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5 「技術精華」養蝦調水32問

「技术精华」养虾调水32问

幫邦小魚兒

拉您進入養殖交流群

1、我現在最關心的是陰雨天如何能盡最大程度的肥水?

陰雨天本身就缺乏藻類生長所必需諸多的條件這一點就不用我多說了。那想要儘可能的肥水,就要注意以下方面:

(1)首先雨天培藻由於雨水對鹽度的影響會導致初生態的藻類容易死亡,所以在肥水之前一定要先儘可能的緩慢降低水體鹽度。你的鹽度降得月底,藻類統一培起來。

(2)隨後你必須瞭解你現有的藻相情況。如果是硅藻為主那就該施用利於硅藻生長的藥物(氮磷鉀比:1:3:0.5);而若是綠藻隱藻為主的,則施用綠藻利於綠藻生長所需營養(氮磷鉀比:1:5-10:0.3)。雨天肥水本就不易,如果明明是硅藻藻相你卻想培綠色水,那你就是舍易求難自尋苦惱了。

(3)雨天肥水對施用的肥水藥物的營養配比的要求非常苛刻。不僅僅是前面所說的氮磷鉀比例。同時由於雨水天氣環境惡劣,對新生藻類的以及原有藻類的刺激相對較大,藻類的需要的能量物質相對比好天好多得多,所以我們在肥水時應該同時使用較大比例的藻類易吸收的碳源營養(簡單的含碳化合物是藻類生長的功能物質),如糖類、氨基酸等等。

2、我想提問,藍澡什麼情況下補肥有效果,什麼情況下沒效果?該如何補肥,補什麼肥?

這個問題同樣的是有害藻相存在時如何培藻的問題。

首先得鏡檢藻相,不僅要看藍藻是哪個具體種類的藍藻,還要著重檢查水中尚有哪些可能形成優勢的有益藻類的情況。如果此時藍藻處於初生態,旺盛期,那你就可以直接打消肥水的念頭了。

如果是老化的藍藻,鏡檢時藍藻顏色深暗,沒有透光度較差,就可以考慮肥水。藍藻習性喜高溫強光低鹽高磷。若要肥水就要注意避開上述四種條件。

藍藻屬於光能固氮藻類,所以大部分的藍藻不是很需要水體裡的氮源營養,我們就可以利用這個特性,直接使用碳銨等含氮速溶肥水產品,就能促進其他藻類生長起來。

在藍藻池肥水要同時注意幾個問題:

(1)大部分藍藻靠的是漂浮功能生活,能漂浮到水體表層大量吸收陽光,同時造成對水體中下層的遮光達到抑制其他藻類生存的作用。所以想要在藍藻池塘肥水,首先得打破這個藍藻的陽光阻隔,多開氧機是最簡單的辦法,有條件的最好用氣氧。

(2)藍藻池裡正常的藻類基本處於藍藻所在水層之下生活,所以施肥的話就要考慮這個因素,不能直接使用水劑肥水產品(尤其是液態磷肥)。但常見的粉劑肥水產品又是難溶或分解較慢的,使用後往往不能快速的達到培藻效果。

實踐中有個比較簡單辦法:用石粉或淨水劑混合速溶肥水產品(配比恰當的化肥、遊離氨基酸、可溶性有機肥等等),這樣稀釋潑灑後,石粉就會將這些速溶肥帶到水體中下層,大部分肥料在還沒有沉底就能被釋放出來,便於藻類吸收。

(3)培藻前應該適當的使用一些強分解型芽孢,將藍藻毒素儘可能的分解一些,不然這些毒素也會抑制其他藻類生長的。

(4)施用肥水產品的同時可以搭配大量的光合菌。因為光合菌能有效的抑制藍藻繁殖,尤其是對團狀和細小的藍藻有明顯制約作用。

(5)一定的鹽度可以抑制藍藻生長,所以使用肥水產品時可以少量的搭配粗鹽。

3、放苗後蝦苗不下沉,放苗後十天內空胃,體色深,花身。蝦苗頭大大的,身子很瘦,生長慢,長纖毛蟲很多怎麼處理?

這個苗的的情況原因有很多,從你說的症狀來看中毒的可能性最大。有纖毛蟲說明主因對甲殼營養吸收功能也有影響。相對而言範圍就縮小了:鹼性、氨氮、重金屬、餘氯、消毒劑、殺蟲劑、藻毒素、有機毒素這幾個原因導致的中毒都會有類似症狀。

說實話,這個苗10天就出現這種問題,如果在現場我基本上就建議排掉重放了。這是苗期影響,即使處理方案治標治本,但受了影響的苗也長不大了。沒有必要在這種情況下去冒這個風險,不划算!如果實在要處理:就只能用EDTA+維C+生薑汁。

4、我的蝦塘池底很乾淨,蝦也紅腳,請問是什麼原因導致的?

(1)池底乾淨並不是沒有汙染的表現。很多汙染物經過水體的攪動,微生物的分解能分解成極小分子的有機物,而這些有機物裡同樣常常有很多有毒害的物質。這些物質一樣會導致中毒性紅腿的。

(2)如果條件合適細菌在池底滋生,感染上對蝦也會紅腿,這個就是我們常說的弧菌病。關鍵是弧菌也需要大量的有機物來作為營養,所以它們也會分解汙染物,池底乾淨也就不奇怪了。這也就為什麼往往發病池塘的水質底質都看似很好的道理。

(3)嚴重的應激也會導致紅腿。這個就不用多說了吧。

要想區別這三種情況很簡單——靜置實驗:取異常顏色的病蝦數尾放於裝了10公分原池水的桶或盆裡。靜置一段時間。若5分鐘之內顏色恢復正常好看即是應激;若5-20分鐘顏色恢復即是中毒,中毒深淺與時間長短成正比;若20分鐘以上始終不恢復,即是病菌感染。

這個實驗我希望大家牢記並熟練運用,因為從近幾年的走訪一線蝦塘來看,我處理的問題十之八九都可以用這個方法來判斷並針對性用藥。這個實驗最多隻需20分鐘,比大家到藥店去聽忽悠要來得快捷方便得多,做完實驗,是應激的用維C;是中毒的就解毒;是病菌的就消毒內服。用藥就能更為及時準確。

5、經常可以發現,飼料盤很滑膩,這個有問題嗎,是什麼原因造成的,怎麼處理?

罾裡滑膩說明有黴菌、細菌、固著性藻類在上面繁殖。這是底質汙染嚴重的表現,同時常會伴隨著對蝦的腸炎。處理比較簡單:先用強氧化型的高純度片劑過硫酸氫鉀氧化底汙,之後用強分解型的活菌配合解毒型底改分解即可。如果對蝦有腸胃問題,在底質搞好之後再減料內服糞腸球菌與水溶性多維即可。

6、黃弧菌和綠弧菌哪個更毒,生產中常消毒,3天后又恢復原來的數量,怎麼辦?

首先這個黃弧菌綠弧菌的提法是不正確的。準確的說,只能叫黃菌綠菌,它們只是一大類能形成黃色或綠色菌落的細菌的總稱。只是有些弧菌檢測盒有比較專業的抑菌處理,能在培養基上生長起來的就那幾種特定的細菌。

一般來講,我們默認弧菌培養基上面的綠菌是比較厲害的弧菌。具有較強的危害性。而且很多苗場廠家都默認能接受一定數量的黃菌。但這個認識是個常識誤區。雖然很多有益菌也能在培養基上繁殖出黃色菌群,黃菌很難作為一個診斷的依據。但我要提醒大家的是,從2011年到2013年間高發的慢性腸炎的病原——霍亂弧菌——也能顯出黃菌菌落!這個病非常難纏,非常難搞,大家要小心。

至於“經常消毒,而綠菌三天又恢復”,這說明要麼你的水源有問題,要麼你的池水非常適合綠菌(副溶血弧菌、溶藻弧菌等)生長,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你可能忘了以菌抑菌。

一般來講消毒劑本來就常常是好壞通殺的,雖然有些特殊的消毒劑能側重殺滅有害菌多些,但並不能將致病菌全部殺滅,因為如果用到殺滅計量,那有益菌也一樣將被殺光,那這個池水就成死水,就不能養蝦了。

另外一方面,致病菌往往要比有益菌繁殖速度來得快,在環境沒得到根本的改變的情況下,消毒藥效過後,它們還是會很快的恢復過來,繼續繁殖。所以我們經常消毒,其實往往看不到什麼殺菌效果。

比較正規的處理弧菌的方法是:先用氧化型的消毒劑處理池水,同時可以一定程度的提高水體氧還電位,在氧還電位達到一定高度時,大部分的弧菌是很難正常繁殖的。接著,使用有機酸或氨基酸解毒一下後馬上培養芽孢+硝化菌+光合菌。這些菌能在較高氧還電位的條件下生存,所以可以大量人為使用這些有益菌來達到以菌抑菌以及分解消耗致病菌所以營養的效果。

現在市場上的第二代生物消毒劑因其專性殺滅革蘭氏陰性菌(弧菌正是)的特點,也可以與這些活菌(除了乳酸菌外的大多數有益菌屬於革蘭氏陽性的)同用。

7、聽說生物絮團養蝦很好,您是怎麼看的,具體怎麼操作才能降低風險?

生物絮團養蝦,至今為止都還在研究之中,在我看來現在說這些太早了。但我也有見過確實有人在養殖中,能達到生物絮團這個意義層面上。養殖效果還算可以。說白了就所謂絮團不能太大(太大水濁,影響光合作用),也不能太小,太小不能達到絮凝分解效果。

那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大量的用含碳的可溶性有機物。現在市面上有個藥物最適用——小肽(即短鏈複合氨基酸)。想要達到生物絮凝的效果,還得搭配多種均衡配比的複合有益菌群。這樣頻繁使用,就能慢慢形成生物絮團。至於效果,我就不想多說了,我想大家見得可能比我還多吧!

8、對蝦養殖池塘有什麼好辦法來培育輪蟲?

輪蟲是對蝦早期的優良餌料生物,但由於攝食藻類較多,容易引發白濁水,並不適合大量培養,其實有幾個關鍵之處也導致輪蟲不能大量培育。一是輪蟲需要大量單胞藻類,按照數量來講,如小球藻最少要濃到透明度25公分以內才有可能自然生長出足夠數量的輪蟲。

而太濃的單胞藻類的水質pH會非常高,不是苗的承受的;另外輪蟲需要大量的氮源營養,基本上氨氮在0.8-2.4左右培養輪蟲就比較理想了。這個氨氮對於蝦苗而言已經嚴重超標了。所以我並不建議你在苗池裡培養輪蟲。

9、魚塘的氨氮和亞硝酸在不換水的情況下怎麼有效的降解?

氨氮亞硝酸的處理還不能換水,這個是個世界難題啊,我只能提出處理方案。效果好壞全憑運氣哦。

(1)首先減料:切斷氨氮亞硝酸的主要來源是處理水化的必要步驟。當然如果擔心生長緩慢不想停料或減料,可以在飼料里加入一半的玉米粉。這樣不僅魚蝦不會生長緩慢,還能利用玉米粉分解得到的碳源物質達到促進含氮汙染物分解的效果。

(2)氧化:用粉劑與片劑過硫酸氫鉀直接氧化掉部分水中的氨氮亞硝酸,順帶提高氧還電位。便於之後的高電位的光合菌或硝化菌起效果。

(3)解毒:一方面是緩解氨氮亞硝酸對對蝦的毒性;一方面除掉氧化劑對活菌產品的繼後影響。

(4)分解:直接用活菌分解掉氨氮亞硝酸。

(5)培藻:培養較好的藻相吸收掉活菌反應生成的硝酸鹽。

10、群裡有人說,養蝦和養草魚是一個思路,就是做好兩點肝和腸。按照防草魚腸炎的思路防對蝦白便。請問您贊成這種思路嗎?

這樣做必然是好的。但並不完全。因為畢竟草魚的消化系統與對蝦的有很大的不同之處。單單草魚的腸炎就有一種是對蝦沒有的:物理創傷性腸炎。而對蝦雖然也有物理性腸炎,但我卻從沒見過對蝦創傷性腸炎的報道。

很多時候我們用藥要考慮養殖品種的食性,說個最簡單的:對蝦是抱食磨食雜食偏肉食性;而草魚確實吞食植食性的。這個食性才差異就非常之大,用藥處理的思路就自然要相應的區別對待了。

11.您前面提到後期容易缺磷?為什麼呢?飼料裡面應該添加來磷的?您具體 是怎麼判斷水體缺磷呢?又是怎麼補充呢?

磷是所有藻類掠食性搶奪吸收的元素,藻類不管自己是否需要那麼多磷,只要遇到了就會吸收掉。對於對蝦養殖來講更容易缺乏的原因之一是甲殼生長同樣需要大量的磷。判斷方法很簡單,藻類出現異常死亡就會磷源匱乏了。補充很簡單,磷肥溶解之後潑灑即可。只是要注意的是不要幹撒。

12、您覺得是哪些原因會造成對蝦偷死,該如何預防?

偷死常見以下幾種原因:

肝臟疾病:放苗應激影響、苗期發育不良、前期肝沒轉好、應激消化中毒等負荷太大令肝臟壞死。明顯特徵是肝臟腫大變黃、變白、甚至萎縮透明,水質往往沒有太大問題或僅有一些很隱性的問題。

常見於轉塘、過苗、刮蝦、颱風後,剛開始對蝦吃料不受影響,有時還會有爆料現象;一旦慢料就已經非常嚴重,很難處理。應立即停料,潑灑酯化維C+海洋紅酵母+多糖寡糖類產品暫緩偷死擴大,再內服外用保肝和處理腸炎控制,此時切忌換水消毒。

體質瘦弱:劣質苗種、營養不良、慢性腸炎、蛻殼硬殼不遂等原因導致對蝦體質變弱,都會在環境突變的情況下大量偷死。這種偷死往往伴有軟殼、抽筋、白濁以及細菌感染症狀。應先調理優良環境,再通過增加營養、處理腸炎以及補鈣強殼來提高對蝦體質,一般是連續潑灑水溶性多維+海洋紅酵母+生物消毒劑+多糖寡糖類。這種偷死用藥耗時最長,不能急於求成,只能慢慢調理。

慢性中毒:底質水質惡化,氨氮、亞硝酸、硫化氫、酸、鹼、重金屬以及藻毒素等等長期含量過高導致對蝦慢性中毒引發偷死。這種偷死體色較深,常伴有發紅發黑症狀。應連續用糞腸球菌+解毒劑+酯化維C解毒緩解。再針對性處理這些毒素來源。

慢性缺氧:養殖中後期藻類老化,水質底質惡化,導致對蝦隱性缺氧。這種偷死蝦殼較硬,常伴有白濁、驚跳現象。應用粗鹽+小蘇打+酯化維C緩解缺氧症狀,夜間用片劑過硫酸氫鉀+顆粒氧改底增氧。

注意:

(1)偷死常於初一、十五大潮期、蛻殼期、暴雨期間高發。所以這些時候要提前減料增氧,改底保藻,備用離子鈣、水溶性多維、酯化維C、顆粒氧、解毒產品、片劑過一等藥品預防疾病暴發。

(2)偷死切忌消毒換水。所有較大刺激的操作用藥都可能引發更嚴重的死蝦。

(3)連續3-4天用藥無效時,建議轉塘。若是轉塘引發的偷死,建議停料後大量解毒培菌,一般一週左右自然能恢復正常。

(4)偷死慎用抗生素,過量使用抗生素會導致藥物中毒引發軟殼、慢料、停滯生長等棉花蝦症狀,續後處理非常麻煩。

13、對蝦空腸空胃、白便是很普遍的問題了,您這邊的處理方案是怎樣的?

空腸空胃有很多原因,我就不細說了,這裡說說白便吧。其實前天晚上在水產頻道的課題討論裡也講到了這個問題。我就直接套用過來就可以了。

愚見白便有四個原因:

(一)急性中毒:對蝦長期處於嚴重惡化的池底環境裡就會慢慢中毒,消化道就會分泌大量濃稠的粘液形成白便。這種情況在水質、底質突變時較為常見。應大換水後用過硫酸氫鉀淨水爽水,次日解毒緩解。

(二)黴菌影響:高溫潮溼季節,飼料原料及飼料容易黴變,黴菌及其毒素會令對蝦中毒排出白便。可定期拌喂多維+三黃+小蘇打+粗鹽。同時選擇優質飼料並乾燥通風存放。

(三)肝臟病變:長期飼餵超負、環境不適應激、病害影響等等原因導致肝臟壞死,隨著消化道排出病變組織、粘液、毒液等就會形成白便。應適當減料,內服外用保肝中藥+海洋紅酵母+多糖寡糖慢慢調理。

(四)急性腸炎:物理性腸炎、中毒性腸炎、急性細菌性腸炎都會有白便現象。用氟苯尼考或氧氟沙星+三黃內服外用即可。

如果不能確診判斷清楚,那也可以用我今年用過的一個比較通用的方案:

先停料2-3天(土池嚴重的可停料一週,高位池最多三天),停料期間氧化改底(可用片劑過硫酸氫鉀);

停料後,料量減半拌餵食鹽(家用加碘鹽)+小蘇打+生薑汁(都是1斤拌10-20斤料)連喂2-4餐;拌喂糞腸球菌(30億以上的)1克一斤料+水溶性多維(一定要是標準的多維,必須要有維D3、維K、維B2、維E等;最好選質量最好的)5克一斤料+海洋紅酵母(含量至少200億的)1克一斤料,一天兩餐連用三天;最後拌喂三黃+寡糖。

這個方案今年至今從南到北治癒最少不低於20池蝦,尚未有人用到第四步!所以,我肯定的判斷,去年至今的白便大多數的引發原因是底質惡化、藻毒素中毒、飼料黴變、有機毒素中毒等原因,而並非細菌感染。

另外,還有種比較簡單的物理性腸炎所致的白便連藥都可以不用就能搞好——停料兩天,用水把飼料打溼減量飼餵即可。原理很簡單,一些料廠飼料顆粒過於緊密,對蝦吃進體內,飼料遇水膨脹,變得比之前粗大很多,那這些食物經過腸胃時,輕者將表皮黏膜上的菌群刮掉,重者甚至會劃傷腸道(導致厭食)。

時間一長,腸壁大量產生的粘液就會塞滿腸道形成白便。為了避免出現這種情況,我一直都建議養殖戶在整個養殖過程中,用內服的藥物或清水來打溼飼料。

14、有益菌的投放上不同微生物能不能同時施用,會不會出現營養競爭,要不要隔幾天使用?

從這個問題開始,就是現場問的了呢:很多活菌都不能同時施用,最好分開先後順序比較好。一般來講先用繁殖速度慢的,再用速度快的。先用代謝產物抑菌性強的,再用代謝產物比較溫和的。

比如如果要用芽孢與乳酸菌,那就應該先用乳酸菌,隔一天或兩天後再用芽孢。若要用芽孢與硝化菌,那就應該先用硝化菌再用芽孢。只有兩個搭配可以同時使用還沒有衝突:芽孢+光合菌;酵母+光合菌。

15、還有就是高位池中後期微生物使用上,水質監測氨氮亞硝都未超,Ph也正常,有時效果不明顯是不是環境不適於微生物繁殖了?

其實現在水體汙染有另外一個提法,就是可溶性有機質。很多時候糞便殘 餌會被微生物分解成為這些大分子團的可溶性有機質。看似水質指標沒什麼異 常,其實只是汙染物沒有被分解成這些指標對應的化合物而已。所以經常會出 現明明沒有檢測到水化超標,對蝦卻出現中毒症狀。

16、蝦塘水瘦的情況下,EM菌會不會使變得水更瘦?

這個問題是肯定的。所有的活菌都會大量的消耗水體營養,當然我說的是 純品活菌產品,不過EM菌有點特殊,自從05年出現肥水型EM菌起這個概念性的 產品基本上在市場上愈發流行起來,現在市面上常見的EM菌基本就非為純品的 單品EM菌,另外一種就是肥水型EM菌,如果你用了肥水型的自然就不會更瘦了。

17、我這泥皮起的厲害,鏡檢全是藍澡泥皮。

藍藻泥皮處理與一般的泥皮處理大同小異,只是要注意的是一般的泥皮氧 化後用活菌分解乾淨了也就完了,而藍藻不一定。藍藻死藻被活菌分解乾淨後 很可能還會有一些藻毒素殘留下來,所以應該進一步立體氧化絮凝之後再進一 步用底部強分解型活菌分解。我比較傾向於用糞腸球菌來做最後一步的分解處 理。

18、盾纖毛蟲呢?

在我看來盾纖毛蟲與其他纖毛蟲一樣都是在有機汙染嚴重時才會大量滋生 的。處理方案應該是一樣的。區別在於可以內服一些像五倍子、青蒿末、百部 貫眾散之類的驅蟲藥物即可。

19、光合細菌的作用跟藻類有什麼區別?光合細菌不是不需要強光嗎?

光合菌當然與藻類有區別啦。首先大小就不一樣。其次光合菌能利用氨與 亞硝酸鹽,還能將一些有機物合成短鏈有機營養;而藻類對亞硝酸鹽基本無法 利用。

另外,我不清楚閣下在哪裡聽來的光合菌不需要光。光合菌對光照的大量 需求這個是常識哦。我們公司無論是實驗室還是生產車間都是24小時開著燈的呢。

20、無藻養蝦,前期出現鰓腫和空腸現象,怎麼解決

養殖地底層的這種環境正好是適於光合細菌生存的條件一是具有厭氧條件,二是光線通過上面覆蓋的有氧水層這個光線過濾器,使光合細菌可以吸收到適宜生長的450-550μm波長光。

你這鰓腫應該是頭殼水腫,這個不是鰓的問題,而是甲殼問題,就是鈣質吸收 出現障礙了。只需要補鈣以及水溶性多維即可。至於空腸那原因就很多了,很 難一一說明,但中毒缺氧的可能性比較大些。

21、到中後期如何以碳補氮。提高碳氮比,減少氨氮。謝謝

碳氮平衡的原理準確的說法是以碳排氮。其原理是細菌要分解一分子的氮 源有機物,需要2.8分子的碳源用以供能。所以單單看這個數據你就應該知道 往水體裡補充碳源是非常重要的了。如何補的問題就非常簡單了:用氨基酸、 有機酸、活菌等等都等於是補碳。

22、近期土池吃料慢,但沒有偷死,請王老師幫忙分析下吧!

不好意思,你給的條件太簡單,原因太多,很難細細說明。你這個問題等 於是在問慢料的原因。我只能全盤給你分析了:

(一)生理習性:蛻殼期或大潮時對蝦會出現生理性遊塘,吃料就會明顯 減慢。這種情況不用刻意處理,過兩天即好。

(二)天氣變化:大雨、轉風、東風、悶熱、大霧、颱風等會引發環境劇烈變 化的天氣會令對蝦強烈應激,導致慢料。注意用久氧片增加底氧,潑灑酯化維 C+離子鈣防應激。

(三)水質變化:缺氧、轉水、反底、水化、底黑臭突變等都會令對蝦不適導 致慢料。這個必須嚴格檢測水質情況後針對性處理。

(四)藥物刺激:過多或不當的使用了消毒、滅蟲、殺藻、活菌、淨水等產品 引起藥物毒副作用令對蝦應激慢料。先用解毒元+活力高穩C處理藥物的毒副影 響,注意用量科環底優配合生物解毒劑改底解毒,連續幾天晚上注意增加底氧。

(五)病害影響:爛鰓、褐斑、紅腿、腸炎、白斑以及肝臟病變等都會直接影 響吃料。必須確診後針對性處理。

23、土池大青水,是什麼原因,怎麼辦

我認為大青水是細小藍藻引起的。這種藍藻就是我們稱之為藍細菌的那些 種類。非常小,有些連顯微鏡都不容易看清楚。這類藍藻是在水體中均勻分佈 生長的,比較難殺。只能通過使用大量使用芽孢+光合菌去慢慢生物性競爭來 抑制。

24、我池子上最近面上出現一層綠綠的東西。那是因為什麼導致的?又有什麼方法去除

這無非是一些死藻在池壁上沉積下來,然後生長了一些黴菌啊、細菌啊、纖毛蟲的、附著藻類之類的微生物而已。不用太過擔心。學術上叫這個東西為生物膜,說實話是好東西來的,可以幫助分解汙染物的。只是要注意定向在上面補有益菌就可以了。主要是開始階段要注意防控腸炎。就沒必要去除掉了。

25、今年發現有頭大,身子軟綿綿的病蝦,是什麼原因,能恢復嗎?

這個有點像藻毒素中毒的症狀;重金屬慢性中毒,有機毒素中毒、抗生素中毒也會這樣。無論哪個原因想要恢復首先排毒,這一點做起來非常漫長,很多藥都沒什麼效果的。

26、蝦肌肉白濁有那些方面造成,造成方面有那些不同方案!

(一)營養不良:缺乏鈣、磷、鎂、維生素等營養。可定期拌喂水溶性多維、離子鈣等產品。潑灑過磷酸鈣、沸石粉等藥物補充水體礦物質。

(二)應激反應:長期溶氧低、pH偏高、氨氮偏高、亞硝酸鹽偏高、硬度偏低等等異常水化或底熱、底臭等底質惡化時都常有白濁現象。這種情況必須針對性處理水質底質才能慢慢緩解。

(三)細菌感染:副溶血弧菌、大腸桿菌、柱狀黃桿菌感染時會出現肌肉白濁現象,可用酮碘+三黃液消毒殺菌,之後用片劑過一長期保持池底的抑菌環境。

(四)病毒感染:肌肉白濁病毒感染的最主要症狀就是肌肉白濁壞死。可用三黃液+保肝中藥或酮碘潑水預防病毒傳染。

(五)寄生蟲感染:微孢子蟲感染時也會有白濁現象,長期患病的往往還會出現不規則畸形症狀。可用添加有高滲透劑的伊維菌素或阿維菌素連續潑水處理。

(六)滲透障礙:溫度突升或鹽度突降會導致肌體內氣體(如氧氣、氮氣、二 氧化碳等等)的溶解度下降,導致氣體過飽和,從而溢出並集聚形成細小氣泡 (又叫氣泡病),阻礙肌體組織正常的營養輸送,時間一長就會令局部肌肉令 白濁壞死。可用有機酸、小蘇打、粗鹽等增加肌體內外環境的通透性,保障氣 體輸送暢通,消除氣泡病的影響。

27、對蝦對於肝腫與萎縮有什麼區別,為什麼凡事出現問題都會導致肝紅腫, 萎縮現象。

在我看來肝腫是肝臟病變的早期症狀,而萎縮這是肝細胞破裂壞死的表現。而紅肝則是對蝦受到中毒缺氧之類的較嚴重的刺激時才會出現的。

28、蝦腸道內膜,在自然空腸,腸道線透明與蝦肌肉體色一樣。但是有時候的 空腸,腸道會明顯看到腸道線,在水體不仔細看以為是好的腸道。

你說的這個很像是慢性腸炎的症狀,就是霍亂弧菌(黃菌)引發的疾病。前期症狀基本看不到,發病的時候都是非常嚴重了。所以我在11-12年時稱之為對蝦養殖最致命的病害。

29、蝦18天~25天(3~4公分)這一個階段容易偷死,40天~45天(6~8公 分)這一個階段容易偷死什麼原因導致!

其實與之前的偷死原因接近:毒素中毒。一般是藻毒素,此時伴隨的往往是肝壞死。

30、王老師剛剛提到簡單的選擇培養基培養出來的綠弧菌包括溶藻弧菌和溶血 弧菌?那黃菌一般是那一種呢?

黃菌並非一種菌而已,很多有益菌很能顯出黃菌(比如芽孢、酵母)。致病菌裡的霍亂弧菌就是黃菌。

31、平時魚塘使用光合細菌後,亞硝酸鹽大多會升高,是什麼原因?

汙染嚴重的池塘不管是用增氧劑還是活菌都很容易產生反應的中間產物,亞硝酸也是其一。出現這種情況說明你的用藥太少,汙染太嚴重。

32、每年的5、6月份蝦都很容易抽筋,然後很容易偷死或發病。如何處理。

溫差應激;營養不良;隱形缺氧;慢性中毒;滲透障礙這些都是五六月抽筋的導致原因之一。處理的話就得注意氧化改底,外用有機酸或鹽+小蘇打;如果是中毒引起的就得多解毒了。原因太多處理都得現場檢查才行的呢。(文章來源:騰氏水產商務網 作者:王維)

幫邦水產2018年合作招商,地區經銷商、幫邦雲檢測中心、幫邦雲連鎖任你選。點擊文章左下角“閱讀原文”可查看招商詳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