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9 北方人一聽肉粽就害怕?桂林人表示沒有肉粽就不算過端午!

鑫旭在線據舌尖上的桂林綜合整理:

“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

從古至今,南北差異“之爭”一直在持續,

這不,眼看端午節又要來了,

南北“戰民”又開始擦拳磨掌,

準備一較高下了!

那麼南北端午節文化差異到底有哪些嘞?

跟著小桂一起去瞧瞧吧~

北方人一聽肉粽就害怕?桂林人表示沒有肉粽就不算過端午!

1、南鹹北甜:粽子, 你吃鹹的還是甜的?

北方人一聽肉粽就害怕?桂林人表示沒有肉粽就不算過端午!

南方:餡料豐富,主打鹹。

北方:各種果類,主打甜。

南方粽子:單看形狀,南方粽子就顯得多姿:三角形、火炬形、錐形、方形,外表的玲瓏先吊足你的胃口。

不同於北方的紅棗甜粽,南方的餡料更為豐富,豆沙、鮮肉、火腿、蛋黃……總之就是鹹口為主,完全可以和北方水餃的餡料相媲美☟

北方人一聽肉粽就害怕?桂林人表示沒有肉粽就不算過端午!

北方人一聽肉粽就害怕?桂林人表示沒有肉粽就不算過端午!

北方粽子:在北方,一到端午節,各種各樣的葦葉、馬蓮草、棗、豆沙、糯米,彷彿一夜之間充斥市場。

北方的粽子是甜的,粽子主要原料是糯米配上紅棗或者是蜜棗,有的還用豆沙或果脯,為了增加甜度,有的還會加上白糖。粽子個頭有大有小,但一般不會小於小女孩的拳頭,形狀為斜四角形或三角形。☟

北方人一聽肉粽就害怕?桂林人表示沒有肉粽就不算過端午!

北方人一聽肉粽就害怕?桂林人表示沒有肉粽就不算過端午!

2、休閒:南船北馬,陸地還是水上?

南方:端午賽龍舟。

北方:端午踏柳鬥草。

賽龍舟是南方獨一無二的過節習俗,隨著船頭鼓手或快或慢的鼓點,整條船的龍舟手爭先恐後,你追我趕,場面可以說是十分火熱~☟

北方人一聽肉粽就害怕?桂林人表示沒有肉粽就不算過端午!

北方人一聽肉粽就害怕?桂林人表示沒有肉粽就不算過端午!

北方則不同,早前河北地方官府會邀請城中士大夫宴飲賦詩,稱為“踏柳”,山西等地,端午節時會用雄黃塗抹小孩額頭,山東鄒平縣端午,每人早起均需飲酒一杯,北京的一些地方,端午“鬥草”更是十分盛行~☟

北方人一聽肉粽就害怕?桂林人表示沒有肉粽就不算過端午!

北方人一聽肉粽就害怕?桂林人表示沒有肉粽就不算過端午!

3、辟邪:菖蒲、艾條 or 五毒兜

南方:菖蒲、艾條。

北方:穿戴五毒兜。

南方以菖蒲、艾條插於門楣,懸於堂中,這是南方的過節習俗,目的是辟邪。

湖南省博物館秦漢史專家王樹金介紹,端午掛艾、懸菖蒲,相當於春節放鞭炮。古人還有佩戴香囊的習俗,香囊內裝硃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

以往汨羅江畔的居民還有“搶龍水”的風俗。村民們挑著水桶,來到汨羅江邊搶水,誰搶到第一桶水,用這桶“龍水”洗頭,頭髮就會變得更好,洗臉能達到明目的效果,給孩子們洗澡還能驅邪。☟

北方人一聽肉粽就害怕?桂林人表示沒有肉粽就不算過端午!

北方人一聽肉粽就害怕?桂林人表示沒有肉粽就不算過端午!

北方,端午節北方有佩戴鍾馗祛五毒銅錢以辟邪的習俗,後來逐漸被小孩子穿五毒肚兜的習俗替代。有的地方流行姑姑姨姨送,有的地方流行祖母或外祖母送。

五毒肚兜顏色鮮紅,上面繡著蜈蚣、蠍子、蛤蟆、老鼠和蛇五種毒物,據說可以驅毒辟邪。

北方還有在端午節吃桑葚櫻桃的習俗,傳說吃了桑葚和櫻桃,一年不會誤食蒼蠅,大概是桑和櫻的諧音緣故。☟

北方人一聽肉粽就害怕?桂林人表示沒有肉粽就不算過端午!

北方人一聽肉粽就害怕?桂林人表示沒有肉粽就不算過端午!

好啦好啦,南北端午節習俗差異已經奉上,

雖有差異,但我們都是龍的傳人!

大家要相親相愛哈~

北方人一聽肉粽就害怕?桂林人表示沒有肉粽就不算過端午!

4、國外的粽子

當然,不止咱們中國人過端午,儘管叫法不同,在日本、韓國,以及東南亞國家,其實也都有過端午的習慣,習俗中最重要的,也是好料菌最關心的,自然就是“吃”!

新加坡:娘惹粽

端午節吃粽子,同樣也是新加坡人的一件大事,除了正統的白米粽、八寶粽、鮮肉粽與梅菜肉粽之外,很有新加坡標誌的算是帶著濃濃香料味的娘惹粽(Nyonya Chang)。

北方人一聽肉粽就害怕?桂林人表示沒有肉粽就不算過端午!

娘惹粽來源於15世紀馬六甲的峇峇孃惹飲食文化。雖然同樣使用豬後腿肉作為主要餡料,但和鮮肉粽的味道卻有很大不同之處,口感是偏甜帶點微辣,芫荽等代表性南洋香料調出香味,據說讓人吃得滿足卻完全感覺不到一絲油膩。

北方人一聽肉粽就害怕?桂林人表示沒有肉粽就不算過端午!

地道的娘惹粽,會使用新鮮煸香的芫荽籽和白胡椒粒磨成香料粉,有時還會加入香菇、大蒜、紅蔥頭、豆瓣醬與肉丁混炒,使用蝶豆蘭花(Bunga Telang)與糯米混煮成藍糯米,裝點粽子表面。所以娘惹粽看起來帶著青花瓷的顏色,格外好看。

北方人一聽肉粽就害怕?桂林人表示沒有肉粽就不算過端午!

越南:鹼水粽、酒釀

端午節在越南叫做正陽節(Tet Doan Ngo),也是在農曆年五月初五當天進行慶祝,有吃粽子及採草藥驅蟲的習俗。

北方人一聽肉粽就害怕?桂林人表示沒有肉粽就不算過端午!

其實越南街頭會常見的方形粽、長粽,那是從農曆新年餐桌上走向市井的日常吃食,而在正陽節這一天,更有代表性的小吃則是鹼水粽、酒釀、水餃、糯米飯、紫米飯等等,其中的鹼水粽和酒釀可以說是不可替代的標配。

北方人一聽肉粽就害怕?桂林人表示沒有肉粽就不算過端午!

越南的鹼水粽(Banh u tro)的味道與閩南地區的鹼水粽很像,但色彩繽紛,最常見的是一系列帶著透明感的薑黃色、琥珀色、翠綠色的鹼水粽。吃的時候另外還會配一碟砂糖蘸著吃。

北方人一聽肉粽就害怕?桂林人表示沒有肉粽就不算過端午!

越南的酒釀(Com ruou)其實是一碟浸泡在米酒中的發酵米糰子,在越南人的傳統觀念裡,酒釀跟含有酵素的酸味水果,可以對身體進行清潔,讓接下來一年過得健健康康。

日本:槲葉糕

在日本,端午節又稱菖蒲節、兒童節,一般認為脫胎于飛鳥時代的“五月忌”的祭祀活動,後來受到由中國唐朝時期傳入的端午習俗影響,從而形成了具備本土特色的節慶文化。

北方人一聽肉粽就害怕?桂林人表示沒有肉粽就不算過端午!

日本不同地區對於端午吃什麼有不同的講究,關西地區多吃粽子,而關東地區多吃槲葉糕。日本粽子(Chimaki)在古時被稱為“茅卷”, 形狀比中國粽子細長且尖,呈錐形或長方形,只有新潟一帶有將粽子包成三角形的傳統。

北方人一聽肉粽就害怕?桂林人表示沒有肉粽就不算過端午!

與粽子相比,槲葉糕(Kashiwamochi)更多見,受歡迎程度也更高,它其實是和果子,也是麻糬的一種,大多使用紅豆、蜜豆、栗子、味噌等餡料製作,會用一片槲櫟葉子對摺包住。槲櫟是橡樹的一種,在日本被叫做柏樹,因此槲葉糕又有柏餅這個別稱。

北方人一聽肉粽就害怕?桂林人表示沒有肉粽就不算過端午!

槲葉糕的葉子是不能吃的,原因一方面在於槲櫟樹葉在日本文化中有繁榮昌盛的寓意,象徵著一代又一代的和諧流動,另一方面則是因為槲葉本來就不可食用。

韓國:艾草糕

端午節在韓國被稱為“上日”(Daro),這一天祭祀山神、海神和土地神,以祈求一年五穀豐登。

北方人一聽肉粽就害怕?桂林人表示沒有肉粽就不算過端午!

韓國人端午不吃粽子,但是重用艾草這一點,倒跟國內相仿,除了使用艾草裝飾門戶之外,用新鮮艾草製作粘糕(Tteok)也是節日傳統。

北方人一聽肉粽就害怕?桂林人表示沒有肉粽就不算過端午!

更常見的是一種沒有餡料的粘糕,通常加入嫩艾蒿、蜂蜜、生薑汁進行製作,因其外形酷似車輪又被稱為“車輪餅”。

北方人一聽肉粽就害怕?桂林人表示沒有肉粽就不算過端午!

此外,喝醍醐湯、五味子甜茶也是韓國端午節的特色。醍醐湯屬藥飲口感接近現在的酸梅湯;五味子甜茶則使用五味子與梨、蜂蜜、水熬煮製成,都是適合夏季飲用的解渴消暑的飲品。

北方人一聽肉粽就害怕?桂林人表示沒有肉粽就不算過端午!

其實,不管是否叫端午,吃不吃粽子,好料菌發現,大部分國家在這天都會吃糯米制品或是適合夏季的食物,過了端午,正兒八經的夏天就要來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