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5 我的學佛因緣——一個學佛者的心路歷程

十幾年前,我接觸到了佛教。之前認為佛教講什麼六道輪迴、因果報應,純粹是迷信,而對老莊易經太極氣功等很感興趣,一次偶然機會,在地攤上看到一本叫〈羅漢功〉的書,改變了我的看法,把我領入佛門。作者張玉林老師是位儒釋道易武皆通的大家,惜已去世,有緣者可以網上搜索,定可獲益。

從書中首次聽說了〈金剛經〉、〈心經〉、〈壇經〉,一下子被佛陀和六祖大師的智慧所折服,確信佛法是究竟圓滿的,從此信受奉行。喜歡禪宗的東西,看過南懷瑾先生、淨慧老和尚、慧律法師的著作開示,受益良多。

我的學佛因緣——一個學佛者的心路歷程

一度因婚姻出現矛盾,自認為已看破紅塵,想外出尋師求道,專精修行,弘揚佛法,普渡眾生,於是和妻子約定離婚(沒辦手續),瞞著父母,踏上了求法之旅。

第一站首先到了山東濟南元音寺,因為之前看過元音老人著的〈心經抉隱〉一書,如醍醐灌頂,茅塞頓開,覺得元音老人是位難得的大善知識,雖然圓寂,但由其弟子主持的元音寺應該能有收穫。到寺院的第一件事就是把隨身攜帶的香菸扔了,蒙佛菩薩加持,從此把吸了十多年的煙戒了。寺院建得很莊嚴,風氣也很好,每天隨眾上殿,行堂做義工,有空就繞元音老人舍利塔,住了二十多天,後來聽人介紹,又到了江西雲居山真如禪寺――虛雲大師圓寂的地方。

正值寺院冬季禪七,於是每天隨眾禪堂坐香,白天大部分時間都打坐,早晨四點左右起床,晚上近十二點養息(睡覺),群賢畢至,座無虛席,二百多人告生死假,剋期取證,末法時期,宗門一法亦有勃勃生機。

雲居山彷彿人間仙境,地勢高峻,雲霧繚繞,蓮花狀的山峰把寺院圍在中間,只有兩座山之間的一道縫隙,稱為“趙州關”,連通內外,據說大禪師趙州和尚八十歲時到訪此山,由此得名。虛雲老和尚一百一十四歲高齡,步行上山,修復古寺,從此農禪並重,培育了大批法門龍象,如淨慧長老、宣化上人、佛源老和尚、本煥長老、傳印長老等,個個都是響噹噹的人物。

坐在虛雲老和尚親手建造的禪堂裡,延續著傳統的規矩,穿大褂,正襟危坐,三杯茶,止靜,開靜,喊起字,甩臂走,聽開示,打警策,問話,養息,真正是放下萬緣,一門精進,每次上座先祈請佛菩薩加持,發四弘誓願,迴向父母妻子及一切眾生,坐到身心俱忘,靈知不昧,箇中情景,無以形容。

我的學佛因緣——一個學佛者的心路歷程

當時打算出家,填寫了討單申請表,每日背楞嚴咒,早晚課,就等著吉日剃度了。這時我的舅舅得知了我的事,給我打電話,勸我不能不管父母妻子,只顧自己修行,說我是逃避責任,我猶豫了,不知道該怎麼辦,於是我虔誠地跪在彌勒菩薩像前,做了兩個紙條,一個寫“出”,就是出家,一個寫“世”,就是入世,請菩薩指點,結果是“世”,於是我聽從菩薩的指示,給妻子打了電話,沒有換號碼,原來她一直在等我,已經一年多沒有聯繫了。

於是又重新回到了塵世間,每日累並快樂著,說來也怪,回來後心也安定了,感情也好了,原來都是我的錯!

作為俗人,每天為柴米油鹽奔波,自然沒有更多時間打坐用功,幸好學會了在起心動念之處觀照,每天提醒自己對境不要迷惑、不要動搖、隨緣起用,生活本身就是修行,出家與否在我看來已經不太重要,當然了,以後如果有機緣,我可能還會考慮。

諸佛菩薩、祖師大德慈悲,提攜末學無微不至,我等自當精進不懈,以期了生脫死,自利利他,報佛深恩!

我的學佛因緣——一個學佛者的心路歷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