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5 京劇行當的生行

京劇的行當分為生、旦、淨、醜四大類。但在初期,京劇的行當仍分為生、旦、淨、末、醜五大類,後來才把生行和末行合併,取消了末行。在元雜劇裡,末的位置非常重要;在明清傳奇裡,末也是一種重要的行當,漢劇行當中的末行,就延續了這個傳統。即使在京劇已經成熟甚至繁榮的時期,在本世紀的二三十年代,很多劇本結集(叫作《戲考》、《戲典》),或是論述文章,在標示京劇行當的時候,也還是劃分為生、旦、淨、末、醜五種行當(包括“貼旦”在內)。如果不解釋清楚,很多人對於末行為什麼與生行合併,就不理解了。關於末行的情況,我們在談到生行中的老生分類時再給大家介紹。

生行是扮演男性角色的一種行當,其中包括老生、小生、武生、紅生、娃娃生等幾個門類。除去紅生和勾臉(即在臉上畫有臉譜)的武生以外,一般的生行都是素臉的,內行術語叫作“俊扮”的,即扮相都是比較潔淨俊美的。

老生

老生又叫鬚生,或鬍子生。因為老生都掛鬍子。鬍子在京劇裡的專門名詞叫“髯口”。老生除了鬚生和鬍子生,還有一個名詞叫正生,表示嚴肅端莊的意思。老生主要扮演中年以上的男性角色,唱和唸白都用本嗓(又叫真聲或大嗓)。照規矩,老生基本上都是戴三綹的黑鬍子(術語叫作“黑三”)。另外還有灰色的三綹鬍子,即花白的三綹鬍子,專門名詞叫“黲(音慘)三”,或“蒼三”。還有白色的三綹鬍子,叫作“白三”。還有一種鬍子,不分綹,就是整片滿口的鬍子,術語叫作“滿”,如黑滿、白滿、黲滿。

按照京劇原來的傳統,不論是戴黑滿的,或是戴黲三、黲滿、白三、白滿的,都不屬於老生扮演的範圍。只有戴黑三的,才能算是真正的老生。其他的角色都由“末”行或“外”行來應工。現在“末”“外”都合併到老生行當裡,老生扮演角色的範圍大為擴大,也就沒有什麼區別了。

京劇行當的生行

小 生

小生就是比較年輕的男性角色。小生的特點是不戴鬍子,扮相一般都是比較清秀、英俊。在表演上最大的特點是唱和念都是真假聲互相結合。假聲一般說比較尖,比較細,比較高,聲音聽起來比較年輕,這樣就從聲音上跟老生有所區別。採用這樣一種發聲方法,是為了表示這種行當所扮演的角色,都是些青年人。可是小生所用的假聲,跟扮演女性的旦角所用的假聲並不一樣。如果小生所用的假聲跟旦角完全一樣的話,那就不對了。小生的唱法雖然也是用假聲,但是應該比較剛、勁、寬、亮,聽起來聲音很清脆,但是並不柔媚,很剛健,卻並不粗野。這種唱法和念法,要掌握得恰如其分是很不容易的。所以京劇小生這一行,歷來是人才較少的行當。

京劇行當的生行

武 生

所謂武生,就是擅長武藝的角色。武生也分成兩大類,一種叫長靠武生,一種叫短打武生。長靠武生都身穿著靠,頭戴著盔,穿著厚底靴子,一般都是用長柄武器。這類武生,不但要求武功好,還要有大將的風度,有氣魄,工架要優美、穩重、端莊。有些戲,不僅要求武功好,工架好,還要求表演細膩並有一定唱唸的功夫。例如《長坂坡》、《借東風》、《回荊州》等劇中的趙雲,就是這樣的角色,不僅要有好的武功,還要把趙雲的大將風度,忠勇氣概表現出來。長靠武生戲很多,除去趙雲的戲以外,如《挑滑車》的高寵,《戰冀州》、《反西涼》、《戰渭南》、《兩將軍》、《賺歷城》等戲中的馬超《甘寧百騎劫魏營》的甘寧等,都屬於這類角色。

京劇行當的生行

娃娃生

生行裡除了老生、紅生、小生、武生,還有一種角色叫作娃娃生。娃娃生是專門扮演兒童一類的角色,例如《三孃教子》的薛倚哥,《汾河灣》的薛丁山,《桑園寄子》的鄧元、鄧方,《鎖麟囊》的盧天麟等,就都是娃娃生。頭上戴著孩兒發,身上穿著茶衣(小孩穿的服裝)。這種角色都是用本嗓唱唸的,雖然很年輕,但也不用小生的唱法來唱。娃娃生雖然用本嗓來唱,可是又不能唱成老生腔,所以娃娃生的唱腔是混合了生、旦和小生的唱腔,這是很特別的。演起來要有天真爛漫的兒童稚氣。娃娃生在劇團裡一般是比較難找的,因為如果年齡太小就不可能參加劇團,如果太大呢,扮演娃娃生的角色又不太合適。所以除了像戲曲學校這樣的單位,有專門扮演娃娃生的小孩外,絕大部分的劇團,現在一放都用身材較小的女演員來充任。女演員的嗓子比較清脆,唱的時候還是用本嗓來唱唸,由於個子比較小,扮相比較清秀,扮娃娃生還是比較合適的。

京劇行當的生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