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8 習近平同志談修志工作

習近平同志談修志工作

▲1988年至1990年,習近平同志任中共寧德地委書記

  我來寧德的第一件事就是要看府志、縣誌。要馬上了解一個地方的重要情況就要了解它的歷史,瞭解歷史的可靠的方法就是看志,這是我的一個習慣。過去我無論走到哪裡第一件事就是要看地方誌。這樣做可以較快地瞭解到一個地方的山川地貌、鄉情民俗、名流商賈、桑麻農事,可以從中把握很多帶有規律性的東西。可謂“開卷有益”。 修志是一項很有意義的工作。其意義,說通俗一點就是使我們做一個明白人。“以古為鑑可知興替”。對於我們只有加深對歷史的掌握和理解,才能‘以古為鑑鑑古知今”不重複歷史上的錯誤,才能使人們從一種混沌狀態轉為一種清楚明白的狀態,才能知道過去人類社會種種事件的發生、發展和消亡的過程。

  修志是一件十分艱鉅的工作。難就難在古今資料浩如煙海,進志書的資料是否真實可靠要訂正;難就難在資料殘缺、散失收集起來很艱難;難就難在橫排門類不能缺項、不能割裂與孤立、不能失去整體性;難就難在志書要合體例又要有時代性、科學性、思想性。完全搞散文體、公文體不行,但是由於遷就體例把它侷限到沒有科學性、思想性、時代感也不行。志書既要避免宣傳色彩,又要用馬克思主義的唯物史觀指導修志工作。

  修志是一項系統工程,工作量浩大要靠上下同步,左右協作,靠部門完成分志,靠地、縣方誌辦來完成總纂工作。從我們地區來講是這樣,從省裡來講就更復雜了。既要有“人自為戰”的主動進攻意識,又要有‘海、陸、空”各軍兵種協同作戰的群體意識;不要互相封鎖資料,也不要互相扯皮,要確保這個浩大工程的完成。這項工作確實不容易。所以我在這裡強調,各級領導務必充分重視這項工作.加強修志工作的領導。分管領導要具體抓這項工作。修志人員要刻苦學習頑強工作,真正進入角色鑽進故紙堆,從浩瀚的檔案資料中挖掘珍寶。各級領導對修志人員要督促、培養、鼓勵。要關心他們的生活待遇和政治成長。

  關於經費問題。修志需要一些經費。有人講我們窮,我們就是要“地窮”志不能短,修志也不能短。雖然我們財政窮,但修志這個錢還是要擠出來。地、縣財政要把修志經費列入預算。同時也得多渠道籌集一些經費。按規定各分志的經費是由修志單位統籌解決。

  現在存在一些不良的傾向。有的領導強調工作忙,把修志當作一個軟任務,擺不上議事日程;有的是中心工作或臨時任務一來,就把修志人員抽走,修志工作停停打打。這樣做不利於修志工作的開展。修志工作如果要抓,如果認為是一項重要工作,就要一氣呵成,不要停停打打。要當個事業來辦,把它作為社會發展的基礎工程,把它作為一種有文化的表現,也作為一種有遠見的表現,一定要把這項工作擺在議事日程上。各級領導各部門領導,在你離任之後仍然還能夠使人們想起來的一項工作,我看也莫過於此。

  志書要注意質量,能經得起時間和歷史的檢驗。時代發展了,科學分工越來越細,我們一定要在規模、質量上超過前人。現在的志書都要在國內外公開發行,因此我們更需要注重質量。各部門都要把質量放在第一位,對社會負責,對事業負責,對子孫後代負責。

本文是1989年8月,時任福建省寧德地委書記習近平,在寧德地區地方誌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