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5 星雲大師:欲為佛門龍象,先做眾生馬牛


星雲大師:欲為佛門龍象,先做眾生馬牛


欲為佛門龍象,先做眾生馬牛。

——星雲大師


"恭敬謙和滿芬芳",這是星雲大師提倡的為人處世應有的態度之一。

所謂"敬人者人恆敬之",只有以一顆謙卑、恭敬的心對待他人,才能換來同等的對待;"做人低姿態,做事高水平",才會贏得他人的認可。所以,做人應該像梅花一樣,在冬雪寒風的熬煉之後,散發撲鼻的香氣。

西方有這樣一首民謠:


丟失一個釘子,壞了一隻蹄鐵;壞了一隻蹄鐵,折了一匹戰馬;折了一匹戰馬,傷了一位騎士;傷了一位騎士,輸了一場戰鬥;輸了一場戰鬥,亡了一個帝國。


星雲大師:欲為佛門龍象,先做眾生馬牛


一個小小的釘子,本來微乎其微,但它決定了一個帝國的生死存亡。

生活中小小的細節往往能夠決定所有事情的成敗。所以,從微小處開始精心打磨,是成功之路上邁出的第一步。

佛教經典中有一句話:"欲為諸佛龍象,先做眾生牛馬。"龍象是神佛的乘騎,牛馬則是凡人的奴僕,雖然同是服務於人,但境界大不相同。

這句佛語箴言也道出了一個處世真諦:與其常常抬頭仰望光環炫目的大人物,不如踏踏實實地從眾生牛馬做起。攀爬是一道徐徐上升的軌跡,即使有時候速度不盡如人意,但是經過一種長年累月的資本積累,也必然能促進人的提升與完善。

俗話說,"玉不琢不成器",也是在說明這個道理。想擁有一件沒有瑕疵的玉器,需要長期精心雕琢與打磨,每個人都應該為自己的理想付出應有的努力。

眼光要遠,但腳步要近,星雲大師認為做人、做事、求學,都要放大眼光,但是不能好高騖遠,腳步要從近處開始,要腳踏實地。雖然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成為龍象的願望,但是從牛馬做起,從低處做起,從細節做起,會距離成功的頂峰更近一步。


有一天黎明,佛陀進城。

在路上,佛陀看見一個男子,向著東方、南方、西方、北方、上方、下方禮拜著。

佛陀問他:"你為什麼這樣做啊?"

星雲大師:欲為佛門龍象,先做眾生馬牛

那個男子說:"我叫做善生,每天向各方禮拜,是家族傳下來的習慣。據說這樣做會得到幸福的。"

佛陀說:"我也有六種禮敬的方法。"

接著,佛陀慈祥地說了活得幸福的方法:"第一,孝順父母:做兒女的要孝養、順從,令父母歡喜、安慰;第二,敬重師長:做學生的要敬重師長,接受教導;第三,愛護妻子:做一個好助手,夫妻要互相敬愛;第四,善待朋友:對待朋友要誠實、互敬;第五,尊敬僧眾:對待僧人要佈施、恭敬;第六,善待僕人:對待僕人要寬大,不要令他過分疲倦。這六種人是我們生活中的人物,和他們相處得合理,會有快樂的家庭、美滿的人生。否則,只是禮拜各方,有什麼用呢?"

善生聽了十分高興,從此參禪悟道,心中的幸福感日益增多。


佛陀所說的"獲得幸福"的方法其實很簡單,並沒有什麼神奇玄妙可言。但是,這種簡簡單單做人方法,世間眾生誰能夠完完全全地照做呢?

若想成功,就必須從身邊所有瑣碎的事情做起。神照本如禪師曾做過一首禪詩:"處處逢歸路,頭頭達故鄉。本來現成事,何必待思量。"當我們忽視了身邊很多現成的小事時,又怎麼能夠奢望生活給予我們更多的恩賜呢?

先學做人,再學做佛,這是世間不變的真理,先做牛馬,再做龍象,這也是顛撲不破的成功之路。

星雲大師:欲為佛門龍象,先做眾生馬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