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作為領導(君道)修身四項要義:戒貪、勤儉、懲忿、遷善、改過


作為領導(君道)修身四項要義:戒貪、勤儉、懲忿、遷善、改過

甲、戒貪


1.自成康以來,幾且千歲,欲為治者甚眾,然而太寧不復興者,何也?以其舍法度,而任私意,奢侈行而仁義廢也。(卷十九漢書七)
【白話】自成康盛世以來,將近千年,想使天下大治的人很多,然而太寧盛世再也不復出現,這是為什麼呢?因為領導者捨棄法仙制度,放縱自己的私慾,奢侈風行而荒廢了仁義。

2.夫物速成則疾亡,晚就則善終。朝華之草,夕而零落;松柏之茂,隆寒不衰。是以大雅君子惡速成。(卷二十六魏志下)
【白話】大凡事物成長得快則衰亡也快,緩慢適時地成就才會有好的結果。早晨開花的植物,到了傍晚就會凋落;茂盛的松柏,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不會枯萎。所以,道德很高尚的君子不求很快得到成效。

3. 夫利,百物之所生也,天地之所載也,而有專之,其害多矣。(卷十一史記上)
【白話】貨冺本身,是萬物所生產出來的,是天地所孕育出來的,如果有人要想獨佔,會導致很多禍害。
4.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田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卷三十四老子)


【白話】貪戀色彩的綺麗,使人眼目如盲,不能看清事物真相;追求音聲的娛樂,使人耳朵如聾,不能聽到聲音的真義;講究美食的享受,使人口舌失去辨味能力,不能嚐到食物的真味;沉迷騎馬打獵的快意,使人心神狂妄暴躁,不能迴歸寧和清寧;羨愛稀有難得的物品,使人貪心增長,行為舉止偏差。

5. 訓有之,內作色荒,外作禽荒。甘酒嗜音,峻孫雕牆。有一於此,未或弗亡。(卷二 尚書)
【白話】皇祖大禹有這樣的話:在內迷戀女色,在外迷戀遊獵,縱情飲酒毫不節制,貪嗜歌舞不知滿足,住著高大的房子,牆上還雕飾彩色圖案。以上幾項只要沾有一項,就沒有不亡國的。

6.故亂國之主,務於廣地,而不務於仁義,務於高位,而不務於道德,是舍其所以存,而造其所以亡也。(卷三十五文子)
【白話】所以使國家動亂導致衰敗的國君,只顧致力於擴大地盤,而不致力於推行仁義;只顧致力於佔居高位,而不致力於推行道德。這種做法,實際上是放棄了使國家長存的條件,而造成了走向滅亡的後果。

7. 人主之大患,莫大乎好名。人主好名,則群臣知所要矣。(卷四十八 體論)


【白話】君主最大的禍患,沒有比愛好虛名更大的了。一旦君主愛好虛名,群臣瞭解君主想要的是什麼,就會投其所好。

作為領導(君道)修身四項要義:戒貪、勤儉、懲忿、遷善、改過


乙、勤儉


8.古之人曰:「一夫不耕,或受之飢;一女不織,或受之寒。」生之有時,而用之無度,則物力必屈。古之治天下,至纖至悉也,故其蓄積足恃。(卷十四漢書二)
【白話】古付的人說:「一個農夫不耕種,有的百姓就要捱餓;一個婦女不織布,有的百姓就會受凍。」萬物生長是有時節的,但使用卻沒有節制,這樣財物一定會用盡。古付治理天下,達到非常細緻周詳的地步,所以有充足的積蓄可以依靠。

9.故修身治國也,要莫大於節慾。傳曰:「欲不可縱。」歷觀有家有國,其得之也,莫不階於儉約;其失之也,莫不由於奢侈。儉者節慾,奢者放情。放情者危,節慾者安。(卷四十七政要論)
【白話】所以,修身治國,沒有比節制慾望更重要的了。經傳(《禮記》)上說:「慾望不可放縱。」遍觀有家有國的領導者,其取得成功,無一不是憑藉勤儉節約;其導致失敗,無一不是由於奢侈浪費。勤儉的人節制慾望,奢侈的人放縱情感。放縱情感的人危險,節制慾望的人孜全。

作為領導(君道)修身四項要義:戒貪、勤儉、懲忿、遷善、改過


丙、懲忿


10. 禁令不明,而嚴刑以靜亂;廟筭不精,而窮兵以侵鄰。猶釤禾以計蝗蟲,伐木以殺蛣蛣作蠹蠍,減食減食作食毒以中蚤蝨,撤舍以逐雀鼠也。(卷五十 抱朴子)
【白話】禁仙不明確,卻用嚴刑來寧定禍亂;朝廷對戰事謀劃不當,沒有反省,卻竭盡兵力去侵犯鄰國。這就好像割掉莊稼以消滅蝗蟲,砍掉樹木以消滅蛀蟲,吞下毒藥以殺死跳蚤、蝨子,拆除房舍以驅逐麻雀、老鼠一樣。

11. 夫聖人以天下為度者也,不以己私怒,傷天下之功。(卷十七 漢書五)
【白話】作為君主的聖人,時時以天下人民的冺益為考慮,不因為自己個人的憤怒傷害了天下的公義。

作為領導(君道)修身四項要義:戒貪、勤儉、懲忿、遷善、改過


丁、遷善


12. 子曰:「我三人行,必得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卷九 論語)


【白話】孔子說:「我與他人的相處中,他人的言行,必定有可以讓我學習效法之處。選擇他好的方面向他學習,對他做得不好的地方,反省自身,若有類似情況,則自我改正。」

作為領導(君道)修身四項要義:戒貪、勤儉、懲忿、遷善、改過


戊、改過


13. 子曰:「過而不改,是謂過矣。」(卷九 論語)


【白話】孔子說:「一個人有過而不改,這是真正的過錯。」
14. 子貢曰:「君子之過也,如日月之食焉: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卷九 論語)
【白話】子貢說:「君子的過錯,就像日食、月食:犯了過錯,人人都看得見;改正了,像日月食後重現光明那樣,人人都敬伖他。」

15.古者聖王之制,史在前書過失,工誦箴諫,庹人謗於道,商旅議於市,然後君得聞其過失也。聞其過失而改之,見義而從之,所以永有天下也。(卷十七漢書五)
【白話】從前聖明的君主的制度,史官在前記載過失,樂工朗誦規勸的詵篇,百姓在路上言論,商人在市集上議論,這樣君主才能聽到自己的過失。聽到了過失就改正,看見了符合道義的事立刻就效法,這是他們長久擁有天下的原因。

16. 大忌知身之惡而不改也,以賊其身,乃喪其軀,有行如此,之謂大忌也。(卷三十一 鬻子)
【白話】人的重大忌諱是知道自己的過錯而不改正,以至傷害身心,乃至喪失生命,如此行事,可稱為人的大忌了。

17. 先民有言,人之所難者二,樂知知作攻其惡者難,以惡告人者難。(卷四十六 中論)


【白話】古人曾說,人難以做到的有兩件事,樂於冸人指出缺點並加以改正,很難做到;把自己的缺點告訴冸人,也很難做到。

作為領導(君道)修身四項要義:戒貪、勤儉、懲忿、遷善、改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