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2 SD高達的新預告,讓我看到了機戰早已失去的東西

3年前,《SD高達G世紀:創世》是一次大膽卻並不完美的自我突破,加入太多新東西提升工作量的同時,也導致最重要的參戰作品在UC105年便戛然而止(甚至連F91和V高達這樣的UC正史也沒能在遊戲中登場),但這也讓人無比期待這個系列重獲涅槃的那一天;

而當我看完《SD高達G世紀:火線縱橫》的第三段PV時,我當時就確信了,SD高達系列才是機器人在遊戲領域上正確的進化方向。

SD高达的新预告,让我看到了机战早已失去的东西

遊戲還沒發售,DLC已經預定好了

因為從“創世”到“火線縱橫”,SD高達這兩代的素質完全硬的不像是一個漫改的作品,如果要給他下一個定義,它就像那種核心向粉絲能在其中感受到許多共鳴,內容充實到新人入坑也是首選的遊戲。

今天還是通過這篇半科普半安利性質的文章,來看看你是否適合SD高達這個系列吧。

SD高達和超級機器人大戰,你能分清楚嗎?

雖然有些玩家會以遊戲畫面是否3D、遊戲中是否有非高達系作品登場、策略性強弱這些角度來分辨,但這是比較片面的看法,也足以見得,現在玩家對於這些鐵疙瘩的浪漫是多麼地不理解。

在我看來SD高達和超級機器人大戰最大的區別,體現在遊戲過程中的自由度上。

SD高达的新预告,让我看到了机战早已失去的东西

帶星號還是機體+劇本參戰的作品

在SD高達裡,你往往有幾百臺機體和數量更多的機師可以組成陣容,這些機體也是存在相互的承接開發的關係的,比如扎古可以開發成扎古狙擊型或者扎古2,扎古2又能開發成高機動型或者老虎,而探索機體之前的開發關係,也是這個系列最大的玩法之一;

SD高達也不用像機戰系列沿著一條故事線走到黑,更不會出現老機戰中資金緊缺,不能完全改裝機體的問題,可以任意選擇,反覆挑戰的關卡讓遊戲難度體現在你願不願意刷而已。

SD高达的新预告,让我看到了机战早已失去的东西

順帶一提,“火線縱橫”中主要登場作品是《高達W》《高達SEED》《高達00》《高達鐵血的孤兒》,都是平成之後時髦度非常高的作品。

至於有沒有高達登場之類的判定條件,對於一般玩家來說可能有些過於抽象了。不信?你隨便找個人,看看他是否能從下面4臺機體中選出哪臺是高達

SD高达的新预告,让我看到了机战早已失去的东西

這是一部煥然一新的SD高達

SD高達G世紀在創世之前缺席了整個PS3時代

,最新作品也是掌機平臺PSP上的《SD高達G世紀:超越世界》,但同機戰系列同個引擎可以用十幾年,素材高清化又端出來當新作的做法不同,登錄PSV/PS4所帶來的進化是肉眼可見的提升。

SD高达的新预告,让我看到了机战早已失去的东西

這種提升並不只有分辨率從540P拉到1080P的水平,登場的機體所有攻擊動畫都是完全重製,機體全都從老SD的3頭身變成新SD的5頭身設計,雖然部分雜兵機體會存在“兼用卡(指不同機體相似武器使用相似的分鏡演出)”現象,而且上市前作為賣點的駕駛艙特寫必須要特定駕駛員和特定機體搭配才能觸發,導致代入感降了一大截,這點是被玩家所廣為詬病的。

SD高达的新预告,让我看到了机战早已失去的东西

試想一下,如果這段駕駛艙特寫完了切出來機體是個鐵球時的違和感

當然,在“火線縱橫”裡,製作人就明確表示了,駕駛艙特寫將會支持任意駕駛員對應任意機體,代價自然是駕駛艙的特寫被模糊化,以更大程度的降低違和感,這一點足以見得製作組在續作開發過程中對於前作缺點的補完,以及日本人做遊戲一如既往的摳細節體現。

SD高达的新预告,让我看到了机战早已失去的东西

舉個更加直觀的例子,縱向對比:2012年的“超越世界”容量是1.6G,而2016年的“創世”PSV版就有6G,PS4版容量則有30G,橫向對比,2019年的《超級機器人大戰T》的遊戲容量也不過是8G。

對於一款日式的SRPG來說,主機版30G的容量覺絕對稱得上龐然巨物,那麼這遊戲的容量大在哪兒?

因為... ...

這還是一本完整的高達設定集

知道為什麼“創世”只包含UC系的機體嗎?因為光是“創世”,就登場了近500臺機體,看看機戰,洋洋灑灑3、40部作品登場,但登場機體不超過150,可用更是不到100,許多勞模機體我一個沒有每代都玩的人都快看膩了好嗎!

而“創世”中佔據大量坐席的是一些只在遊戲中登場,或是隻存在於小說、漫畫、設定集上的“幻之機體”,比如《機動戰士高達 1年戰爭秘錄》《高達MSV(機體存在於設定集中擴展世界觀,但沒有在動畫裡登場)系列》《高達Z~提坦斯的旗幟下》。

SD高达的新预告,让我看到了机战早已失去的东西

這些非常“乾貨向”的登場作品讓“創世”在對於設定的考究上完全秒殺了之前所有的作品,製作人在訪談中還表達了“本來是想讓高達所有系列作品都登場的”,但被PSV遊戲卡帶容量限制(就算這樣,“創世”的PSV也用了雙卡帶),做到一半發現資金也不夠了,才出此下策。

而從“火線縱橫”現在已公佈的PV中,即使只有4個大系列參戰,許多“只存在紙面上的機體”已經能讓最核心的粉絲感受到良心所在了,漫畫《高達W 敗者們的榮光》《高達鐵血 月鋼》、高達SEED的一眾MSV外傳,甚至連《高達00劇場版》中只出現了一個鏡頭的

ELS-00Q在“火線縱橫”裡也有完整的攻擊動畫。

SD高达的新预告,让我看到了机战早已失去的东西

而且區別於“創世”中UC係為了極力還原真實,MSV系列設計偏向現實軍武的設定,“火線縱橫”中的4部作品可都是非常時髦,審美更貼近現代觀眾的。大家自然也不用看到吉姆狙擊型、鎮暴型、寒地樣式、指揮官樣式這麼多讓新人入坑一臉懵逼的機體了,光是《高達SEED》裡紅藍金綠四大異端,最終形態都是一眼就能看出設計感不同的裝逼機體。

然而“創世”首周銷量雙版本才不過

17W,總體銷量至今未公佈,雖然應該不至於太差,但想必是回不了本的,那麼,“火線縱橫”為什麼還要這麼良心討好核心粉絲呢?

當然是為了... ...

這也是一條可能會吞噬你幾百小時的高達廣告片

萬代要賣膠的嘛,SD高達這個遊戲系列其實營收壓力並沒有大家想象中那麼大,因為萬代在高達IP上的盈利互補戰略在其中發揮了巨大作用,簡單來說,作為一家集合了玩具、周邊等實體娛樂和遊戲、影音等數字娛樂的大型企業,萬代完全可以拿黑字部門的盈餘去補貼赤字部門的虧損。

順帶一提,去年萬代玩具部門銷售額為2428億6千5百萬日元,利潤為217億1千萬日元,我甚至都能想象到領導大手一揮,放下豪言壯語的場面:只要能給其他的部門帶來宣傳作用,遊戲儘管放開了手做。

SD高达的新预告,让我看到了机战早已失去的东西

那麼問題來了,設定考究,引擎建模不斷更新每一代都能看出進化的SD高達系列,和推進劇情靠次元震,素材直接沿用10年前的機戰相比,誰的口碑效應會更好?

特別是,SD高達系列就是出了名的自由度高,你完全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進行開發、合成、交換機體、也能用自己創造獨一無二的陣容反覆挑戰各種關卡,不看攻略的情況下,隨時都能感受到新鮮感,讓遊戲反覆刷的過程中並不會那麼枯燥,特別是對我這種喜歡收集全機體圖鑑的玩家來說。

這樣一款製作組不求回本只想給粉絲獻上最優秀的,堪稱高達教科書性質,甚至還有PC版的遊戲,你捨得拒絕它嗎?

SD高达的新预告,让我看到了机战早已失去的东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