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4 敢為天下先:誰在太空開了第一槍?

敢為天下先:誰在太空開了第一槍?

1975年,鼎盛時代的超級大國蘇聯幹了一件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事情:他們的空間站在太空開火!這個空前的事件,當時只有寥寥無幾身居高位或極關鍵崗位的人知道,鑑於登月計劃失敗的覆轍,避免引發與美國在太空武器計劃上進行競賽,蘇聯政府不願拿出來作為超級大國的驚世作品炫耀。在上世紀九十年代終於被公佈出來了,公佈者是鐵心徹底擺脫蘇聯的葉利欽領導的俄羅斯聯邦,因為蘇聯已經解體了。

絕密計劃

敢為天下先:誰在太空開了第一槍?

在上世紀五十年代末期至六十年代末期,為了顯示各自的政治經濟優勢,以蘇聯率先成功發射第一顆人造衛星為標誌,兩個超級大國在太空領域展開激烈競爭。競賽結果以美國人搶先登陸月球和蘇聯接受屈辱而結束。七十年代初期,蘇聯開始把象徵大國地位的太空計劃重點放在試驗太空武器的秘密項目上。

Almaz絕密項目是蘇聯Salyut太空計劃中的一個項目,Almaz項目最初在20世紀60年代作為一個專門建造的軍用偵察空間站,帶有一個可重複使用的乘員返回艙,在20世紀70年代被囊括到到Salyut計劃中。Salyut計劃屬於公開的太空計劃,在1971年至1982年發射的7個Salyut空間站中有3個空間站屬於絕密的Almaz項目。

敢為天下先:誰在太空開了第一槍?

蘇聯人在太空中發射彈頭的槍R-23M不是普通的單兵用槍,而是大口徑(23毫米)機關槍或稱機關炮,這種機關炮的原型是蘇聯空軍的圖波列夫圖-22"布林德"轟炸機防禦來襲戰鬥機的尾炮。

機關炮在20世紀六十年中期代升級後被命名為R-23M 。它重約17公斤,火速超過每分鐘950發,以每秒690米的速度發射200克重的彈頭。在地面試驗中成功地從1公里外擊穿了一個金屬汽油桶。

蘇聯為了防禦美國在太空中對蘇聯的威脅而將安裝在Almaz空間站上。

秘密試驗

敢為天下先:誰在太空開了第一槍?

到蘇聯解體前,共有三個Almaz軌道試驗站(OPS)被髮射到地球軌道上。第一個OPS-1發射失敗,由於焊接故障而造成船體斷裂。OPS-2於1974年發射到地球軌道上,船上有一名宇航員,在為發射做了將近一個月的準備工作後,宇航員離開該空間站返回了地面。按計劃應該在在1975年1月24日進行試射,然而就在臨近發射幾個小時前,空間站在重返軌道時被棄用並摧毀。蘇聯官員之所以選擇放棄試驗,是因為在當時沒有足夠的理論準備的條件下,不敢確定這次發射對空間站的影響。

1975年的R-23M機關炮在重返之前遠程遙控發射了三發次,共發射大約20發子彈。

Almaz無人軌道試驗站OPS-3在20世紀90年代繼續運行。

放棄原因

敢為天下先:誰在太空開了第一槍?

R-23M太空炮的發射測試結果至今俄羅斯仍然嚴守其秘密。直到2015年,一個叫Voennaya Priemka的俄羅斯軍事頻道電視節目展示了R-23M太空炮的模型,真實的R-23M太空炮的樣子仍然是個謎。

首先看看R-23M太空炮發射的過程。

為了瞄準打擊目標,20噸重的空間站必須面對預定目標,要精確鎖定目標並非輕而易舉。如果宇航員在場,宇航員可以通過操縱船上的光學設備鎖定目標。然而,為了宇航員的安全,太空炮只能在宇航員撤離後進行遠程遙控發射。即使如此,仍然還有可能的風險,在太空炮發射前,空間站上的推進器要被髮動,以抵消太空炮發射時產生的的反衝力。然而,這仍然存在風險,因為,一旦空間推進器點火失敗,太空炮發射的反衝力將把空間站推出運行軌道而消失在茫茫宇宙中。在這種結果下,即使擊中了目標也是同歸於盡而已。如果偷襲失敗還是出師未捷身先死的結局。

過程決定了後果的不確定性。首先,在射擊敵方空間目標之前,宇航員要有足夠的預警時間,在這段時間裡,宇航員要操縱儀器鎖定目標;然後逃到對接的空間站。然而這只是和平時期的實驗過程,如果在戰時,如何獲得這段預警時間?即使有,並且摧毀了目標,接下來,誰敢保證,載人的空間站不會在敵方的反擊中被摧毀?

釣翁評說

俄國的產品有一個眾所周知的缺點:動腦有餘而動手不足,或餘曰“心有餘而力不足”。用當今時髦的話講:創意很有前瞻性和戰略視野,生產線上出來的產品質量讓創意無法實現。

在登月競賽中,率先發射了第一顆人造衛星的蘇聯,在全部登月準備工作都就緒後,結果輸在了最後衝刺階段:接連4次的發射讓蘇聯在美國人登陸月球后放棄了登月計劃。在4次包括髮射臺爆炸在內的事故,不僅讓蘇聯戰略火箭軍司令葬身火海,同時也損失了蘇聯實施登月計劃的科學家、設計師、現場工程師和操作工人。讓蘇聯的登月計劃化為灰燼。

在臥薪嚐膽6年後,蘇聯的Almaz絕密項目仍然難以擺脫急功近利的特點,在代表了人類科技前沿的太空計劃下,急功近利是導致失敗的致命傷。事實證明就是如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