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從赤腳醫生到中科院院士的李蘭娟


從赤腳醫生到中科院院士的李蘭娟:就是她,建議“武漢封城”

從赤腳醫生到中科院院士的李蘭娟


2020一開年,因為“新冠”的爆發,我寫過有關鍾南山、黃錫璆兩位老先生的文章。今天的主人公,是73歲的李蘭娟院士,首先提出“武漢封城”的,就是她。

查閱相關資料時,竟讓我產生幾分驚異。不同於鍾南山雄厚的家庭背景,不同於黃錫璆印尼華僑的身份,這位優雅的李蘭娟,從小完全就是一位差點失學的農家妹,差點成為知青,又當過赤腳醫生,而今成為院士。

李蘭娟的經歷,簡直就像一部個人的奮鬥史,真是應了那句: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數

01

紹興出名人,如數家珍,有魯迅、蔡元培等民國大師級人物。而李蘭娟,1947年9月13日出生在紹興縣的夏履鎮夏履橋村。

父親因為身患眼疾,無法像正常人一樣勞作,生活的重擔,壓在母親肩頭。而一個婦道人家,只能靠著賣山貨維持一家人的生活。

13歲的李蘭娟,因為成績優異,被保送到紹興市第一初級中學。初二時,母親告訴她,家中無力再供她讀書。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小蘭娟很清楚家中的境況,只得默默收起書本,準備接受命運的選擇。在向班主任老師告別時,老師看出她的不捨,便建議她,別急著退學,車到山前必有路,先幫母親忙過這段農活再說。

等到李蘭娟返校參加期末考試時,沒想到成績出乎意料的優異,這也是她一邊幹農活,一邊自學的結果。

靠著優異成績的加持,李蘭娟取得學校的助學金,得以完成初中學業。

02

中考報志願,李蘭娟前兩個志願,都是中專。她的目的很明確,就是早日參加工作,分擔母親身上的重擔。

分數出來,又是一個優異的成績,直接就被浙江省杭州市第一中學錄取。這是一所省重點,可李蘭娟的心中,壓根不考慮,事與願違,她想放棄。還是班主任惜才,幾番作工作,勸說她一定要讀高中,上大學,才能更好地回報母親。

帶著母親給的五元錢,李蘭娟上路了。來到學校的她,區區的五元錢,很快花光了,沒有吃飯錢,又如何能繼續學業呢?青春期的少女,簡直髮愁得不得了,不知如何面對這一窘況。好在又是老師,及時向她伸出援手,為她申請了獎學金。按部就班,成績優異的李蘭娟,考上大學,不在話下。

可人算不如天算,隨即的文革讓一切成為泡影。李蘭娟還未能參加高考,就被號召上山下鄉。她毅然報名去黑龍江,這樣的話,也可為家中省下一份口糧,但是卻沒被批准。

回到家鄉的李蘭娟,因為是高中畢業,在鄉里鳳毛麟角,就被安排到夏履中學當代課老師。

假如蘭娟沒有高中學歷,沒有優異的成績,這份教師職位,也許會與她擦肩而過。

從赤腳醫生到中科院院士的李蘭娟


03

前面說過,李父身患眼疾,無法從事正常的勞作,蘭娟多麼希望自己是神醫妙手,能幫父親解脫疾病的困擾啊。於是,在教學之餘,她主動聯繫浙江省中醫院學起了針灸。

因為興趣,因為熱愛,短時間內,蘭娟就背熟了經絡教材。再加上她勇於實踐,邊學邊幹,邊幹邊學,熟能生巧,鄉親們的頭疼腦熱與腰痠背痛,都在蘭娟的針下,得到了緩解。

因為會針灸,鄉民都推薦李蘭娟,做合作醫療的“赤腳醫生”。

一邊是每月24元的老師,一邊是月入3元的赤腳醫生,考慮到現實情況,選擇的天平定會選擇前者。

可李蘭娟思來又想去,還是決定聽從自己的內心。她說,是一種內在的成就感,選擇當一名走鄉串戶的赤腳醫生。

雖然沒有科班出身的技藝,但在李蘭娟身上,卻有著難以撼動的熱忱與善意。

為了以最少成本給群眾治病,李蘭娟和幾位懂草藥的鄉親,親自跑山上採藥。什麼藥材,能治什麼病,她卻記憶在心,耳熟能詳。

做“赤腳醫生”的日子裡,全村400多戶,無論哪家有人生病,李蘭娟都會風雨無阻、披星戴月地上門診治。

1970年,深受鄉民愛戴的李蘭娟,被推薦到浙江醫科大學(現浙江大學醫學院)深造。

這個世界沒有不勞而獲的事,想要回報,就需要認真付出。

在學校,她一如既往地保持上進的勢頭,又是因為成績優異,畢業後到浙江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工作。

就是因為選擇了赤腳醫生這個職業,就是因為內心深藏的愛與感恩,李蘭娟得以進入醫學殿堂的高校,得以獲得專業技能的提升。

後來的李蘭娟,一路開掛,中國人工肝開拓者,國家傳染病重點學科帶頭人,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等等。

生活的饋贈,就藏在你日復一日的努力中,沒有捷徑可言。對於任何事物的始終堅持,均可轉化為人生的成就。而每一次幸運的背後,都是厚積薄發的結果。

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數。

從赤腳醫生到中科院院士的李蘭娟


從赤腳醫生到中科院院士的李蘭娟


佳易博覽 發佈時間:02-0722:18 作者:山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