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30 敘事|動手實驗,動筆作文

在學校的“荷雅課程”中,筆者選擇了“實驗·作文” 這一內容,帶孩子動手操作,仔細觀察,用心體驗…… 活動中,孩子們迫不及待地把自己的觀察、體驗記錄 下來。一個個簡單的實驗,為孩子推開一扇扇通往科學的窗,化作了一篇篇動人的佳作:《神奇的“M”》《白 紙大力士》《吹“泰山”》《“魔術師”王老師》……在孩子們的眼中,筆者成了他們最佩服的魔術師、科學家,陪他們一起徜徉在科學的海洋,飛翔在作文的天空。

第一堂科學作文課,筆者捧著一個箱子走進教室。“哇!老師怎麼抱個大箱子來上課啊!”孩子們一 個個踮起腳尖,伸長脖子,瞪大眼睛,“老師的箱子裡 裝的是什麼呀?”討論聲此起彼伏。筆者拿出一個裝了小半瓶水的礦泉水瓶:“這堂課我們就來吹瓶子!看誰能一口氣把瓶子吹倒?”

“吹瓶子?這不是小菜一碟嘛!”孩子們嘟噥著。

“哪位勇士願意上來挑戰?”孩子們的手舉得高高 的,躍躍欲試。筆者邀請了身強力壯的陶珈宇到講臺 上挑戰,陶珈宇努力地吹著,一次,兩次,三次,都沒有成功。孩子們盯著陶珈宇吹瓶子的動作,眼睛眨都不眨一下。臺下的孩子們按捺不住了,摩拳擦掌,都想體驗一把。合作小組的同學開始進行各種方式的“吹瓶子大戰”,正著吹,側著吹,站著吹,蹲著吹……孩子們一邊吹,一邊想,一邊看,一邊把活動過程記錄在紙上:

“瞧我的!”王晨神采飛揚地走到瓶子邊上,準備與它一決雌雄。這惡戰,就好似孫悟空對上了鐵扇公主。只見他深吸一口氣,用力朝瓶頸吹去,好一陣“狂 風”,可謂是“飛沙走石”,大家都在想象瓶子倒下的情景。可終究“人算不如天算”,瓶子像含著定風珠的孫大聖,紋絲不動。王晨頓時洩了氣,就像捱了霜的狗尾巴草——蔫了。

孩子們將作文片段在四人小組中相互交流,互相修改。筆者引導孩子們學習小組夥伴用連續的動詞放大動作的方法,進行合理想象。

“老師,瓶子是不可能吹倒的!”反覆試驗後的孩子們紛紛提出了抗議,臉上露出了憤憤不平的神情。筆者笑著拿出了一疊信封:“這可是魔法信封,有了它的幫助,一定能順利吹倒瓶子!”將信將疑的孩子們又開始了新一輪的嘗試,他們把信封墊在瓶子下,信封套在瓶子外……“哇!成功了!成功了!”驚呼聲、 歡笑聲此起彼伏,“原來這樣就能把瓶子吹倒了!”孩子們一邊議論,一邊把活動結果記錄下來。

“每個組都嘗試了很多種吹法,那我們需要把所有的方法都寫下來嗎?”蔡子恆站起來,有條不紊地說: “寫文章要有詳有略。我們只需要寫下印象最深刻的方法,其他方法可以簡單地一筆帶過,甚至不寫。”我露出了會心的微笑。孩子們筆下的文字精彩紛呈:

吳凌雲嘴角微微一斜,故弄玄虛地往信封裡吹了 一口氣,再把信封往瓶子上一套,我們頓時瞠目結舌, 像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給瓶子套上“麻袋”後,他用力一吹,想讓瓶子“趴下”,可瓶子似乎故意在同他開玩笑,搖搖晃晃地就是不倒下,我們哈哈大笑。為了勝利,他奮力地吸了口氣,鼓起腮幫子,使出獨門絕招“無敵龜氣波”,瓶子終於轟然倒下。

孩子們感到疑惑:“為什麼套上信封后,瓶子就能輕鬆地被吹倒了呢?”“小博士”陶金鴻分析得頭頭是 道:“沒套信封的礦泉水瓶,受風面積只有瓶身那麼大; 而套了個信封后,受風面積變大,就容易吹倒了!”筆者讚許地點點頭:“分析得非常好,其實這就是風帆原 理。”孩子們眼睛亮晶晶的,露出“原來如此”的表情。 短短一堂課,孩子們經歷了動手、動腦、動口、動筆的全過程,既寫下了精彩的文章,又習得了科學的知識。 “這堂課過得真快!”孩子們感嘆道。

“實驗·作文”教學還在繼續,“神奇的紙橋”實驗告訴孩子們把白紙折成“M”形後,紙的厚度增加, 張力增大,能承受住厚厚的一本書;“漂浮的硬幣” 實驗告訴孩子水面有張力,這股無形的力量可以支撐水面超過杯口而不溢出來;“跳舞的雞蛋”實驗告訴孩子鹽水的浮力比清水的浮力大,雞蛋在鹽水中會浮起來……實驗課成了孩子們最期盼的時刻,每一個孩子都如此投入,每一篇文章都如此真實,每一堂課都充滿收穫。

(浙江省義烏市荷葉塘小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