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樊勝武:給河南一道名菜,讓世界品味中原

【一句話評價】他用三十年,給了河南一道招牌菜。

【個人感悟】從業三十多年,因為乾的是自己喜歡的事兒,我一直都覺得輕鬆;但又因為做的是豫菜、是要把黃河大鯉魚做成河南的餐飲名片,也從來沒敢放鬆過。我這一輩子,就是要把這一道菜做到極致。

樊勝武在鄭州這片熱土上已經奮鬥了31年,科班出身的他,比其他人更細緻地見證過這些年的來豫菜的沉浮:從無人問津,到遍地開花。

他更是參與者。2004年,樊勝武在建業路上開了一家180平米的豫菜館,從此,他的名字跟"豫菜",就再也分不開。


樊勝武:給河南一道名菜,讓世界品味中原


↑↑阿五黃河大鯉魚創始人 樊勝武↑↑

· 初心丨不能看著豫菜沒了 ·


2004年,鄭州建業路上開了一家名為"阿五美食"的小餐館,那時候沒人相信,這個不足兩百平米的小店,幾年後會成為河南舉足輕重的中餐館。只有它的創始人樊勝武,激情滿滿。

樊勝武:給河南一道名菜,讓世界品味中原


↑↑2004年,樊勝武在鄭州建業路創辦阿五第一家店↑↑


"開一家自己的店,是我能想到的推廣豫菜最好的方式。"樊勝武告訴記者。

樊勝武與豫菜之間,有剪不斷的情結。

1987年,出生在廚師之鄉的樊勝武來到了自己心目中的"大都市"鄭州,開始了從廚之路。"那時候跟現在可不一樣,現在餐廳招人難,我們當時到餐廳當學徒,每個月還要上交60塊錢學費。"

剛把技術學到手,鄭州的餐飲市場就發生了大變動。

改革開放的浪潮,在鄭州真正通過餐飲具體展現,已經是上世紀90年代初了。那時候的鄭州餐飲,熱鬧非凡。先是川菜來了,給鄭州人帶來了感官刺激,迅速規模複製;粵菜也來了,給鄭州人帶來了高端消費的享受,從價格上,領先一切其他形式的餐飲。

樊勝武:給河南一道名菜,讓世界品味中原


↑↑各大菜系逐鹿中原↑↑


對同時期大多數從廚者來說,解決溫飽問題肯定是放在從業第一位的,眼看著粵菜、川菜廚師的高收入,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去這些餐廳就職。

"為了生存,我當時也跑了幾家川菜粵菜館,但越學,我越發現還是豫菜最有‘味道’",樊勝武說,"但那時候沒有餐廳說自己是豫菜館,都外稱說是什麼江湖菜、迷宗菜。"

技術的積累,給他下一步的成就也打下了基礎。1999年,樊勝武就職於國際飯店,擔任行政總廚的職位,"河南廚師能當五星級飯店的行政總廚,那在鄭州是頭一個。"樊勝武笑道。

所以,在他決定辭去行政總廚的職位去開一家不到200平的小餐館時,幾乎遭到了身邊人的一致反對。

"川菜、粵菜我們可以學習、融合,但不能眼看著豫菜沒了啊。"樊勝武很堅決。

· 開店丨從星級大廚到小店老闆 ·


樊勝武還是一名廚師的時候,一直熱衷於去往全國各地參加廚藝大賽,目的很直接,一是為了能給自己贏得一些榮耀和名聲;二是他覺得,也許越來越多的豫菜廚師走出去,就能為豫菜的推廣做出些貢獻。

名聲是贏來了,但說起豫菜,很多人還是糊塗。

樊勝武:給河南一道名菜,讓世界品味中原


↑↑1999年,樊勝武在河南國際飯店擔任行政總廚↑↑


"我就想這是為啥?我們身為廚師,都知道豫菜的價值,為什麼說出去,卻那麼沒有說服力呢?"樊勝武很不理解。

他很快想明白了原因。那時候,豫菜在鄭州或者說在河南,還是"猶抱琵琶半遮面"的樣子,經典豫菜只能到一些國營餐廳才吃的到,別說是外地人,就連很多老鄭州人,都說不來豫菜都有啥。越不出名,越沒人傳承,自己做不好,還談何推廣。

在樊勝武最初的構想裡,想拉著別人合夥開店,"別人投資,我出技術。但一聽說是要做豫菜,沒人願意投。"樊勝武說。

找了一幫朋友,集了近20萬塊錢,樊勝武把錢攤在床上拍了個照片,隨後一股腦地投進了店裡。"家裡人問我不行了咋辦?不行就從頭開始唄,我有技術,還怕啥。"樊勝武回憶。

這處180平米的門店,在樊勝武接手前,一年換了三波老闆,都是做餐飲,也都沒幹成,連附近的供貨商都知道這處門店容易倒閉。在阿五美食開業之後,每次供貨商去送貨,都要求樊勝武一天結一次帳,生怕餐廳再關門了。

店開起來了,樊勝武是老闆、又是廚師、收銀,"當時的身份落差還挺大的,從一個人人尊敬的五星級酒店大廚,變成一個小店老闆,過去別人仰頭尊敬,現在人家低頭看你。"樊勝武說。

開業第一天,營業額才1000多元。

但門店的成本,卻高的嚇人。從五星級酒店出來,樊勝武知道什麼才是好食材、好調料,標準降不下來。"一天四五桌,生意不好看,我就請家人、朋友來撐面子,就這麼堅持著。"樊勝武說。

據樊勝武回憶,當年的一條紅燒黃河鯉魚,售價五六十元,價位不低,但樊勝武對自己做的菜,還是信心十足的。"我的第一位客人,姓趙,就在附近的小區住,那一段時間幾乎天天都見他。食客都不傻,每個人心裡都有桿秤,吃到好東西大家是有感受的。"

· 理念丨不光做得好,還要說出去 ·


樊勝武的第一家店的招牌上,寫著幾行字:店小有名師、菜好價不高;大酒店太貴、在家做太累、阿五美食最實惠。

這是樊勝武當時想打出的"特色"。

"店小,位置又偏,必須得先讓第一次來的客人就記住我們。"樊勝武說。

他找到了一個絕好的辦法。"想推廣豫菜,先推銷自己和品牌。"樊勝武說。

以往獲得的獎盃和榮譽證書、包括跟一些名人名師的合影,現在終於派上了用場。他在店裡特意留出了一處位置,把榮譽證書、獎盃獎牌、名人合影全部擺了出來。

這個動作,給樊勝武帶來了很多意外的收穫。


樊勝武:給河南一道名菜,讓世界品味中原


↑↑阿五店內掛著樊勝武與各界名人的合影↑↑


"很多人走進店裡,都覺得好奇,還有人質疑為什麼一個小店廚師能有這麼多的榮譽?我就會出面跟顧客聊一下。手藝體現在菜裡,我出面只是讓大家更能認可這個品牌。"樊勝武說。

同時,他還追求把豫菜做"精緻"。樊勝武回憶說:"當時一提起豫菜,有些老食客會覺得豫菜就是用大瓷盆裝著、黑乎乎的模樣,於是我就特意挑選了一些顏色鮮亮的餐具,並且改良菜品,注重擺盤,讓菜品看起來更精緻。"

在店裡做小範圍營銷,影響力確實有限。樊勝武還想到了另一個法子,他開始頻繁向媒體投稿,分享自己的做菜經驗、經營理念。刊登之後,又吸引了一批追隨者。

原來只能在五星級酒店吃到的菜,現在能在這個小店吃到、並且味道正宗,形式好看,不到半年,阿五美食的名氣起來了,生意最火爆的時候,20張臺,一天賣出去了180桌。

· 發展丨讓黃河鯉魚成為河南名片 ·


從樊勝武的第一家店的經營方法就能看出來,他絕對不是一個只會低頭拉車的人。事實證明,從有了"阿五"這個品牌,樊勝武就一路“高調”。

2006年,阿五美食第二家店開了,就這樣,一直到2015年,加上連鎖店,阿五美食的門店近50家,美國、法國、澳大利亞,都有阿五的身影。

從創立初期,他就深知推廣的最要性。藉著此後的風頭正盛,他先後聯合協會、豫菜大師、豫菜品牌創始人等開展了多次推廣豫菜的活動,豫菜站起來、豫菜抱團打天下、讓世界品味中原等,還組織餐飲考察團,全國甚至全世界去探訪、學習。

樊勝武:給河南一道名菜,讓世界品味中原


↑↑2014年,阿五舉辦的“讓世界品味中原-豫菜品鑑宴”↑↑


2004年擺在他第一家店的那些獎盃獎牌,被他搬進了新辦公室裡,在玻璃櫃裡擺成了幾排,到現在,幾乎每個月,裡面都會有新的名號出現。


樊勝武:給河南一道名菜,讓世界品味中原


↑↑截至目前,阿五已先後榮獲的300餘項榮譽↑↑


"2004年的時候,有人問我說你就是個廚師,瞎折騰什麼餐飲店啊?後來又有人評價我是最會花錢的老闆,問我做這麼多活動、花那麼錢有啥用?如果我聽了他們的話,也就沒有今天的阿五了。"樊勝武說。

2015年,樊勝武決定把品牌更名為"阿五黃河大鯉魚",把紅燒黃河大鯉魚定位成招牌菜。

樊勝武:給河南一道名菜,讓世界品味中原


↑↑2015年7月28日,阿五門頭一夜之間全部更換↑↑


如果說以往的努力是為了讓別人找到豫菜,那這次更名,樊勝武是想讓別人更快地找到"阿五"這個品牌。

樊勝武:給河南一道名菜,讓世界品味中原


↑↑阿五黃河大鯉魚鄭州英協路店↑↑


更名之後的第二年,樊勝武年終總結上,給自己打了100分。"這是我第一次給自己打100分,生意穩步上升、品牌知名度越來越高;我自己開始有更多的時間去旅遊、去健身;一切都很好。"樊勝武說。


樊勝武:給河南一道名菜,讓世界品味中原


↑↑河南特色招牌菜-阿五紅燒黃河大鯉魚↑↑


"焦慮、徘徊、痛苦,我都經歷過,但我的內心是堅定的,讓黃河鯉魚成為河南名片,讓更多的人愛吃黃河鯉魚,方向一定沒問題。"樊勝武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