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4 中銀消費金融:數字助力普惠金融發展

上海2020年1月15日 /美通社/ -- 日前,由清華大學中國經濟思想與實踐研究院(ACCEPT)主辦的“新消費、新挑戰、新發展”第五屆中國消費金融高層論壇在京舉行,論壇上正式發佈《2019中國消費信貸市場研究》。根據清華大學CCWE普惠金融指標體系和G20峰會發布的普惠金融指標計算,在國內25家持牌消費金融公司中,中銀消費金融的普惠金融指標RSR值(秩和比法Rank Sum Ratio)位列第二。憑藉在金融科技領域的不斷探索和實踐運用,中銀消費金融主動求變,發揮集團優勢,打造具有中行特色的普惠金融服務體系和業務發展模式。

在新時代背景下,科技創新對金融服務的驅動力更加凸顯。以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人工智能等為代表的金融科技不斷進化、完善,給產品賦能,使風控更好、成本更低、服務更高效、客戶體驗更良好,為消費金融行業進一步挖潛增效注入了革新力量。因此,持牌消費金融的頭部公司,日益重視金融科技的投入與研發。

“場景+數字”完善生態構建

作為國內首批持牌消費金融公司、普惠金融踐行者,中銀消費金融利用數字化科技手段,推進創新轉型,並緊跟大眾消費習慣的變化,將“場景+數字”相結合,不斷完善場景生態構建能力。

公司深耕教育、醫療、裝修等細分場景,積極探索通過提供“小額分散”的消費金融產品及服務,產品範圍從最初的信用類、抵押類貸款擴展到了以教育雲分期、技能雲分期等為代表的場景分期產品,和以樂享貸、工薪貸等為代表的普惠信用產品,使客戶能根據個人特質和貸款用途,獲取合理、便捷安全的金融服務,有效解決了廣大消費者對美好生活的消費需求,真正做到普惠大眾。

“數據創新”優化風控定價

在此基礎上,中銀消費金融依託場景,以科技創新強化風控合規。公司結合科技創新,利用“數字+場景”解決獲客難題。同時,建立了統一客戶管理平臺,通過聯通內部數據與外部合作方數據,通過身份屬性、金融屬性、行為屬性、風險屬性等多個維度,建立了龐大的客戶標籤體系,描繪出了豐富的客戶畫像,通過大數據分析平臺,實現客戶行為模式識別、多維度交叉驗證、綜合評估的客戶全生命週期風險管理,進一步完善反欺詐和徵信體系的構建。

經過長期探索,中銀消費金融已完成客群模型、評分模型的優化,並藉助“雲計算”與“微服務”定製差異化的風險控制策略,完善和優化現有自動化審批流程,提高審批效能。在客戶准入、額度差異化、定價差異化方面引入冠軍挑戰者策略,通過不斷測試和調優,提供標準化、流程化的貸款業務模式。

“線下+線上”提升服務質效

近年來,中銀消費金融積極利用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不斷打造“標準化授信流程”“專業化風險管理”“全方位客戶服務”專業業務受理平臺,推進自動化審批作業、智能化風控系統、貸款流程體驗持續優化,全面增強普惠金融服務能力。

線上方面,持續打造“中銀消費金融雲金融APP”平臺建設,藉助客戶經理APP線上預審進件,依託線上線下融合的新型作業模式,為客戶提供便捷、快速的線上服務,提高普惠金融客戶覆蓋面和申請便捷度。

線下方面,中銀消費金融已在全國25個省市自治區設立了26家區域中心,金融觸角覆蓋全國近200個城市,並跟隨中銀集團步伐,持續積極服務長三角、大灣區、京津冀等國家規劃重點區域,為廣大客戶持續提供便捷、專業、靈活的消費金融產品及服務,為服務實體經濟、推動區域經濟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2019年11月,作為深入推進中行總行消費金融科技賦能與創新發展戰略,加快中銀集團信息科技綜合化發展規劃落地的里程碑,中銀消費金融與中銀金融科技有限公司簽署全面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通過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圍繞金融業務、科技創新、系統建設、人才培養等方面開展深入合作,科技實力進一步加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