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0 美國人成天喊軍事轉型,到底怎麼個轉法?不過就四個字

美國人成天喊軍事轉型,到底怎麼個轉法?不過就四個字

柏楊《白話資治通鑑》

“輕鬆讀史之——大唐三百年”

第一篇 創始團隊:最初的神明(70)

竇建德的務虛,不是‘理論工作務虛會’那種務虛,那個是研究方針政策。他要懂這一套倒好了,估計能少犯點錯誤。他的務虛,是搞形式主義。這有一個的過程,最初的徵兆,是所謂‘朝儀’。

竇建德出身平民,起家的班底又是所謂‘群盜’。朝儀這東西,本來和他沾不上什麼邊。懂這些門道的,是李淵李密他們。

事情還要從消滅宇文化及說起。當時他等於接收了隋煬帝的朝廷班子。隋朝搞垮了臺,主要還是楊廣的功勞,不關大臣們多少事。朝廷高級幹部裡,不少還是有本事的。但這些人辦事的路數,和竇建德他們完全兩個樣。

這裡面最大區別,簡單講就是‘規矩’。農民軍做事大大咧咧,沒那麼多講究;朝廷辦事循規蹈矩,一切要有章法。所以這些人進了領導層以後,一個很重要的工作,就是幫著竇建德建章立制。

建德起於群盜,雖建國,未有文物法度。裴矩為之定朝儀,制律令。建德甚悅,每從之諮訪典禮。

看來裴矩這事幹得不錯,竇建德相當滿意。史官們這口氣,也是肯定居多。

其實,竇建德犯下大錯而不自知。

打天下這事,本質上還是一種競爭。競爭的最高法則是揚長避短。美軍夠強大吧,還在不停地搗鼓軍事轉型。他們怎麼定義轉型呢?國防部《轉型指南》裡有這麼這麼一段話:‘轉型是個過程,(它)重新塑造變化中的軍事競爭與合作的本質,以便充分利用我國優勢,保護我們的非對稱薄弱環節,鞏固我國的戰略地位。’

這話比較拗口,估計是些成天搞理論的書呆子寫出來的。用聽得懂的話說,就是‘揚長避短、始終保持我軍的戰略優勢’。

不知道竇建德有沒有好好想過,他的‘長’和‘短’在哪裡?

復旦教授朱剛先生說:“貴族的學問以禮為核心,心目中有一套禮法原則。庶民不懂這些禮法,不從原則出發,而從實用出發來取捨。”

貴族重禮法、庶民重實用。這本來沒有高下之分,哪個好用用哪個就是了。按前面我們對李密的分析,在打天下這樣超級複雜的大買賣中,注重實用的經驗主義,還要優先於注重原則的理想主義。

對竇建德來說,守信重義是他的‘長’,門庭名望是他的‘短’。

老百姓眼裡,講信義的領導實在,高大上的東西沒有用,所以質樸親民正是竇建德最大的優勢。現在你把這個丟掉,去研究什麼典禮。你‘世為農’的竇建德,再怎麼搞,這些東西能搞得過‘世為公’的李淵嗎?紅軍怎麼發展壯大的?還不是丟掉舊軍隊長官副官那套,官兵一致、軍民一致,才走向輝煌。

更關鍵的,一旦開始關心這些虛的東西,團隊的作風就帶壞了。大敵當前,重要的是紀律和人心。禮儀這些東西,搞多了只會使自己高高在上、脫離群眾。何況四方征戰不歇,哪有那個功夫和資本呢?同樣平民出身的劉邦,在奪取全國勝利以後,才叫叔孫通制定禮儀、過過皇上癮的。之前可沒那麼多講究,經常洗著腳就接見外賓的。

遷都這事,正是形式主義的進一步體現。先不說地點選擇正確不正確的問題,遷都是個大工程,要蓋房子吧(築萬春宮),大量官員和軍隊要搬家吧。洺州到樂壽兩三百公里,這一番折騰下來,幾個月的功夫沒了。而時間,對當前的竇建德來說是最寶貴的。前面我們說稱帝消耗了王世充太多資源,現在竇建德正犯下相似的錯誤。

王世充稱帝后,竇建德和他斷絕關係。‘竇建德聞王世充自立,乃絕之,始建天子旌旗,出警入蹕,下書稱詔。

斷絕關係已經不對了。估計又是聽裴矩的,搞了一些華而不實的花樣。這是什麼呢?不就是我們現在說的官僚主義嘛。

形式主義、官僚主義,這些都不是什麼新東西,它們根植於人性。竇建德缺少一點定力,聽任縱容這些進入自己的組織管理體系。它們就象病毒,侵蝕夏國的肌體。機會合適,它將發作,一舉奪人性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