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0 把愛留給山裡的孩子,寧海這位“媽媽老師”堅守28年不言悔!

“愛,首先意味著奉獻,意味著把自己心靈的力量獻給所愛的人,為所愛的人創造幸福。”翻開寧海縣桑洲中學梅建芳老師的備課本,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偉大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一句名言。

梅建芳通過對山區教育的奉獻、對學生的濃濃愛意、對教學的不懈追求,享受著一位普通教師的幸福。

下面跟著小編,去看看寧海這位優秀教師的故事~

把愛留給山裡的孩子,寧海這位“媽媽老師”堅守28年不言悔!

梅建芳,寧海縣桑洲中學教師。

留下來,只為讓更多的孩子走出大山

桑洲中學是寧海縣西面山區的一所農村初中學校,這裡青山環抱著碧水,古風偕同鄉韻,寧靜而淳樸,清秀的山水盪滌著人們的心靈。

梅建芳1991年從寧波師範學院畢業後,就被分配到這裡任教,這是她的第一份工作,也是她堅守了28年的事業。

把愛留給山裡的孩子,寧海這位“媽媽老師”堅守28年不言悔!

梅建芳的家在縣城,工作在桑洲,兩地相距30多公里。為了工作,她把3歲的女兒送進了全寄宿幼兒園,一寄就是3年。到了讀初中的時候,她為了能安心工作兼顧孩子,硬是把成績優秀完全可以讀城區重點中學的女兒帶到了她所任教的教育條件不太優越的桑洲中學就讀。談及原因,梅建芳說:“我捨不得離開女兒,也捨不得離開這群孩子。”為此家裡還曾掀起一場風波,丈夫的埋怨,女兒的牴觸, 父母的不理解,都在梅建芳的執著和勸慰中逐漸消融。

把愛留給山裡的孩子,寧海這位“媽媽老師”堅守28年不言悔!

直到現在,女兒提起她還是有些埋怨, 遺憾小時候沒能感受到母親更多的關愛。二十餘年來,她有好幾次機會調到更近更好一點的學校,和一直住在城區裡的丈夫、家人團聚。可每次她都放棄了。曾經,城裡一所名校指名要借調她,連調令都已經下來了,只等她去報到就可以了,但是面對幾十雙留戀的目光,她選擇了留下,她知道,自己捨不得大山,捨不得那裡的孩子們,她希望自己留下能幫助他們走到更廣闊的世界中去。

快樂教學,享受教學相長的幸福

梅建芳在桑洲鎮初中教了22年語文,也做了20餘年班主任,所帶班級每學期都被評為“優秀班級”。“熱愛每一位學生” 是梅建芳管理班級的秘訣。每接到一個班級,梅建芳首先會選拔班幹部,通過討論制定班級公約。梅建芳說,這樣既可以鍛鍊學生能力,又可以發揚學生的主人翁精神,有效地進行班級自治。

把愛留給山裡的孩子,寧海這位“媽媽老師”堅守28年不言悔!

平時,梅建芳還特別注意從小事中發現學生的亮點,特別是對一些後進生,更是多表揚少批評,多鼓勵少打擊,抓住機會給予“愛心”教育。

“梅老師眼裡沒有差生,不管多麼不愛學習的孩子到她手裡都有很大進步。”學生家長鄒女士說。

梅建芳在教學上精益求精。她根據語文教學工具性、人文性的特點,積極探索學科的教學創新,因材施教逐步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梅建芳的課上得輕鬆愉快,同學們都愛聽。她常常與學生站在同一陣營裡,設身處地從學生角度出發,貼近學生的心靈。她充分調動學生的上課積極性,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

把愛留給山裡的孩子,寧海這位“媽媽老師”堅守28年不言悔!

梅建芳對不同程度的學生布置個性化作業, 讓他們自己查漏補缺,並將假期作業生活化。她感同身受地幫助學生選擇合適的影視節目和讀物,讓他們更大範圍地瞭解山外的世界。

“在梅老師班裡做學生是一件幸福的事情,既享受到了母親般的溫暖,又可以汲取心靈成長的力量,過著愉快的學習生活。”

梅建芳的目標是做一個幸福的老師, 讓學生成為快樂的學生。第一身體素質好, 第二心理健康,第三學習好,這是梅建芳所認為的好學生的標準。她認為要做一個優秀的人,必先成為一個健康的人,這樣的人才能更適應這個社會,併成為這個社會的有用之人。

把愛留給山裡的孩子,寧海這位“媽媽老師”堅守28年不言悔!

梅建芳先後被評為“寧海縣十佳愛心教師”、寧海縣首屆“輕負高質雙十佳教師”、寧波市第二屆“十佳青年師德楷模”、寧波市致敬改革開放40週年她力量“領軍人物”等。

愛著孩子,也收穫孩子的愛

在桑洲中學,梅建芳的職務很多,語文教師、班主任、生活指導師,學生有點頭疼腦熱小磕小碰,都會第一時間找她。在孩子們的心裡,梅建芳就是他們的“媽媽”

擔任班主任二十餘年來,梅建芳會把學生們的家庭成員、經濟收入、身體狀況、興趣愛好等情況熟記在心,以便給予他們更貼心的關懷。

彬彬(化名)比班上其他孩子都要矮小,平時沉默寡言,性格內向,學習成績也不太理想。為了解詳細情況,梅建芳繞著十多里的盤旋山路來到孩子家裡。交談後梅建芳才知道,孩子的父親喪失了勞動能力,母親早已出走,全家就靠年近八旬的奶奶操持,能讓家人有口吃的喝的已經很不容易,哪裡有能力去管孩子的學習?

把愛留給山裡的孩子,寧海這位“媽媽老師”堅守28年不言悔!

看到這種情況,梅建芳的心被這個家庭深深觸動,“奶奶,你放心,彬彬就是我的孩子,以後就交給我了。”臨走前她握著奶奶的手,說要把彬彬當做自己的孩子照顧。此後,她不僅在學習上督促,還親自帶他去買新衣、新鞋,送他回家。

面對山裡的留守兒童,梅建芳自願承擔起“媽媽”的職責。孩子們的父母外出打工,會把孩子託付給她,有的會留下生活費,有的則由她先墊上。誰頭髮長了該理了,誰衣服髒了該換了,誰沒吃飽飯,誰又感冒了……梅建芳不僅負責孩子們日常的吃穿住行,每當學期結束時,她還替孩子們洗衣洗被,並一個個把他們送回家,媽媽做的事她都做了,學生們都親暱地叫她

“媽媽老師”

有這麼多的孩子,梅老師感到特別幸福,她說:

當你愛著學生們的同時也會收穫他們的愛。當學生給我買一根棒棒糖,或者掰開一個橘子分我一半的時候, 我覺得特別幸福,這是城裡的老師無法體會的。”

“在不停地翻過無數座山後,在一次次地戰勝失望之後,你終於攀上這樣一座山頂,而在這座山頂,而在山的那邊,就是海呀,是一個全新的世界……”梅建芳喜歡爬山,也喜歡帶學生去爬山,她和同學們都喜歡課文裡那首現代詩——《在山的那邊》。梅建芳說,讓山裡的孩子健康成長、學業有成,是她最大的心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