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5 教孩子用筷子這件“小事”,“漲姿勢”還要玩中學,一次講清

“圖文為糖果媽媽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一雙筷子,夾起的是酸甜苦辣,一雙筷子,承載的是中國人數千年的飲食文化和情感記憶。

小筷子大學問,學會用筷子吃飯,是每個寶寶在學齡前必須掌握的一項技能。

別小看了這件事,父母教起來未必有想象的那麼簡單,如何正確握筷?幾歲開始練習用筷子?關於筷子的禮儀和文化你又知道多少呢?

筷子的正確握法,擺好“姿勢”再進食

在《西遊記》中孫悟空用筷子吃飯的情節讓人忍俊不禁,只見他用猴爪緊緊握住雙筷,將兩隻筷子捏在一起“絞菜”,而不是“夾菜”。

這個動作容易讓食物飛出去,很可能會濺到其他人身上,引起尷尬哦。

教孩子用筷子這件“小事”,“漲姿勢”還要玩中學,一次講清

正確的握筷姿勢應該是這樣的:

☞ 使用筷子前,先告訴寶寶上端為圓形,是用來夾菜的,尾端是方形,用來握筷。這點在孩子很小的時候通過觀察也能得知,正式教孩子之前再強調一下。

☞ 手握筷子前,要先將兩根筷尖對齊;若筷子頭沒有對齊,嚴禁在桌上戳,而是通過調整筷子的後方使其對齊。

☞大人拿筷子時,要在筷子後方留1釐米長的距離;如果是孩子,拿在中間就好,以防筷子頭重腳輕,不便使用或戳到自己。

☞在使用筷子時,筷子上端相碰,其餘部分保持平行。

☞拇指要放在食指的指甲旁邊;無名指的指甲墊在筷子下面。

教孩子用筷子這件“小事”,“漲姿勢”還要玩中學,一次講清

☞在使用筷子時,無論夾多遠的地方,手心都要呈45°去夾。虎口、拇指根部、無名指固定一根筷子固定不動;

利用拇指指肚、食指和中指3根手指頭,操縱另一根筷子靈活擺動。

聽上去有些複雜,但“底子”打好了,將正確的姿勢學會,以後就會習慣成自然,拿來就用。

小寶寶學習用筷子,手腦並用健腦益智

小筷子大作用,它不僅是人們吃飯的必備工具,對於小寶寶來說還能健腦益智。

幼兒在練習使用筷子的過程中,五根手指需要密切配合,而且需要同時帶動腕部、手掌、胳膊以及肩膀多達20多個關節和50條肌肉的活動,這是一項浩大而嚴密的工程。

首先對娃的精細化動作提出了挑戰,能很好地鍛鍊,其次,該動作通過與大腦皮層的連接,從而促進寶寶的

智力發育,手腦開發並用,一舉兩得。

此外,在夾菜的過程中,小寶寶的眼睛需要精準定位,即兩眼注視同一目標,孩子的視覺系統尚在發育中,如此可以訓練兩眼外肌的平衡協調能力,使得大腦成像進一步完善,無形中促進了孩子的視覺發育

所以,那些整日端著碗追著寶寶餵飯的家長該收手了,剝奪了孩子用筷子獨立進餐的機會,其實也是錯過了他智力發育和視覺發育很好的一個機會。

教孩子用筷子這件“小事”,“漲姿勢”還要玩中學,一次講清

寶寶多大訓練用筷子合適呢?

☞ 2歲以下的寶寶還太小,大腦發育不完善,過早學習一來有危險,二來會挫傷孩子的積極性,不適合使用筷子。

兩三歲左右的孩子,如果你發現他對用筷子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那麼就可以引導孩子來練習了。

這些信號包括:寶寶注意到他和大人吃飯的工具不一樣,開始從大人手中搶筷子,甚至自己嘗試用筷子夾菜,別等了,趕緊訓練娃吧。

如何給寶寶選擇合適的筷子?

可先選用兒童訓練筷子,最好是竹筷子,帶有指扣,能幫助孩子矯正姿勢,增加摩擦力,讓寶寶使用起來更自如。

等到寶寶掌握後過渡到普通筷子,選那些表面光滑沒有毛刺的,最好是

本色筷子,以防油漆過重對孩子的健康造成傷害。

兒童筷子不要與大人筷子混用,專筷專用,防止交叉感染。定時更換,按時清洗。

尤其是家中有胃病的,謹防幽門螺桿菌通過公用筷子傳染,做好防護工作。

如何訓練寶寶使用筷子?

在餐桌之外,父母可以通過做遊戲的方式來教孩子練習使用筷子。從3歲開始,遵循從易到難的原則,讓寶寶學習正確使用筷子。

用筷子夾爆米花:爆米花表面粗糙,夾起來相對容易一些,所以讓孩子先從這個遊戲開始練習。

教孩子用筷子這件“小事”,“漲姿勢”還要玩中學,一次講清

準備好兩個空碗,最好是塑料碗,父母先做示範,從一個碗中將爆米花夾起放到另一個碗中。

然後讓寶寶來嘗試,父母在旁協助和指導,反覆練習。

用筷子夾黃豆:等到孩子已經能熟練掌握如何去夾爆米花了,將遊戲難度升級,變為“夾黃豆”。方法同上,每次練習10到20分鐘。

注意:在此過程中家長應多些耐心,及時給予孩子鼓勵,訓練過程中不要離開孩子四周,以防發生誤吞或者筷子戳眼的風險。

寶寶剛開始嘗試用筷子吃飯時,媽媽可以引導他去夾愛吃的飯菜,以此來增強寶寶的積極性。

寶寶是左撇子需要糾正嗎?

個別家長髮現,孩子從使用勺子開始就是左撇子,用起筷子來也是如此。父母糾正了很多次還是改不過來。

而且有的孩子為此形成了心理陰影,只要一吃飯就會緊張,影響了胃口,反倒不會用筷子了。

事實上,左撇子又被稱為“左利手”,在寶寶7個月以前是沒有利手傾向的,1歲內嬰兒用左、右手抓物的概率幾乎均等。

隨著年齡增長,右手率也逐漸增長,2-3歲激增至79.2%。兒童在7歲以前還出現左利與右利之間的擺動。

教孩子用筷子這件“小事”,“漲姿勢”還要玩中學,一次講清

這個問題無需特意糾正,左右手並用的孩子,大腦會得到更大程度的開發。而即便是左撇子也是種正常現象,很多藝術家、科學家都是左撇子,這樣的孩子在想象力、空間思維能力上更加突出。

你知道筷子的文化起源嗎?

筷子文化是中國傳統的文化瑰寶,早在三千多年前的石器時代就出現筷子了,關於它的起源有兩種有趣的說法。

姜子牙試毒,將兩根絲竹筷子插入碗中看是否有毒,順便用來進餐,後來流傳開來。

妲己爭寵,相傳紂王暴虐,對飲食也多有挑剔。蘇妲己每次都要先試嘗菜餚,怕味道不合口。一次端來了熱湯,她怕燙嘴情急之下摘下頭上玉簪來夾菜,紂王覺得新奇,讓人專制了筷子。

大禹治水

期間,為了節省時間用兩根樹枝從湯中夾菜吃,下屬效仿,代代相傳。

筷子的標準長度是七寸六分,代表人的七情六慾。筷子一頭圓,一頭方,代表著“天圓地方”,這是中國人傳統樸素的自然觀和處事哲學。

教孩子用筷子這件“小事”,“漲姿勢”還要玩中學,一次講清

使用時筷子時一根在上,一根在下,暗含

“陰陽兩儀之說”,代表著交替和融合。所以稱呼上國人都是用“一雙”,如果有人說“拿兩根筷子來”,八成就是外國人了。

這些傳統文化也可以在餐桌上講給孩子聽,增強民族文化的自豪感,也能增添學習動力。

教給娃用筷禮儀,人見人愛

講完了文化,咱再說說用筷禮儀。

筷子應整齊擺放,成雙成對,不能亂丟亂放;

不要用筷子敲擊鍋碗瓢盆,發出嘈雜的聲音;

夾菜時不要用筷子在盤子中亂翻亂攪;

不要用嘴咬或舔筷子;

不能用筷子指別人,這是十分不禮貌的行為;

不要將筷子豎直插在飯碗上,不能用一根筷子插入豎立;

夾起食物之後,不要再放回到盤中;

筷子落地時,一定要道歉。

最後,當寶寶第一次拿起筷子,它所承載的父母之情,將會成為孩子一生的牽掛,加油吧各位爸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