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7 雲南省一個縣,人口僅18萬,因為一條河而得名

雲南省,簡稱雲(滇),省會昆明,位於中國西南的邊陲,是人類文明重要發祥地之一。雲南省歷史悠久,人傑地靈。早在戰國時期,這裡是滇族部落的生息之地。在中國古代歷史上,雲南即“彩雲之南”“七彩雲南”,另一說法是因位於“雲嶺之南”而得名。截至2018年底,雲南省下轄8個地級市,8個自治州。其中,就鎮康縣來說,總人口僅18萬,隸屬於臨滄市。在歷史上,鎮康縣這一建制始於1913年,因為一條河而得名,距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了。

雲南省一個縣,人口僅18萬,因為一條河而得名

首先,鎮康縣隸屬於雲南省臨滄市。在地理位置上,鎮康縣位於雲南省西南部,臨滄市西部,地處南汀河下游和怒江下游南北兩水之間。地理座標東經98°40′19″-99°22′42″,北緯23°37′14″-24°15′32″。縣域周長318.6公里,東西寬71.9公里,南北長70.6公里,總面積2642平方公里。鎮康縣的縣境東與永德縣接壤,南與耿馬縣毗鄰,北與保山市龍陵縣隔怒江相望。就鎮康縣的歷史來說,早在西漢時期,該地區屬哀牢國地,名石賧。東漢永平十二年(69年),今雲南省鎮康縣一帶隸屬永昌郡。三國這一歷史階段,魏蜀吳三國鼎立,今臨滄市鎮康縣一帶成為蜀漢的疆域。

雲南省一個縣,人口僅18萬,因為一條河而得名

在三國時期,諸葛亮平定南中,該地區屬益州永昌郡永壽縣。西晉至南朝梁時期,今鎮康縣一帶屬寧州永昌郡。北周到隋朝時期,該地區濮部,也即是當時的小部落。唐朝這一歷史階段,今鎮康縣一帶屬南詔國。彼時,南詔國在縣境築拓南城,屬永昌節度。宋朝時期,該地區改屬大理國,改拓南城為鎮康城,屬永昌府。至正十三年(1353年),元朝在該地區設立鎮康路。明朝洪武十五年(1382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後,將鎮康路改為鎮康府,屬雲南承宣布政使司。不久之後,明朝降鎮康府為鎮康直隸州,今鎮康縣一帶屬之。清朝取代明朝後,該地區為鎮康直隸土州。順治十六年(1659年)降鎮康土直隸州為散州。

雲南省一個縣,人口僅18萬,因為一條河而得名

最後,宣統二年(1910年),也即清朝末年,將鎮康土州改為永康州,屬雲南省永昌府。到了1913年,永康州改為鎮康縣,屬滇西道。就鎮康縣來說,因為鎮康河而得名,鎮康河,怒江一級支流,發源於雲南省永德縣老別山脈南段,自南向北,縱貫永德腹地,匯入怒江,流長98公里,集水面積1702.9平方公里。由此,就鎮康縣這一建制,始於公元1913年,。距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了。到了1928年,鎮康縣直屬於雲南省。1970年,鎮康縣屬臨滄地區。2003年12月,撤銷臨滄地區、設立地級臨滄市,鎮康縣屬臨滄市。截至2018年底,鎮康縣總面積達2642平方公里,總人口約為18萬人。對此,你怎麼看呢?歡迎留下你的觀點,讓我們一起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