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8 他的書法,古拙樸厚、廟堂之氣無與倫比

他的書法,古拙樸厚、廟堂之氣無與倫比

伊秉綬(1754—1815年),字祖似,號墨卿,晚年號默庵,福建汀州寧化人。

伊秉綬幼承家學,除了精通書法外,還善於作畫、治印、寫詩。他閒時喜愛鑽研文字學,研修宋理學,在傳統文化領域有著全面的修養和造詣。是乾嘉時期重要的碑派書法家,更是中國書法史上影響深遠的隸書大師。與鄧石如同為“啟碑法之開山鼻祖”,後人並稱“南伊北鄧”。同時,他還是清一代名臣,頗有政聲。

他的書法,古拙樸厚、廟堂之氣無與倫比

伊秉綬《隸書橫幅》

他的書法,古拙樸厚、廟堂之氣無與倫比

隸書五言聯 設色紙本 拍賣作品 101×25cm×2

伊秉綬早年學書時,臨摹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的楷書,寫得形神兼備,但他深知“書不入晉,便成俗格”的道理,便深入鍾繇、二王,尤其於右軍的《樂毅論》用功最勤。不過他最擅長的還是隸書。

伊秉綬的隸書從漢碑中攝取神理,自開面目。用筆勁健沉著,結體充實寬博,氣勢雄渾,格調高雅。他自己總結為:“方正、奇肆、姿縱、更易、減省、虛實、肥瘦,毫端變幻,出於腕下……”。他所作的楹聯、匾額,從行款到結體,極富疏密聚散之變化,於遒勁中別具姿媚,個性鮮明,橫平豎直。

他用篆書的筆法來寫隸書,因此筆劃圓潤、粗細相近,沒有明顯的波挑。章法極有特色,字字鋪滿,四面撐足,給人方整嚴謹的裝飾美感,梁章鉅對此有“愈大愈壯”的評價

他的書法,古拙樸厚、廟堂之氣無與倫比

隸書四屏 紙本 1805年作 見於中貿聖佳國際拍賣有限公司 2001春季拍賣會

他的書法,古拙樸厚、廟堂之氣無與倫比

伊秉綬《隸書臨西狹頌軸》紙本隸書 119.6×41cm 天津博物館藏

伊秉綬的隸書具有鮮明的個性,有強烈的裝飾美術之意趣,沒有晚期漢隸的“蠶頭燕尾”的習氣。他的隸書,善用濃墨,墨色柔潤,烏亮如漆,筆劃光潔精到,融合了《郙閣頌》、《張遷碑》、《衡方碑》等漢隸名碑的優點,形成了自己嚴而不刻板,凝重而有韻致,誇張而合情理的隸書風格。

他的書法,古拙樸厚、廟堂之氣無與倫比

伊秉綬行草七言聯

他的書法,古拙樸厚、廟堂之氣無與倫比

伊秉綬扇面作品

伊秉綬洞悉藝術樸素真摯的本質,但又深受儒家審美的影響,如果說他以建築般的結構取得成功,那麼跟歐陽詢的楷書異曲同工;如果說他以減少用筆動作將線條單純化而取得奇效,那他和八大山人不謀而合。伊秉綬的書法融匯秦漢碑碣,古樸渾厚,“有廟堂之氣”,對後世的書法創新有很多啟示。

他的書法,古拙樸厚、廟堂之氣無與倫比

伊秉綬《隸書“政成心逸”五言聯》紙本隸書 146×34.7cm×2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他的書法,古拙樸厚、廟堂之氣無與倫比

伊秉綬《隸書“詠風觴月”五言聯》紙本隸書 123×20cm×2 山西省博物館藏

伊秉綬還工詩,著有《留春草堂詩抄》,其“風流文采,照耀海內,人得其一詩一字以為至寶”,又擅長繪畫篆刻,都有其獨到的一面。所以他以書、詩、篆、畫並稱於世。 至今為止,伊秉綬留傳於世的許多作品,已成為我國寶貴的藝術遺產。伊秉綬的名字和他的藝術開一代之先河,也將光大於來世。

他的書法,古拙樸厚、廟堂之氣無與倫比

隸書三言聯 1798年作

志於道,時迺功。

嘉慶三年六月九日長生古瓦齋,素人先生尊兄屬,弟伊秉綬書。

他的書法,古拙樸厚、廟堂之氣無與倫比

隸書四言聯 1805年作

變化氣質,陶冶性靈。

書為叔魚三弟清正,乙丑春日,伊秉綬。

他的書法,古拙樸厚、廟堂之氣無與倫比

隸書四言聯 1812年作

經經緯史,仁仁義宜。

書為新嚴先生年丈教正,壬申立夏年,弟伊秉綬。

他的書法,古拙樸厚、廟堂之氣無與倫比

隸書五言聯

宿衛長楊貴,春營細柳嚴。

書奉晏亭五兄同年正之,年愚弟伊秉綬。

他的書法,古拙樸厚、廟堂之氣無與倫比

隸書五言聯

正誼不謀利,修辭立其誠。

書為伯勤大兄是正,寧化伊秉綬。

他的書法,古拙樸厚、廟堂之氣無與倫比

隸書五言聯 1804年作

從來多古意,可以賦新詩。

書為昇屏二兄雅正,嘉慶九年小雪,汀州伊秉綬。

他的書法,古拙樸厚、廟堂之氣無與倫比

隸書五言聯 1812年作

文章千古事,風雨十年人。

壬申暮春,伊秉綬。

他的書法,古拙樸厚、廟堂之氣無與倫比

隸書五言聯 1807年作

世家傳舊史,盛業繼前修。

書為省庵四兄大人雅正,嘉慶十二年六月望,世寓弟伊秉綬。

他的書法,古拙樸厚、廟堂之氣無與倫比

隸書五言聯

道出古人轍,心將靜者論。

勉基賢弟雅屬,秉綬。

他的書法,古拙樸厚、廟堂之氣無與倫比

隸書五言聯

巍峨拔嵩華,蕭散在琴尊。

書為鑑三四兄親家雅正,姻弟伊秉綬。

他的書法,古拙樸厚、廟堂之氣無與倫比

隸書五言聯 1815年作

江山麗詞賦,冰雪淨聰明。

嘉慶乙亥長嬴,味芸仁弟屬,秉綬。

他的書法,古拙樸厚、廟堂之氣無與倫比

隸書五言聯 1803年作

政聲韓吏部,經義董郎都。

句贈雲岡三兄老先生並正之,嘉慶八年二月朔,汀州弟伊秉綬。

他的書法,古拙樸厚、廟堂之氣無與倫比

隸書五言聯 1814年作

清詩宗韋柳,嘉酒集歐梅。

閼逢閹茂之春,伊秉綬。

他的書法,古拙樸厚、廟堂之氣無與倫比

隸書五言聯

官閒讀書樂,親健得天多。

書為善齋大兄同年是正,汀州年寓弟伊秉綬。

他的書法,古拙樸厚、廟堂之氣無與倫比

隸書七言聯 1805年作

文比韓公能識字,詩追杜老轉多師。

句贈正鄰行書翰林並求是正,嘉慶乙丑春日,寓弟伊秉綬。

他的書法,古拙樸厚、廟堂之氣無與倫比

隸書六言聯

淵明不求甚解,少陵轉益多師。

汀州伊秉綬。

他的書法,古拙樸厚、廟堂之氣無與倫比

隸書七言聯

東華鍾慶高青鏡,南國承圖壽紫觴。

奉祝淬峰先生五十初度,汀州伊秉綬。

他的書法,古拙樸厚、廟堂之氣無與倫比

隸書七言聯

好裝書畫終年住,欲問風波此地稀。

書為澹園二兄雅政,汀州伊秉綬。

他的書法,古拙樸厚、廟堂之氣無與倫比

隸書七言聯 1811年作

梅花百樹鼻功德,茅屋三間心太平。

書為梅石五兄大雅清次,辛未中伏,弟伊秉綬。

他的書法,古拙樸厚、廟堂之氣無與倫比

隸書七言聯 1815年作

清門賓胄詩書澤,嘉日投壺忠孝家。

敬題招武將軍祠堂,即呈賢裔竹廬都尉正之,嘉慶二十年乙亥歲八月朔,揚州舊守汀州伊秉綬頓首。

他的書法,古拙樸厚、廟堂之氣無與倫比

行書七言聯

惜福常留當戶草,安心曾識下簾人。

汀州伊秉綬。

他的書法,古拙樸厚、廟堂之氣無與倫比

行草五言聯 1814年作

茗杯眠起味,書卷靜中緣。

道和年臺屬香光真跡,閼逢閹茂之歲,伊秉綬。

他的書法,古拙樸厚、廟堂之氣無與倫比

行書七言聯 1815年作

黛色參天二千尺,名花出地兩重階。

書為訥齋六兄雅正,乙亥中伏,伊秉綬集句。

他的書法,古拙樸厚、廟堂之氣無與倫比

行草七言聯

詩到老年惟有辣,書如佳酒不宜甜。

書為嶽翁六兄屬,伊秉綬。

他的書法,古拙樸厚、廟堂之氣無與倫比

行草五言聯 1807年作

賞心於此遇,欲辨已忘言。

集陶句,嘉慶丁卯仲秋佳日,寧化伊秉綬。

他的書法,古拙樸厚、廟堂之氣無與倫比

行草七言聯

再遊又遇稱觴節,百壽應歸作德人。

恭祝亦園大兄大人七旬壽慶,汀州寓弟伊秉綬頓首。

他的書法,古拙樸厚、廟堂之氣無與倫比

行書五言聯

披雲對清朗,乘月弄潺湲。

書為襄閣年兄孝廉雅政,汀州伊秉綬。

他的書法,古拙樸厚、廟堂之氣無與倫比

行書五言聯 1815年作

書有千年對,門容二仲過。

香光楹帖墨跡在曾賓谷處,臨為心原三兄,乙亥新秋,秉綬。

他的書法,古拙樸厚、廟堂之氣無與倫比

行書五言聯 1807年作

崇情苻遠跡,淳意發高文。

丁卯中伏,伊秉綬。

他的書法,古拙樸厚、廟堂之氣無與倫比

行書五言聯

蘭氣燻山酌,竹聲兼夜泉。

書為霽峰五兄正,集唐句,伊秉綬。

他的書法,古拙樸厚、廟堂之氣無與倫比

行書七言聯 1807年作

立腳怕隨流俗轉,居心學到古人難。

嘉慶十二年中伏日,汀州弟伊秉綬書。

他的書法,古拙樸厚、廟堂之氣無與倫比

行書五言聯

春暖觀龍變,秋高聽鹿鳴。

伊秉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