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9 瑞幸咖啡要打破的天花板,是國人消費習慣的對立面

累計完成訂單約300萬單、銷售咖啡約500萬杯、服務用戶超過130萬、完成525家門店佈局……這是創立僅半年的瑞幸咖啡(luckin coffee)在試營業期間交出的成績單。

在中國餐飲行業,咖啡一直都被認為是最難經營的品類,素有“6虧3平1盈利”的說法。數據顯示,2016年國內咖啡館存量約為10萬家,全年倒閉門店超過1.4萬家,淨閉店率達到14%。

瑞幸咖啡卻只用了5個多月的時間就開進了一二線城市,迅速佔領了白領的寫字樓,成為當前咖啡行業最受人關注的品牌。它到底有何過人之處?

瑞幸咖啡要打破的天花板,是国人消费习惯的对立面

作為一個“明星”高管創業項目,瑞幸咖啡從誕生起就不缺資金和曝光度,這是大多數初創企業都望塵莫及的。

瑞幸咖啡是由神州優車集團前COO錢治亞於2017年底創辦的。錢治亞這個名字對於很多人來說或許很陌生,不過,在資本圈內,她的“名氣”很大,被稱為“運營一姐”,“操盤”著整個神州優車集團的業務運營。

眾所周知,神州走的是重運營模式路線,錢治亞負責包括全國1000多家門店,100000多臺車,超過40000名員工的高效運轉。就連神州優車董事長兼CEO陸正耀自己也多次表示:“我只負責戰略規劃和業務佈局,至於具體怎麼幹全是治亞他們的事。”

愛奇藝CEO龔宇曾說過,“一家公司的天花板就是它的CEO。”很顯然,單從其CEO錢治亞來看,瑞幸咖啡的發展前景不容小覷。

瑞幸咖啡要打破的天花板,是国人消费习惯的对立面

錢治亞

至於資金,瑞幸咖啡更是宣稱已攜10億資金入場。錢治亞透露,資金主要來源於創始高管團隊和陸正耀的借款。

據悉,陸正耀正是瑞幸咖啡的天使投資人,據錢治亞透露,這位“前老闆”還多次給她介紹投資人,並且將公司新大樓空餘區域租了一部分給自己。

在昨日舉辦的開業發佈會上,錢治亞向老東家表示了感謝。“感謝我的老東家,神州的兄弟姐妹,感謝陸總出錢出力,幫助我實現創業夢想。”

此前,錢治亞在接受《華夏時報》採訪時表示,目前已有不少投資人主動找過來詢問投資情況,“但瑞幸咖啡有充足的資金”,A輪融資計劃於4月份啟動。

憑藉上述優勢,瑞幸咖啡開啟“燒錢”模式,採用不惜成本的全方位的線上線下聯動營銷方式,迅速積累了第一批用戶。錢治亞介紹說,“開500家店肯定用不了10個億,所以大部分的錢都是用於推廣和客戶返利。”

瑞幸咖啡請來了張震與湯唯作為自己的品牌形象代言人,利用明星的人氣來加速消費者對品牌的認知,雖然不菲,但效果顯著。

瑞幸咖啡CMO楊飛曾表示,團隊起初開了3家店做前期測試,測試促銷策略、價格組合、APP裂變營銷以及基於微信的LBS(位置服務)門店定投廣告等多種方法的效果。最終得到的結論是,通過LBS廣告,迅速告知周邊人群,再以首單免費獲取第一批下載用戶,用強力的裂變拉新(拉一贈一)吸引存量找增量獲得病毒增長。“平均只需兩個月左右,就能做到門店單量成為周邊生意最好的咖啡店。”

重金補貼(裂變拉新、首單免費、買2贈1、買5贈5等)、明星代言、線上線下廣告投放、多店型門店佈局——這就是10億元花銷所在之處,也是短短5個月內,一個新品從0到爆的重要原因。

瑞幸咖啡要打破的天花板,是国人消费习惯的对立面

代言人張震

但是,這是一種新模式嗎?經歷過1元打車、1元外賣、0元騎車的每一個人都能告訴你,這不是。

重金補貼確實可以在短時間內激發市場潛在需求,培養用戶習慣。然而,當補貼停止,用資本燒出的這杯咖啡還能熱多久?靠低價吸引來的用戶還能否留存?尚未可知。

根據瑞幸咖啡提供的數據,中國大陸每年人均咖啡飲用量僅5-6杯,遠低於歐洲每年人均消費咖啡734杯的水平。錢治亞以此來證明中國咖啡市場的廣闊,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說,這也恰恰說明了,其實有更多的中國消費者從未真正養成日常喝咖啡的習慣。

瑞幸咖啡要打破的天花板,是国人消费习惯的对立面

瑞幸咖啡從一開始便喊出了“用性價比打敗星巴克”的口號。策略是用20塊的價位、大師出品的咖啡,去挑戰星巴克動輒30、40塊價位的產品。

但很有意思的是,事實上,性價比從來都不是星巴克及其顧客關注的重點。正如星巴克前執行副總裁霍華德·畢哈所說的那樣:“星巴克售賣的,一切與咖啡無關”。

眾所周知,星巴克的成功源於它在20世紀80年代末推出的“第三空間”概念:“人們需要有非正式的公開場所,可以在那兒聚會,把對工作和家庭的憂慮暫時擱在一邊,放鬆下來聊聊天。”舒爾茨利用“第三空間”這一概念重新定義了咖啡館,讓星巴克門店能夠滿足顧客在心理和社交上的需求。

因此,在筆者看來,瑞幸咖啡真正的對手從來都不是星巴克,而是國人的咖啡消費習慣。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