈現江南的唯美輕盈,更彰顯出在真實生活中那份瀰漫而來的濃郁的閒適、愜意情調和幸福感。依仗這感覺來體會江南,心會有一份細膩與敏感。你永遠可以從江南小橋流水的韻律中,體驗到江南水鄉中每一刻的那份珍貴的天籟之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