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1 贏銷力|這裡是培養老闆的地方,長期打工的請離開!

點擊右上角“關注”我們,您將收到更多快消品行業資訊、最先進的經營理念、最落地的管理方法,最權威的新模式解讀。

贏銷力|這裡是培養老闆的地方,長期打工的請離開!

筆者在市場調研和走訪過程中,接觸了很多經銷商,發現他們幾乎都有一個共同的困惑,那就是現在的員工不好管了,招人招不到,留人留不住。試過了很多種方法,例如提高薪資、增加福利、合夥人制度......等等等等,可就是收效甚微。那麼如何才能打破這種困境呢?下面是筆者與一位大商的訪談,希望能夠給大家帶來一點啟發:

經銷商訪談錄:

筆者:“您好宋總,很高興能夠認識您!”

宋總:“您好,相互交流,相互學習。”

筆者:“您從事食品經銷這行多長時間了?”

宋總:“我是1996年開始做經銷商的,到現在已經有22年了。”

筆者:“現在您主要做哪些品類的產品?生意怎麼樣?”

宋總:“我們目前主要以休閒食品為主,全渠道運作。生意還可以,一年的銷售額在3個億左右。”

筆者:“目前您企業的員工有多少人?”

宋總:“目前不算後勤人員和促銷人員,營銷人員一共有26個。”

筆者:“一直以來用人難都是經銷商客戶普遍頭疼的問題,招人招不到,留人留不住,在日常工作中執行力不強、積極性不高,消極散漫。您的企業存在這樣的困惑嗎?您是怎麼解決的?”

宋總笑了笑,扭頭看了看牆上那張裝裱的十分精緻的四個大字“以人為本”,說:“這四個字是我請北京的一位書法大家寫的,也是我們公司一貫秉承的宗旨。早先我們剛開始做生意,規模不大,用的人大多是自己家的親戚朋友,大家有什麼事商量著來,也不存在什麼管理不管理。可隨著企業不斷的壯大,用人越來越多,問題也就不斷的顯現出來,就像您剛才所說的,任何企業都面臨著招人和留人的問題,都想招成手,都想讓員工進門就創造業績,都想把優秀的人留在自己公司,同時從其他公司挖更優秀的人過來。大家都這麼想,也就都這麼幹,不斷的挖其他商戶的牆角,不斷的提高薪資待遇,用更優惠的利益去誘惑那些所謂的成手來給自己工作。”

筆者笑了:“那些業務員可有福了,坐山觀虎鬥,乾的還是一樣的活,收入卻在不停的漲。”

宋總:“是的,但這樣更大的問題就出現了,業務員的心亂了,在哪個公司都不穩定,都盼望著下一家能給出更高的價格,隨時準備著跳槽。心思不在工作上,業績自然不會好,最終受損失的還是企業。”

筆者:“那您針對這種狀態是怎樣調整的呢?”

宋總:“前期我們也很困惑,試過很多方法,比如提高薪資待遇、增加福利......等等,可是效果都不是很明顯。後來,我們就靜下心來分析,業務人員到底需要啥?他難道僅僅只是為了多掙那幾百幾千塊錢嗎?所有人都要成手,那新手什麼時候能成長?怎麼樣才能把人的心牢牢的捆在企業裡呢?”

宋總輕輕的喝了一口茶:“分析過後我們認為,

業務員想要的不僅僅是眼前多掙多少錢。而是未來,十年之後、二十年之後,等他們老了還能幹什麼?難道還能跑業務嗎?所以,他們需要一份事業,一份可以讓他們發展、甚至是發財的事業。為了他們的事業,他們可以去吃苦,可以去學習。因為那是給他們自己幹。

筆者:“所以您做出了改革?”

宋總:“是的,我們公司做出了一項全新的改革,也可以說是創新。我們宣佈,凡進入我公司工作的營銷人員,我們將會與他簽訂一份五年的勞務合同,五年之內他在我們公司工作,五年合同期滿後,我們將不再用他,而是協助他創業,也就是當經銷商,當老闆。”

筆者:“創業???”

宋總:“對,也就是說他給我們工作時間只有五年,五年之後無論他是否願意創業,我們都不再用他。如果他想創業,我們就會全方位進行支持,比如資金入股、介紹優質的產品和廠家與他合作、幫助其拓展銷售渠道等等,會扶持他成就自己的事業。”

筆者:“是不是可以這樣理解,一方面員工在您這裡打工,另一方面也是在您這裡學習經商的經驗。五年之後畢業,要麼淘汰,要麼成功。”

宋總笑了笑:“是的,因為我們覺得,雖然所有的公司都希望員工有老闆思維,但從根本上來說那是不可能的。老闆就是老闆,打工的就是打工的,打工的永遠不可能百分之百為企業,為老闆去想。只有一種辦法能夠解決,那就是讓他們自己為自己去幹,把自己當成老闆。”

筆者:那改革後的效果怎麼樣?”

宋總:“顯而易見,員工有了盼頭,有了目標,工作積極性自然就高。從此我的員工幾乎不需要監管,每天主動加班加點的去跑市場,與客戶的客情關係也維護的極好。因為他們知道,他們今天做的每一件事,都是為了五年之後自己創業去打基礎。不僅僅是這樣,他們在完成了自己的工作之餘,還會主動的去協助其他部門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因為那是未來他們所需要的,他們必須去學習。所以,我公司的整體運營效率提高不止一倍,因為每個人都是以一當二、甚至是以一當三。

宋總:“當然,公司還是要有嚴格的規章制度,所有的員工還是要在自己的權力範圍之內去工作。沒有規矩是不行的。”

筆者:“那麼有一個問題,您這麼做不是在變相的培養競爭對手嗎?”

宋總:“怎麼會呢?我們始終認為人都是善良的,是懂得感恩的。他們在我這裡打工,我付給他們酬勞,同時還教會了他們做生意,幫助他們創業。你知道有多少想要創業的人因為沒有資金、沒有平臺、沒有相應的資源配置而失敗。可是我這裡不同,只要來我這裡工作,等他們需要創業的時候,我會給他們匹配一切。沒錢的我會拿錢給他(當然我出錢是以入股的形式,唯一不同的是他們隨時可以把我的股份收回,其實我也沒有什麼損失),聯繫不到廠家的我會給他們介紹,沒有分銷渠道的我可以協助開拓。這樣下來他們也明白,他們的一切幾乎都是我給的,難道他們還會和我競爭嗎?不會,反而會以我為馬首是瞻。”

宋總:“截止到現在,我在這裡一共培養了17個經銷商,他們幾乎都成為了這裡數一數二的大老闆。我們不但不是競爭對手,而且相互合作,信息和資源共享,形成了一個緊密的團體。實力大了,對廠家、對賣場就都有了話語權。相對的也就大大降低了經營的風險,提高了利益。同時,由於我們公司的這種人才培養機制,很多有能力、有夢想的優秀人才都願意來我公司工作,甚至我開出的薪資比其他同行都低一些,他們還是願意來,再也不會為招不到人而發愁了。這種一舉多得的事情,何樂而不為呢?”說完,宋總衝我眨了眨眼,笑容中帶著些許狡黠、但更多的是自豪。

一個企業最重要的就是有凝聚力和執行力,凝聚力從何而來?就是員工對企業的忠誠,做一位明智的老闆很重要,不能只是靠壓榨員工來為企業增加價值,而是要讓員工覺得一切的勞累都是有意義的才對。而執行力則是要讓員工有目標、主動、自願的去工作。只有員工有了奮鬥的目標,才能更加努力的工作,企業才能發展、進步。在這一點上,宋總給了我們很好的借鑑。

李嘉誠說:“假如今日,如果沒有那麼多人替我辦事,我就算有三頭六臂,也沒有辦法應付那麼多的事情。所以成就事業的最關鍵是要有人能夠幫助你,樂意跟你工作,這是我的哲學。

作者簡介:快消品一級策劃師,產品策劃實戰專家,贏銷力項目經理——劉宏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