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孩子三年級時,學習成長的祕密,藏在孩子這三本兒童文學裡


孩子三年級時,學習成長的秘密,藏在孩子這三本兒童文學裡

都說,三年級是孩子的爬坡階段,孩子相對一二年級會有些變化,對此有很多的書籍在研究這個年齡段,父母該怎樣做,其中很多人包括老師都在推薦《3-4年級,決定孩子一生的關鍵》,然而在我讀過這類親子教育的書籍後發現,對待三、四年級的孩子最重要的關鍵詞是:尊重、習慣、心態。

然而,就像“很多人知道很多道理,仍舊過不好這一生“一樣,教育孩子的道理其實我們都明白,然後一到實操,父母大部分都被情緒控制,理智完全不在線。怎麼辦?

如此,依我的三年級孩子陪讀經驗,父母倒不如和孩子同讀三年級孩子喜歡的兒童書籍,當我們同時面對一件事情同一個故事時,有了共同的話題後,孩子和父母之間情感共生,更能轉換立場,感同身受,從而更能互相理解與尊重而正向循環,讓孩子擁有更好的習慣和心態。

這裡,我特別推薦這三本兒童文學,基本都屬於孩子的必讀書籍,不妨家長們試試和孩子共讀——

孩子三年級時,學習成長的秘密,藏在孩子這三本兒童文學裡

《鼴鼠的月亮河》:尊重孩子的夢想,比你關注的謀生手段更重要

這是一個很美也很簡單的故事,家長也許用一個上午或一天的時間就可以看完。故事講的是:

一隻叫米加的鼴鼠出生在一個並不缺乏溫暖的家庭裡。米加是這個大家庭裡最小的一個孩子,但它與所有的孩子都不一樣。米加生來就比別人弱。他是黑色小鼴鼠,不像他的哥哥們有棕色發亮的毛。他又瘦又黑;他愛幻想,愛思考,愛發明創造。米加的爸爸米先生是挖掘工程師,每天帶著孩子們練習挖掘技術,只想讓每個孩子都學會挖掘技術,使他們成為挖掘專家。只有鄰居刺蝟先生覺得米加會發明創造很厲害。米加不喜歡爸爸為他選擇的人生道路,他決定離開家鄉,為童年夥伴女鼴鼠尼裡發明洗衣機。米加揣著尼裡送他的月亮石上路了。他走進陌生的城市,他遇到了魔法師咕哩咕,烏鴉紅辣椒和烏鴉首領黑碳,結下了深厚的友誼,最後他又回到了家鄉月亮河,實現了他發明洗衣機的夢想。

當我看完和交流時候,才發現孩子內心特別喜歡故事裡的刺蝟先生。為什麼?因為它發現了鼴鼠米加的優點——會發明東西,而不是像鼴鼠爸爸那樣,只是希望孩子達到自己的預設——挖掘工程師,所以他說:這不能說明什麼,他不會挖洞。

耳熟嗎?這句話像極了我們大多數父母,當孩子在某些方面,如運動、繪畫、唱歌、舞蹈等等方面表現出其天賦或優勢時,我們一邊很覺得驕傲,但另一邊卻暗暗對孩子的學習成績不滿,都會對孩子說一些讓孩子喪氣的話:你***方面很棒,但學習還要加油哦!因為我們內心仍然覺得學習成績高於一切,是將來謀生所必須的東西。然而真的是這樣嗎?未必!當孩子發自內心地動力助力他實現自己夢想時,難道也無法支持他更好的生活嗎?

但當你說出這句話時,你會明顯察覺到孩子剛剛的興奮像一隻放氣的氣球一樣,快速鱉下來。

試問,我們為什麼就不能學學刺蝟先生,發自內心的對孩子鼓勵與支持呢?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優勢或劣勢,每個孩子都自己的夢想,嘗試著尊重孩子的夢想時,我們就不會只挑剔於眼前,更容易發現孩子的優點天賦。孩子需要的不過也就是這兩個字:尊重。

孩子三年級時,學習成長的秘密,藏在孩子這三本兒童文學裡

《佐賀的超級阿麼》:良好的心態,才是一生快樂的基石

這是一個特別正能量的故事。作者年幼住在阿麼家,生活艱苦,然而樂觀的外婆總有神奇的發自,讓生活充滿溫暖、力量和希望。

這真的是一個充滿智慧的阿麼。對很多事情,她都有她自己的一套理論:

在邵廣想要一雙球鞋時,阿麼說:游泳不是靠泳褲,靠的是實力!

在邵廣為自己的成績不夠優秀愧疚時,阿麼說:成績單單上只要不是0就好了。1分2分的,加在一起就有5分啦!人生就是總和力!

談到夢想:阿麼說:人到死都要有夢想!沒實現也沒關係,畢竟只是夢想嘛。

談到體貼:讓人察覺不到的關懷,才是真正的體貼。

阿麼的話樸實,但一點點擊破了我們生活的偽裝,生活擁有好的心態才是我們最堅硬的盔甲,我們需要夢想,但不必苛求;我們要靠實力,而不是包裝;我們要的人生總和的能力,而不是成績單上那脆弱虛偽的數字。

所以,我們何必苛求孩子的成績,如果他有一顆樂觀、善良、向上的內心就已彌足珍貴了。

孩子三年級時,學習成長的秘密,藏在孩子這三本兒童文學裡

《達爾文女孩》:“自主解決問題”是最好的習慣

如果一個女孩,不想學烹飪,也不喜歡做手工,整天就喜歡往河邊跑,房間裡養著毛毛蟲,擺著蝴蝶標本;如果一個男孩,不喜歡運動,也不喜歡器械理工,整天宅在家裡看二次元,或者畫一堆亂七八糟的漫畫。如果你正好是他們的家長,你會怎麼做?

很不巧,在《達爾文女孩》這本書裡就有一個這樣特立獨行的女孩:厭惡所有人都覺得女孩子該學的烹飪、女紅、鋼琴等等,打心底不願意自己生活被“家政”沒收,她更願意和爺爺去做實驗、採集標本,期待有一天能成為科學家,雖然那一切遙不可及。幸運的是,她有一位爺爺,引導並支持她看向更廣闊的世界,讓她一步步接近“自己想要的生活”。

這個故事很有趣,科學主題與家庭日常生活互相穿插——手足之情、偷聽到的談話、家人間的默契和誤解……這些通過開立幽默詼諧的語句,以及充滿洞察力的細節描寫傳統出來,讓書中的角色和背景都有了鮮活的生命書裡很多有趣的場景,讓我和孩子之間有著頗多的共鳴,尤其作為同齡人的書中女孩,也給孩子示範了很多對待事情的解決方式。比如:感恩節時,因為弟弟照顧火雞時把火雞當成寵物,而不捨得把火雞殺了當感恩節食物時,她首先關注到了弟弟的情緒,並提出了兩種解決方案:1、把吃火雞改成吃火腿; 2、把三隻火雞拿去跟別人家的換,這樣弟弟就不必吃他自己養的火雞。從而有效地解決了這個問題,讓大家皆大歡喜。

卡普所表現出的獨立自主的能力,他的爺爺功不可沒,他對卡普的有句話可以提醒我們家長——爺爺說,我不必一匙一匙像喂小嬰兒那樣給你答案把?你自己一定會找到答案(在卡普準備養毛毛蟲,但不知道怎麼辦請教爺爺時)。

9、10歲的孩子正是自我成長的開始階段,有自己的見解與思考,面對孩子,我們適度放手,讓他們在成長獲得“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成長更茁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