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5 「美食攻略」上海街頭十大特色小吃

「美食攻略」上海街頭十大特色小吃

1.開洋蔥油拌麵

每次想到這個面的英文名字叫 Noodles Mixed with Scallion, Oil and Soy Sauce就覺得說不出的高端又大氣!這是隻有我們中國人才能做的出來的美食,雖然食材簡單到略顯樸素,但以熬香的蔥油加上燒透的開洋,和麵條一起拌著來吃,那種滿足的味道即使桌子上有再多的小菜,保證你看也不會看一眼。

「美食攻略」上海街頭十大特色小吃

斗香園(長寧龍之夢店)

地址:長寧區長寧路1018號龍之夢購物中心7樓7202A號鋪(近凱旋路)

2.鍋貼

鍋貼大王關於鍋貼的來歷,有一段野史,說到慈禧曾經很喜歡吃餃子,所以御膳房裡都一直備著熱騰騰的餃子,那些冷掉的餃子就被倒掉(可見慈禧當年還真是奢侈!)有一天,她路過後花園,宮牆外飄來一陣很濃郁的香味,走出宮外,才得知有百姓正拿著被御膳房丟棄的餃子煎著吃,麵皮金黃,她也嚐了一口,頓時覺得皮酥脆餡多汁,那是相當的美味啊!先不論這個故事的真實性,就表達的主旨來說還是頗有中國百姓的傳統美德風範的。

「美食攻略」上海街頭十大特色小吃

地址:浦東新區臨沂路臨沂六村弄口(近家得利超市門口早餐疏導點)

3. 南翔小籠

南翔小籠小的時候,就被灌輸一種小籠包南翔小籠才最好吃的觀念,不知道這個思想荼毒了多少年少時像小愛這樣對小籠包懵懂年輕人吶~如今吃遍了上海大大小小的小籠包店,只是覺得小籠包南翔做的歷史最悠久,在清同治十年(1871年)由黃明賢首創,用不發酵的精麵粉為皮,採用手工剁成的豬腿精肉為餡料,肉餡裡還加上肉皮凍,所以每次我們在吃小籠的時候會有一包湯汁。

「美食攻略」上海街頭十大特色小吃

南翔小籠

地址:嘉定區城中街6號2樓

4. 生煎

生煎起源於1920年代的上海,一般在老虎灶(開水間)隔壁,開一爿半開間門面的小店,店門口立著由柏油桶改制的爐子,上面置一口鑄鐵平底鍋,裡面是一張長條形的臺板,這就是生煎店鋪的雛形。它分為“混水生煎”和“清水生煎”兩個派別。我們吃的那種小楊生煎裡面有湯汁的屬於渾水生煎,也是現在比較流行的生煎做法。像大壺春那種裡面沒有湯汁的屬於清水生煎,雖然沒汁水,但依然很有名氣。

「美食攻略」上海街頭十大特色小吃

大壺春(雲南南路店)

地址:黃浦區雲南南路71號(近金陵東路)

5. 蟹殼黃

上海久負盛名的特色點心,創始於20世紀20年代初期,它採用油酥面加酵面製坯,做成扁圓形餅,餅面粘上一層芝麻,貼在爐壁上經烘製而成。餡料有鹹有甜,鹹的有蔥油、鮮肉、蟹粉、蝦仁等,甜的有白糖、玫瑰、豆沙、棗泥等。因餅形似蟹殼,熟後色澤如蟹殼背一樣深紅,所以稱為"蟹殼黃"。

「美食攻略」上海街頭十大特色小吃

實惠點心店

普陀區曹楊路520號後廣場8號(近滬西工人文化宮後門)

6. 排骨年糕

排骨年糕,是上海一種經濟實惠、獨具風味的小吃,已有50多年曆史。大排佐以小而薄的年糕,經油氽、燒煮而成,既有排骨的濃香,又有年糕的軟糯酥脆,十分可口。排骨色澤金黃,表面酥脆,肉質鮮嫩。入口糯中髮香,略有甜辣味,鮮嫩適口。

「美食攻略」上海街頭十大特色小吃

老克勒上海菜(宏伊廣場店)

地址:黃浦區南京東路299號宏伊國際廣場3樓(近河南中路)

7. 擂沙圓

糯米湯糰煮熟後滾上一層擂制的幹赤豆粉而成。清朝末年,上海城裡三牌樓附近的雷嫗以設攤賣湯糰為生。為多做些生意,她想方設法彌補湯糰存放和攜帶不便的缺陷。開始,她把湯糰表面滾了一層糯米乾粉,後又試製了各類乾粉,結果採用赤豆粉效果甚佳,大受食客歡迎。

「美食攻略」上海街頭十大特色小吃

喬家柵小吃世界(萬達店)

地址:楊浦區邯鄲路600號萬達商業廣場第一食品2樓(近淞滬路)

8. 豆腐花

上海豆腐花又稱嫩豆腐、豆腐腦、豆花,是利用大豆蛋白製成的高養分食品。人體對其吸收率可達92—98%,豆腐腦除含蛋白量外,還可為人體生理活動提供多類維生素和礦物量。小時候,“四大金剛”配上一碗豆腐花,絕佳的搭配,美好的一天就這樣開始了!

「美食攻略」上海街頭十大特色小吃

實惠點心店

地址:普陀區曹楊路520號後廣場8號(近滬西工人文化宮後門)

9. 私家糯米燒賣

上海人秉承一貫的精打細算,燒賣裡的餡比較經濟,外面一張燒賣皮,裡面是可憐巴巴的一團米飯。但就是這一團米飯,也可以做出別樣的滋味來!上海燒賣,是用糯米、一點香菇、一點肉末加醬油“燒”出來“賣”的,“燒”(其實是蒸)出來的燒賣,其餡看著與粽子的餡相似,其味卻大不相同。粽子裡的米有荷葉香,燒賣裡的米有什麼香呢?香菇香、醬油香、糯米香,三香合一。

「美食攻略」上海街頭十大特色小吃

斗香園(長寧龍之夢店)

地址:長寧區長寧路1018號龍之夢購物中心7樓7202A號鋪(近凱旋路)

10.雞鴨血湯

雞鴨血湯是上海城隍廟特色小吃的代表,最初是在20世紀早期由一位叫許福泉的小販首創的,他使用一個俗稱“鐵牛”的深腹鑄鐵鍋燒湯,中間用鋁皮隔開,一半燙血,另一半以雞頭雞腳吊湯。有客人光顧,就從盛器裡撥少許雞心、肝、肫、腸和雞卵,澆上一勺血湯,撒上蔥花,淋幾滴雞油。肝腸的鮮嫩、血塊的滑爽和湯汁的味美加上低廉的售價使得雞鴨血湯廣受食客青睞。

與最初的雞鴨血湯相比,如今的雞鴨血湯有所改良,一般店家會加入豆腐、冬筍、粉絲等輔料以增加口感和提鮮,盛在碗裡的雞鴨血湯再撒上少許胡椒粉及香菜葉,味道更佳。

「美食攻略」上海街頭十大特色小吃

小紹興(雲南店)

地址:黃浦區雲南南路69-75號(近寧海東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