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7 馬斯克的命題作文

馬斯克的命題作文

馬斯克做的所有事裡,唯有這件最令人興奮。

埃隆·馬斯克不止一次說過:特斯拉是一個能源生態公司。

但作為世界上唯一一個建立了4家獨角獸公司的人,他的個人魅力實在太過強大,強大到人們覺得特斯拉是一家互聯網公司。

強大到人們無視馬斯克創立他的最終目的,加速可持續能源的發展。

1

對深陷事故新聞的特斯拉來說,有一些東西是不容置疑的,比如馬斯克的地位。

6月5日的股東大會上,股東們投票拒絕了一項分離馬斯克董事長與CEO職位的提議,他的兄弟也在沒有任何反轉的情況下,重新當選董事會成員。

“無聊的部分”,特斯拉的首席法律顧問託德·馬龍如此形容這部分議程。

馬斯克就是特斯拉,已經成為很多人的固有認知,這就是馬斯克的個人魅力。

人工智能和氣候變暖,一直是這位創新者最關心的兩個問題。因為後者,他不遺餘力地去推廣太陽能、研發電動車。

很多人覺得他在杞人憂天,處在人類文明最輝煌時刻的我們,為什麼要為虛無縹緲之事煩惱?

我們即將邁出征服宇宙的第一步,荷蘭一家非盈利機構宣佈,將在2026年實現第一批火星移民。

我們站在前人幾千年積累起來的知識之巔,如今人類兩天創造的數據量,相當於人類文明出現到2003年所有存儲下來的信息總和。

過去圍繞在人們心頭的所謂能源危機,早已被人們拋諸腦後。1939年,美國內政部宣稱,石油能用13年。

1972年,羅馬俱樂部發布了《增長的極限》研究報告,認為當時全世界剩下的石油將在1990年用完。

這些預言都失敗了,人類探明的石油儲量不斷增加。英國石油公司的報告顯示,過去20年間全球已探明石油儲量上升了50%。

我們可能永遠等不到石油枯竭的那一天。為什麼還要在乎所謂的能源危機呢?

如果我們將時間線拉得更長,便會發現我們的驕傲不值一提。

人類在地球上生存了大約200萬年,但在最近的200年裡才衍生出現代文明。在星球尺度的意義上,人類文明只是新生兒。

1964年,前蘇聯科學家卡爾達肖夫依據利用能源的方式,把整個宇宙的文明簡單分為三類。

其中排名最低的第一類文明,可以控制整個行星上的能源。他們能輕易控制氣候,揮手阻止地震,在地殼中採礦,在海洋中收割,宛如傳說中的神明。

而現在的我們,還在從礦物燃料和人的原始勞動中獲得能量。在卡爾達肖夫看來,人類還處在零類文明的晚期。

以馬斯克為代表的能源極客們,正在努力把我們不斷推向第一類文明。

物理學家加來道雄說,他們所需要的時間在100年內。前提是,我們能夠活到那個年代。

馬斯克的命題作文

2

彷彿上帝和人類開的一個玩笑,卡爾達肖夫指數提出的同年,1964年10月16日,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擁有核武器的國家。

SIPRI發佈的最新全球核力量報告顯示,2017年初,美國、俄羅斯、英國、法國、中國、印度、巴基斯坦、以色列和朝鮮在內的全球9個有核國家,共有約14935件核武器,足以將人類文明送入無數次“核冬天”。

一道名為鈾障的鐵幕,橫亙在人類邁向第一類文明的前方。我們稍微看到未來社會影子時,就掌握了徹底毀滅自己的可能性。

並非危言聳聽,從能源的角度來看,人類每一次進步,都在製造更高效、更有可能殺死自己的工具。

原始社會時,我們的祖先成群結隊地在野地上游蕩,宛如動物一般尋找獵物和糧食,每一個人都是一架能源轉化器。

對於奴隸主來說,誰擁有更多的奴隸,誰就能擁有更多的殺傷力。

在西方,擁有最多奴隸的法老,用木製的槓桿和滑輪創造了金字塔;在東方,擁有最多奴隸的皇帝完成了統一,修築了一堵叫長城的牆。

蒸汽機誕生後不久,1852年,德國人就在靠近法國一側的城市修建了11條城際鐵路,用來運輸軍隊,他們早早看到了鐵路網在運輸裝備和軍隊方面的能量。此時距史蒂芬孫第一次試驗蒸汽機車不過23年。

20世紀初,問世不久的內燃機被用於軍事方面,軍方開始研製帶有履帶的裝甲車,即後來的坦克。

在內燃機時代,卡車可以更快地將彈藥送往前線,飛機、彈道導彈可以更輕易的消滅目標,人類,也可以更快地自相殘殺。

第一次世界大戰造成1000萬左右的人喪生,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時,這個數字是5000萬至7000萬。現在,如果使用得當,一顆核彈就可以製造出這樣的傷亡。

如果有一天,我們終於邁過鈾障,真正踏足銀河系中的其他恆星,我們也許會看到為數眾多的文明灰燼。他們用核彈解決了所有危機與問題,也解決了他們自己。

值得慶幸的是,如果真有那一天,說明我們已經成功進入第一類文明,再不會因爭奪能源而自相殘殺了。

馬斯克的命題作文

3

掌控恆星的資源,卡爾達肖夫指數中第二類文明的標誌,於現在的我們來說宛如造物主施展魔法。

那時候的人類,將會嘗試用無數的太陽能板將太陽包圍起來,建造一個“戴森球”,直接利用太陽輸出的全部能量。

阿瑟·克拉克勳爵說:任何足夠先進的技術,初看都與魔法無異。如果我們能進入第一類文明,那麼成功修建“戴森球”,進入第二類文明所需要的時間將會短得多。

一個細菌每30分鐘分裂成兩半,如果它的生長不受限制,那麼在幾個星期之內,這個細菌會繁殖成一群細菌,重量和整個地球同樣。

我們文明增長的速度與其類似,未來學家們常常無視這點。

上個世紀20年代,他們曾預測,幾十年後的人類將乘坐巨大的飛艇環遊大西洋。把已知的技術放大2倍或者3倍,是未來學家們預測未來的常用方法。

人類的大腦以線性的方式思維,而知識的發展卻呈指數型。

摩爾定律不僅適用於計算機芯片,也適用於新能源領域。每5、6年,可再生能源的硬件成本都會下降50%。

傳統的化石能源是大宗商品,有供需變化週期,可再生能源的核心本質則是技術,隨著人類技術的不斷進化,它的普及度將越來越高。

2015年5月,德國最大的能源企業意昂集團(E.On)宣佈一分為二,拆分為新意昂集團和Uniper公司。

新意昂集團將以可再生能源為主,Uniper則將繼續從事煤、石油、天然氣和核能發電與工程以及電力貿易業務。

意昂集團分拆同年,馬斯克在巴黎舉行的第21屆氣候變化大會上表示:從化石能源轉向可持續能源——如風能和太陽能——是不可避免的,這次轉變將在20年內發生。

在參會之餘,他還跑到巴黎索邦大學發表了自己的演講,在這座擁有近800年曆史的學府中,面對臺下幾百雙年輕明亮的眼睛,馬斯克的聲音堅定:“我們將退出化石燃料時代,這是不可避免的。”

新能源時代已經在向我們招手,第一類文明不再遙遠。

馬斯克的命題作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