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1 十年,朋友越投資越窮,越創業越窘,問我,一針見血!指出問題!

朋友名字叫馬天,屬於能吃苦、能折騰、有遠大抱負的人。曾開玩笑說,未來馬雲也不如他,因為雲要飄在天上!

十年前大學畢業後,他先是去了一家風力發電公司做工程師,因為當時看好新能源領域。後來,這家公司不景氣,同時他的工作環境也比較偏遠和封閉,就辭職回到北方家鄉創業,先開了一家叫花雞店,後來店沒做起來,又改做超市。再後來跟幾個人合夥創立一家互聯網公司,利用微信設計平臺做推廣。後來互聯網公司也沒賺到錢,解散,開始做一些投資項目。去年的一些整體大環境的變化,投資虧損,債。

昨晚,我們視頻聊天,他對著屏幕打開幾瓶啤酒,一口氣吹了。他感慨:為什麼自己比別人努力,比別人敢闖,比別人有想法,頭腦也不笨,為何越投資越窮,越創業越窘?如今,到35歲還沒有結婚,還兩手空空!

一、絕大多數大成功、非常有錢的案例,都是在40歲以後才實現的

創業之路一定是孤獨的,因為,很多時候,你要去開拓一條前人沒有走過的路。35歲創業不成功,並不是什麼可恥的事情。

馬雲30幾歲還在做翻譯,王健林30歲還在遼寧大學讀書,馬化騰30歲正趕上互聯網泡沫,缺錢的要死,雷軍30歲直接把公司原來的公司賣了,等等,很多成功的案例都是在40歲以後才實現的。40歲以前的折騰,打拼,無論成敗,都是人生最難能可貴的積累。所以,如果你創業,你投資,在35歲還兩手空空,不必氣餒,不必消沉,你已經比別人收穫了足夠多的經歷,足夠多的精彩,人生無悔,終築輝煌!

十年,朋友越投資越窮,越創業越窘,問我,一針見血!指出問題!

二、成功,一半靠努力和智慧,一半靠圈子的提升

創業和投資,圈子很重要,如果的圈子內都是金融專家,都是項目投資人,那麼耳濡目染,你你將會對市場脈搏有很大程度的把控;如果你的身邊都是一些工程負責人、地產投資人,那麼你會受他們影響對相關政策有敏感度;如果你的身邊都是一些做直銷的、做保險的,那麼,相應的你會對團隊運作方面獲得理解。

你的圈子高端些,你就會把眼光放在一些高端的項目上,思維、視野也會開闊;你的圈子狹隘,那麼,無論你多麼努力,多麼勤奮,再怎麼折騰,至多也停留在圈子的層級。因此,成功要主動去選圈子,進圈子,這遠比努力重要。

十年,朋友越投資越窮,越創業越窘,問我,一針見血!指出問題!

三、創業,除了宏大的想法,也需要落地生根的腳步,堅持很重要

當年開叫花雞店的時候,我的朋友曾跟我暢想,這個產品在他的家鄉屬於空白,如果他所在的縣城一年能購買1萬隻,每隻有15元-20元的的淨利潤,那一個店就是15萬-20萬的收益,周邊有10個縣城,那麼年利潤就能夠達到150萬到200萬之間。於是,並未做太多的市場調研,匆匆開業。開業後,才發現相似產品的競爭、當地人的飲食和生活習慣等等問題,銷量上不去,也沒有突破性的營銷策略,最終關門。後來,做超市,開互聯網公司,等等,都出現了藍圖廣闊,卻短期虧損,中道崩殂的現象。

創業之路,是一個厚積薄發,不斷積累成熟的過程。再這個過程中,我們會逐步捋清理想和現實之間的脈絡聯繫,找出願景藍圖和落地生存之間因果關係。這樣的道理,只可意會,不可言傳。比如,馬雲,阿里巴巴成立了近10年,才找到盈利方向。也就是說,馬雲幹了多年一直在虧損。但是,在不斷的探索中,不斷的堅持下,最終成就自己,成就了團隊,成就了企業。創業之路,難免有挫折,只要企業還在,只要夢想還在,你,堅持到底了嗎?

十年,朋友越投資越窮,越創業越窘,問我,一針見血!指出問題!

四、投資,不但要算對模式,還要洞悉政策,絕不要借錢投資

朋友的投資,也算是轟轟烈烈。這幾年分享經濟、普惠金融、互聯網+炒的轟轟烈烈,朋友是一個邏輯思維很強、很理性的人。他分析了很多創新模式,做過很多的實地考察,最後,得出的結論是:項目不會圈錢跑路,項目的模式也不是傳銷,可以做!於是,轟轟烈烈的組建起了數百人的投資團隊,自己也貸款投資。然而,算對了模式,並沒有算對大環境,導致負債。


投資,雖然考察的是膽量,雖然說是“富貴險中求”。然而,科學的財務觀念是,永遠不要負債投資,永遠不要借錢投資。風險,具有不確定性,並非是通過計算能夠得出的,否則也不會叫做風險。

人生十年,起起伏伏才精彩!努力折騰才不枉此生!短期的成敗無關緊要,拼搏奮鬥的過程才愈發珍貴。最後,一句創業者、投資者共鳴的話共勉:人死的時候,從不會因為這一生做過什麼事去後悔,而往往會因為沒有做什麼才去後悔。

十年,朋友越投資越窮,越創業越窘,問我,一針見血!指出問題!

創業投資路漫漫,各自堅持,各自努力,各自珍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