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美麗西安--小雁塔

提起西安大家都知道大雁塔,但是西安還有一座建於唐景龍年間,與大雁塔同為唐長安城保留至今的重要標誌-小雁塔。小雁塔是中國早期方形密簷式磚塔的典型作品,原有15層約45米,後經歷地震,現存13層,高43.4米,塔形秀麗,是唐代佛教建築藝術遺產,佛教傳入中原地區並融入漢族文化的標誌性建築。小雁塔和薦福寺鐘樓內的古鐘合稱為“關中八景”之一的“雁塔晨鐘”。小雁塔位於中國西安市薦福寺內,正式叫法應為“薦福寺佛塔”,屬於保護比較好的唐代古塔。


美麗西安--小雁塔

小雁塔全稱“薦福寺小雁塔”,小雁塔建於唐景龍年間,塔形似大雁塔,因塔身小,故稱“小雁塔”,比大雁塔年小55歲。位於西安市南約1公里,友誼西路南側的薦福寺內,與大雁塔東西相向,成為唐代古都長安保留至今的兩處重要標誌之一。薦福寺創建於唐文明元年(684年),初名獻福寺,是唐高宗逝後百日,宗室皇族為他“獻福”而建立的寺院。小雁塔修建於景龍年間(707年~710年),塔形秀麗,挺拔玲瓏,與慈恩寺大雁塔的雄偉氣概互相輝映,但因規模較小,故稱小雁塔,是中國唐代精美的建築藝術。

小雁塔神合曆史

在漫長的歲月中,小雁塔還有一段“神合”的歷史。公元1487年,陝西發生了6級大地震,把小雁塔中間從上到下震裂了一條一尺多寬的縫。然而時隔34年,在1521年又一次大地震中,裂縫在一夜之間又合攏了。人們百思不得其解,便把小雁塔的合攏叫“神合”。1555年9月,一位名叫王鶴的小京官回鄉途中夜宿小雁塔。聽了目睹過這次“神合”的堪廣和尚講的這一段奇事後,驚異萬分,把這段史料刻在小雁塔北門楣上。建國後修復小雁塔時,才發現它不是“神合”,而是“人合”。原來古代工匠根據西安地質情況特地將塔基用夯土築成一個半圓球體,受震後壓力均勻分散,這樣小雁塔就象一個“不倒翁”一樣,雖歷經70餘次地震,仍巍然屹立,這不能不令人歎服中國古代能工巧匠建築技藝的高超。

雁塔晨鐘

薦福寺的鐘樓懸有一口金明昌三年(1192年)鑄造的大鐵鐘,高3.5米,口徑2.5米,周長7.6米,重10噸。它原是武功崇教禪院故物,後來流失沉落河底。清康熙年間,有農婦在河畔搗衣,忽然聽見石中發出金屬聲響。人們掘開石頭,重新發現這口巨鍾,於是移入西安薦福寺。清代每天清晨敲鐘,聲聞數十里,鐘聲嘹亮,塔影秀麗,“雁塔晨鐘”遂成 “關中八景”之一。清代詩人朱集義題詩寫道:“噌弘初破曉來霜,落月遲遲滿大荒。枕上一聲殘夢醒,千秋勝蹟總蒼茫。”這就是著名的長安八景之一“雁塔晨鐘”的生動寫照。
美麗西安--小雁塔

美麗西安--小雁塔美麗西安--小雁塔
美麗西安--小雁塔美麗西安--小雁塔
美麗西安--小雁塔美麗西安--小雁塔
美麗西安--小雁塔美麗西安--小雁塔
美麗西安--小雁塔美麗西安--小雁塔
美麗西安--小雁塔美麗西安--小雁塔
美麗西安--小雁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