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加強群防群控,築牢基層防線


作者: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北京市國際生態經濟協會特約研究員 林堅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社區是疫情聯防聯控的第一線,也是外防輸入、內防擴散最有效的防線。可以說,基層是社會系統的基本構成單元,是人們日常工作和生活緊密依賴的場所,是社會治理的深厚基礎和重要支撐,也是防控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前沿防線。必須守住這條防線,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一、黨建引領,堅強堡壘

要發揮基層黨組織政治引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以疫情防控工作成效來檢驗和拓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成果,把基層社區居民發動起來,構築起疫情防控的人民防線。

堅持黨委領導,黨建引領,提高社區治理核心領導力。黨建引領是新時代基層社會治理創新最基本特徵。黨章規定,街道、鄉、鎮黨的基層委員會和村、社區黨組織,領導本地區的工作,支持和保障行政組織、經濟組織和群眾自治組織充分行使職權。

要把黨的領導貫徹到基層疫情防控全過程,以提高黨的政治領導力為統領,堅定不移把黨的領導落實到基層;把思想建設作為黨的建設的靈魂工程,提高思想引領力;以提升組織覆蓋力為前提,推動黨的組織和黨的工作全面覆蓋;以提升群眾凝聚力為基礎,讓基層黨組織真正成為群眾的“主心骨”;以提升社會號召力為抓手,充分彰顯黨的強大組織優勢;以提升發展推動力為目標,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推進各項工作;以提升自我革新力為保證,把每一個基層黨組織都建設成為堅強堡壘,帶動基層社區成為疫情防控的堅強堡壘。

二、公眾參與,群防群控

在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中,許多基層社區採取多項措施,落實防控責任,實現入戶排查、重點群體監控“兩個全覆蓋”等,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健全充滿活力的基層群眾自治制度,進一步拓展和完善群眾參與基層社會治理的制度化渠道。健全社區管理和服務機制,推行網格化管理和服務,發揮群團組織、社會組織作用,發揮行業協會商會自律功能,實現政府治理和社會調節、居民自治良性互動,夯實基層社會治理基礎。社會組織是社區治理現代化的重要推手,是政府轉移公共事務重要承接者,政府需要向社會組織適當放權,使得民間性質的社會組織能夠在法治的基礎上得到發展。要重視社會組織在基層社會治理中的作用,利用社會組織的優勢和特點,對社會組織提出的意見和建議認真考慮和吸納,促進黨政部門科學決策、合理決策、民主決策,推進社會治理取得更好成效。

當前,疫情防控形勢依然複雜嚴峻,需要快速處置疫情防控新情況新問題,必須更好地動員群眾、組織群眾、凝聚群眾,進一步把黨密切聯繫群眾的優勢轉化為疫情防控的強大政治優勢,形成群防群控的強大機制。嚴格按照“外防輸入、內防擴散”的要求,落實以城市社區和行政村防控為主的綜合防控措施,形成“黨政牽頭、社區(村)動員,群防群控、穩防穩控”的工作格局。以城市社區和農村黨組織為主,組織開展網格化、地毯式排查,城區排查到社區、到樓棟、到房號,農村排查到鄉鎮、到村組、到家庭,不留空白、不留死角,構建嚴密的防控體系。

三、法治與德治、自治相結合

堅持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將法治與德治、自治相結合。基層疫情防控,法治是保障,德治是規範,自治是守則。

在法治軌道上統籌推進各項防控工作,保障疫情防控工作順利開展。在基層,要嚴格執行疫情防控和應急處置法律法規,加強風險評估,依法審慎決策,嚴格依法實施防控措施,堅決防止疫情蔓延。要依法做好疫情報告和發佈工作,按照法定內容、程序、方式、時限及時準確報告疫情信息。推進依法服務,探索建立基本公共服務體系法制化,切實提高社區治理的標準化水平。引導社會公眾形成自覺守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靠法的法治思維和法治習慣,推動法律服務下沉,強化基層法律服務體系建設,為群眾自治提供法律保障。

發揮道德在規範人們行為、調節社會關係中的重要作用,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宣傳和普及,發揮道德榜樣的示範作用,凝聚社會正能量,營造崇德向善、見賢思齊的良好社會氛圍,依靠德治預防和化解社會矛盾。

推進依法自治,切實提高社區治理的制度化水平。群眾自治是建立在自覺、自信基礎上的。疫情防控是一場人民戰爭,沒有局外人和旁觀者。疫情面前,誰也不能置身事外,抗擊疫情人人有責。人人盡責,既是對自己負責,也是為社會擔責。

四、科學防控,有序運轉

科學防控疫情,要將科學精神貫穿疫情防控工作始終,堅持按科學規律辦事。戰勝疫病離不開科學,既要加強科研攻關,又要堅持科學態度、樹立科學精神、採用科學方法。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雲計算等數字技術,在疫情監測分析、病毒溯源、防控救治、資源調配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利用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等現代科技手段,加強基層社區治理信息化建設是提高社區治理智能化的有效技術手段。需要以社區地理信息為基礎,以社區居民個人、法人等信息為信息源,構建個人信息、法人信息、地理信息、統計信息四庫合一的社區基礎數據庫平臺,形成以大數據分析為基礎的社區智能化辦公系統,提高社區治理精細化水平。建立信息採集、傳遞、存儲、分析、保密等環節的大數據使用機制。利用“兩微一端”等互聯網技術,動員社區居民參與治理,收集社區居民社情民意。

準確引導公眾情緒,不僅要重視傳統媒體,更要重視新興媒體的傳播力量,發揮媒體議程設置的功能,防範媒體的負面效應。建立公眾廣泛參與的互動機制,實現信息的循環交流,保持信息暢通。實現線上溝通反饋、線下交流互動,以智能化的數據驅動,加強信息資源互通共享與深度應用,提高信息研判能力,推動基層社會治理向智能化、法治化、精細化、專業化方向轉變。把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保障人民群眾日常生活的有序運轉。

把基層社區這道防線守住,就能有效切斷疫情擴散蔓延的渠道。全國都要充分發揮基層在疫情防控中的阻擊作用,把防控力量向基層下沉,加強基層各項防控措施的落實,使所有基層社區成為疫情防控的堅強堡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