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豆瓣9.2分《美國往事》:黑幫題材外殼下,訴說的卻是你我的人生

作者|寧鏡誠

豆瓣9.2分《美國往事》:黑幫題材外殼下,訴說的卻是你我的人生

《美國往事》

如果把電影《教父》看作是一杯烈酒,那麼長達4個小時的《美國往事》則更像是一盞清茶,它的茶香或許會慢慢變淡,但寫在茶裡的刻骨銘心卻會隨著時光的流逝,愈發濃烈。

該片赴戛納電影節首映時,反響熱烈,影片結束後,全場觀眾起立鼓掌,掌聲長達15分鐘。

但遺憾的是,因為美國對影片時長的限制,《美國往事》於1984年2月17號在波士頓的首映版相較之前大為精剪,電影原本的敘事結構和節奏也因此遭到破壞,觀眾看得雲裡霧裡,不知所云。

果不其然,該片在票房方面遭遇滑鐵盧,4000萬美金的投資最終只拿下500多萬的票房。雪上加霜的是,不少影評人甚至將《美國往事》評為當年最差勁的影片。

導演萊昂內歷經13年拍攝出來得嘔心瀝血之作,最終卻沒能得到當時主流市場的認可,他本人因此鬱鬱寡歡,並於5年後去世。

豆瓣9.2分《美國往事》:黑幫題材外殼下,訴說的卻是你我的人生

《美國往事》上映10年後,有人開始稱它為“十年內最佳影片”,該片的影響力“就像一棵橡樹之類的東西,生長緩慢”,歲月到底還是沒能掩蓋它的光芒。

豆瓣高達9.2分的評價,或許就是大家對於這部影片發自內心的尊重,這部講述男主“麵條”經歷了友情的背叛和愛情的執著後,終於對人生有了深刻領悟的影片,似乎也在低聲訴說著我們的故事。

就像《百年孤獨》中闡釋得那樣:

“無論走到哪裡,都應該記住,過去都是假的。回憶是一條沒有盡頭的路,一切以往的春天都不復存在,就連那最堅韌而又狂亂的愛情,歸根結底也不過是一種轉瞬即逝的現實。”

鏡頭下麵條的人生,何嘗不是你我的人生?

01

影片中那些不得不說的“隱喻”

經典電影中對於“隱喻”這一概念的拿捏無疑是爐火純青,《美國往事》當然也不例外。

今天我們不鋪開來講,就談談影片中最關鍵的三處隱喻,也可以說,我們看懂了掩藏在畫面之下的語言,也就把握了該片的精髓。

1.愛情一一《馬丁·伊登》一書的隱喻

豆瓣9.2分《美國往事》:黑幫題材外殼下,訴說的卻是你我的人生

男主麵條雖然沒讀過幾天書,但卻唯獨對傑克·倫敦寫的這本《馬丁·伊登》情有獨鍾。

都說要了解一個人,就看他讀什麼書。看過《馬丁·伊登》的朋友都知道,這本書講述的就是窮小子馬丁一開始被富家千金羅絲看不起,最終通過艱苦奮鬥成為知名作家,羅絲於是主動投懷送抱的故事。

無疑,書中的馬丁就是《美國往事》中的麵條,馬丁最終看清了這個世態炎涼的社會,也對愛情徹底死心。和馬丁不同之處在於,麵條兩鬢泛白之時,還沒有混出頭,而讓他認清愛情本質的不是金錢,而是那漫長的時間。

那個從小就告訴麵條,自己和他不登對的黛博拉,最終還是被利益裹挾,變成了自己討厭的模樣。35年後,當面條再見黛博拉之時,我想他對這段感情已然釋懷。

豆瓣9.2分《美國往事》:黑幫題材外殼下,訴說的卻是你我的人生

晚年麵條

2.人生一一關於時間的隱喻

懷錶:

麵條和派西4人初遇麥克斯就是因為醉漢身上的那塊懷錶,麵條因為和麥克斯爭搶懷錶不打不相識,最終組成了5人團伙。

這塊懷錶在麥克斯詐死之後,一直被他帶在身邊。麵條在35年後和麥克斯當面對峙,鏡頭切到的第一個畫面就是那塊懷錶,它既是友誼的象徵,也是時間流逝、物是人非的佐證;

歌曲:

從35年前,麵條離開紐約,一直到1968年他回來,車站裡的放的歌曲一直披頭士樂隊的《Yesterday》,往事如煙,當年發生的一切都恍如隔世,就連車站的售票員也早已白髮蒼蒼,時間又饒過了誰?

豆瓣9.2分《美國往事》:黑幫題材外殼下,訴說的卻是你我的人生

黛博拉在舞臺起舞

海報:

時隔多年,麵條去給黛博拉捧場,當看到劇院牆上莎士比亞名劇《安東尼與埃及豔后》的海報時,他盯著初戀的臉出神地嘆道:“時間也不能把她變老”

而黛博拉聽聞此言,回答道:“演戲的人都有副好記性”

在麵條心中,黛博拉的形象或許永遠停留在了磚孔之外,在灑滿面粉的舞臺上翩翩起舞的形象,那個場景宛如仙境,在他腦海之中揮散不去。

但在黛博拉心中,麵條曾經做過的一切,她都不會忘記,亦不會原諒。

3.友情一一《天啟四騎士》的隱喻

豆瓣9.2分《美國往事》:黑幫題材外殼下,訴說的卻是你我的人生

兄弟四人

影片中麵條兄弟四人初見黑幫老大麥諾迪時,對方就將兄弟4人比作“天啟四騎士”。

熟悉《聖經新約》的朋友肯定知道,“天啟四騎士”指的是《聖經新約》末篇《啟示錄》第6章中出現的:白馬騎士(瘟疫)、紅馬騎士(戰爭)、黑馬騎士(饑荒)、綠馬騎士(死亡)。

其中,黑馬騎士很明顯是派西,沒錯,就是那個在樓梯上忍不住吃了奶油蛋糕的小子;

而影片開頭,黛博拉向麵條表白時,曾稱對方為:“我的愛人,白而且紅”,說明在麵條身上,白馬和紅馬騎士的特點兼具。

而因為四兄弟中的斜眼有些生理缺陷,所以筆者更傾向於將他視作白馬騎士(患病);而麵條因為替五弟報仇而手刃仇家,所以更符合紅馬騎士的形象;

而麥克斯無疑正是綠馬騎士,這一點除了從黛博拉在劇場中的臺詞“我被死神佔有”,可以看出(黛博拉最後成為了麥克斯的情婦),最後麥克斯跳進的那輛垃圾車,車身顏色亦是綠色。

豆瓣9.2分《美國往事》:黑幫題材外殼下,訴說的卻是你我的人生

麥克斯

兄弟四人,各有各的命運,但無奈在麥克斯眼中,其餘三人都成了自己躋身上流的墊腳石。

這三處隱喻,分別從愛情、友情和人生之路三個角度影射了麵條命運多舛的一生,他是個重情重義之人,卻又是個性情中人,他的性格中相比麥克斯少了些許理性的成分。

他隨遇而安,沒有野心,但疑心很重,這一點從麵條不願和黑幫大佬麥諾迪長期合作就能看出來,他雖然渾身缺點,但卻不妨礙他成為一個值得信賴的人。

馬爾克斯曾在《百年孤獨》中說:“我們趨行在人生這個亙古的旅途,在坎坷中奔跑,在挫折裡涅槃,憂愁纏滿全身,痛苦飄灑一地。我們累,卻無從止歇;我們苦,卻無法迴避。”

《美國往事》中溢出屏幕的滄桑感,無疑準確地詮釋了上述這番言語。

02

面具戴的久了,就摘不下了

《月亮與六便士》中,毛姆寫過這樣一番話:

“有時候,人們把面具佩戴得天衣無縫,連他們自己都以為在佩戴面具的過程中自己實際上就成了和麵具一樣的人了。”

無疑,黛博拉最終成為了這樣的人。

豆瓣9.2分《美國往事》:黑幫題材外殼下,訴說的卻是你我的人生

黛博拉

當面條與黛博拉在化妝間再次見面,黛博拉的臉上早已蓋滿妝容,在和麵條談話的過程中她雖然一直在卸妝,但卻總是卸不乾淨。

筆者有理由懷疑這是黛博拉有意為之,因為她不願意讓麵條看到自己老去的容顏,她希望在這個深愛過的男人心中,自己還是那個在舞臺上跳著芭蕾的女孩。

但她忘了,面具戴久了,就摘不下了。

豆瓣9.2分《美國往事》:黑幫題材外殼下,訴說的卻是你我的人生

晚年麥克斯

黛博拉愛慕虛榮卻又敏感脆弱,她一邊希望維持自己的形象,一邊又割捨不掉如今被麥克斯包養的生活,這樣矛盾的心理讓面具在她臉上,長得愈發牢固。

對於“矛盾”概念本身的理解,導演萊昂內曾這樣說:

“作為一個歐洲人,美國既吸引我,又令我吃驚。我愈喜歡她,就愈覺得離她光年之遠。我喜歡美國人身上蓬勃的朝氣,那些層出不窮的矛盾也令我著迷。正是這種朝氣與矛盾的混合,使她如此與眾不同。

美國是夢幻與現實的混合。在美國,夢幻會不知不覺變成現實,現實也會不知不覺地忽然成了一場夢,我感觸最深的也正是這一點。夢幻與現實總是相悖,唯有在美國,他們是如此鮮明地對立而又統一。”

可見在籌措電影指之初,萊昂內對於“矛盾”在影片中的展現早已躍躍欲試。

豆瓣9.2分《美國往事》:黑幫題材外殼下,訴說的卻是你我的人生

萊昂內

縱觀影片中的人物,他們無不戴著一張面具,但心中又充滿著矛盾:

肥摩雖然怯懦,但對面條卻極為忠誠;麥克斯為人狡黠,但對面條的友誼還是不容置疑的,他雖然看似是最後的贏家,但是內心備受煎熬的人,也是他。

麵條雖然為人很重義氣,但他過於感性,對未來沒有規劃,他的人生態度總有些隨波逐流的意味。

如果你問我,麵條什麼時候才開始摘掉面具生活,我想大概是他從麥克斯家出來,看到一群青年開車從他眼前駛過,那一刻麵條應該明白,他的前半生在這兒畫上了句號。

接下來,他需要重新出發了。

豆瓣9.2分《美國往事》:黑幫題材外殼下,訴說的卻是你我的人生

青年時期的麵條

03

孤獨就像影子,默默存在於生命一隅

筆者對於《美國往事》的最後一層思考,停留在了“孤獨”上。

《百年孤獨》中,馬爾克斯是這樣形容“孤獨”的,他說:

“生命從來不曾離開過孤獨而獨立存在。無論是我們出生、我們成長、我們相愛還是我們成功失敗,直到最後的最後,孤獨猶如影子一樣存在於生命一隅。”

豆瓣9.2分《美國往事》:黑幫題材外殼下,訴說的卻是你我的人生

這部長達4個多小時的電影看下來,筆者除了感覺到厚重的滄桑感,剩下的就是濃濃的孤獨。

男主麵條無疑是孤獨的,他愛而不得,生命中最珍視的友情最後也選擇了背叛,麵條揹負著35年的歉疚之後再見麥克斯,他還是沒有選擇原諒。

從影片開頭的一句臺詞我們就能明瞭,麵條和麥克斯不是一路人,那句話是這麼說得:“從一開始,你就能辨別出誰是贏家,誰是輸家。”

麥克斯野心勃勃,一直想當贏家,誰是輸家他不管,即使那個人是麵條。

而反觀麵條,直到最後東窗事發之前,他還對麥克斯說:“你到哪,我就到哪。”

一個眼中友情至上,一個眼中利益至上,他們終歸只能背道而馳。

從莫種意義上來說,麵條以為的摯友麥克斯,其實和他是完全兩類人,黛博拉也是同樣。

豆瓣9.2分《美國往事》:黑幫題材外殼下,訴說的卻是你我的人生

毛姆在《月亮與六便士》中對“孤獨”也有著自己的詮釋:

“我們每個人生在世界上都是孤獨的,每個人都被囚禁在一座鐵塔裡,只能靠一些符號同別人傳達自己的思想,而這些符號並沒有共同價值,因此它們的意義是模糊的、不確定的。我們非常可憐地想把自己心中的財富傳送給別人,但是他們卻沒有接受這些財富的能力。”

你瞧,無論從人的本質上來講,還是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方式來講,孤獨都是一種大概率事件,至少在這兩個作家眼中,是這樣的。

我們沒有必要去否認孤獨的存在,在筆者看來,學會如何和孤獨相處才是我們首先應該考慮的問題。

我們不是電視劇《天道》之中,像男主丁元英那樣的天才,我們之中的大多數都是平凡的人,如果我們可以通過經歷豐盈自身的靈魂;通過書籍和古代先賢對話;通過熱切的感知和積極的回應,讓我們同這個世界產生共鳴。

那麼,孤獨本身也就沒有多大意義了。

一個幸福的人生秘訣,不是與孤獨簽訂一個體面的協定,在筆者看來,牽起孤獨的手,我們終將不再孤獨。

豆瓣9.2分《美國往事》:黑幫題材外殼下,訴說的卻是你我的人生

一一END一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