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跨越13小時14000公里的硬核課堂

北京時間晚8:00,美東時間早7:00,66歲的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閻步克早早等候在網絡的一端,一堂跨越13小時時差、14000公里的在線歷史課即將開始。

“《中國古代的政治與文化》《秦漢魏晉南北朝政治歷程》兩門課,我跟學生約定北京時間晚8:00上課,對我則是早7:00上課。這就要在頭一天的晚上做好準備,早上提前起床。”閻步克笑說,對他這樣奔七十歲的老年教師,這是一次新嘗試。

從1988年留校任教至今,閻步克從沒離開過講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雙向航班停飛讓到北美探親的閻步克在大洋彼岸成為了線上“主播”,堅守著他心中神聖的講臺。

“延遲開學期間,學校提供了若干‘不停學’的方式,如直播、錄播、慕課、研討、教室等,供教師酌情選擇。我決定先嚐試‘直播’方式。”對直播視頻軟件的使用,閻步克花了很多時間下載、安裝和摸索,跟助教反覆演練,總算在正式直播之前,初步掌握了操作方法。如今,兩週六次課程的順利完成,也讓他逐漸適應著這種授課方式。

《中國古代的政治與文化》《中國古代官階制度》《秦漢魏晉南北朝政治歷程》《中國傳統文化專題研討》,本學期開設的四門課中,選課學生和旁聽學生加一起有400多名。但受直播軟件限制,除了授課影像和課件,閻步克從屏幕中只能看到“臺上”的6名學生。

“若逢他們關閉了攝像頭,我一時就有‘面對曠野’上課的感受。”聽不到學生們的笑聲,看不到他們表示理解或者疑惑的表情,不太適應的閻步克探索了學生們通過攝像頭互動、輪換“上臺”的方式,聊天窗口也可以實時提出疑問、聯想、感受以及評價等,增加師生之間的互動。

為了給學生們提供更好的上課體驗,開課之前,閻步克為《中國古代的政治與文化》《中國古代官階制度》《秦漢魏晉南北朝政治歷程》三門課程提供了課程介紹、教學計劃、教學大綱、課程表、PDF課件、參考書目錄以及參考書電子版下載等內容。《中國古代官階制度》的課件積累了很多輪,需要對教學內容進行修訂,他又重新制作五六百張幻燈片。

“在疫情期間,選課同學既不用出門借閱購買,也不用著網上搜索,PDF版課件在北大教學網上就可以直接下載閱讀了。”閻步克說,“也許還要直播若干周,我將繼續努力。”(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記者 柴葳 通訊員 廖秀芳 高翹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