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6 「文博」馬家窯文化馬廠類型神人紋雙耳彩陶壺

「文博」馬家窯文化馬廠類型神人紋雙耳彩陶壺

馬廠類型神人紋雙耳彩陶壺,泥質橙黃陶,高31.5釐米,口徑13,底徑10.8,腹徑30.3釐米,重2.650千克,撇口、束頸、鼓腹、腹部飾對稱雙耳,平底。施黑紅彩。1976年從康樂縣上灣鄉東溝門徵收,屬二級文物。

這件彩陶壺口沿內飾黑彩弧線紋,頸部飾寬折線紋。肩、腹部比較豐滿,腹部主題紋飾為對稱的變體神人紋,神人紋頭部填以網紋。神人紋之間飾以兩個大圓圈紋,大圓圈紋裡面又以三個小圓圈紋。下飾一週黑彩寬帶紋、水波紋。值得稱道的是,神人紋軀幹部分先以紅彩繪就,再以黑彩勾出輪廓,強烈的黑紅對比使得神人紋更富有立體感,栩栩如生,彷彿一隻青蛙趴在陶罐上。神人紋也叫蛙紋,這組蛙紋屬於早期的蛙紋,蛙圖案上有比較明顯的頭部,身體部分和肢爪部分。

關於蛙紋的解釋眾說紛紜,一種認為青蛙是兩棲動物,既能在水中生,又會在陸地上長,活動自由,加上青蛙產卵量大,繁殖力強,這與先民們期盼多多繁衍後代的理念是一致的。另一種認為蛙能捕食害蟲,對農業十分有利,對於降雨也有著先天的預兆性,即“蛙鳴雨至”現象,從中可以看出蛙對於當時的人們是一種“神秘”的超自然物。所以就把蛙紋作為一種圖騰藝術刻畫在陶罐上。

還有一種說法認為蛙看起來神似人的樣子,歡快活潑,預示著人們在獲得豐收後的歡騰雀躍,手舞足蹈的場景。不管是哪一種說法,古人所展現給我們的是歡快,神秘的蛙圖騰,令人無限遐思,歎為觀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