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0 百年名校浠水縣團陂高中輝煌教育成果巡禮

——1977年恢復高考後,這所農村高中以其嚴格的管理、良好的校風、優異的成績贏得了社會的普遍讚譽,聲振鄂東;

——恢復高考後的1979年,這所農村高中三個班的畢業生,以大學錄取54人,中專錄取54人的優異成績轟動黃岡地區;

——1977年至1997年的20年間,這所農村高中先後培養出龔文平、張玉馳、陳小文、楊小明、徐玍、曹小軍、蔡秀文(女)等清華、北大學子7人,空軍飛行員3人;

——從這裡走出去的傑出代表有上世紀50年代初畢業、我國的著名海洋地質學家院士候選人姚伯初,60年代畢業於五中的曾擔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黨委書記的郭傳傑,70年代畢業於高中階段的穩健醫療用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李建全,80年代畢業的中國科學院院士王秋良等等;

——自1986年到2006年的二十年間,畢業於這所農村高中且後來考取博士生的有63人,考取碩士生的有146人,出國留學升造的有25人,高居同類學校之首;

——從這所農村高中走上教育領導崗位的師生有:原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金鶴年,浠水教育局連續三任主任、局長有歐陽世全、邱凌、高德華;現省教育廳廳長陶宏、副廳長徐雁冰、黃岡市教育局副局長皮建明;原武漢市洪山區教育局副局長陳國安等。

——2018年1月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在人民大會堂舉行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這所農村高中1982屆畢業生王秋良、1987屆畢業生王秋旺同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一校雙星,轟動全國。

這一組組人才輩出的數據,這一串串教育教學的驕人成績,無不彰顯這所農村高中的輝煌成就,在浠水、黃岡、乃至湖北的教育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百年名校浠水縣團陂高中輝煌教育成果巡禮

原省委宣傳部長畢志倫來校指導工作


這所享譽海內外的農村高中,這所為國家培養了如此多、如此優秀人才的農村高中,著實令人驚歎不已!

她就是有著百年曆史的浠水縣團陂高中,她是團陂古鎮的一張靚麗名片,也是浠水縣、乃至黃岡的一張靚麗名片。

“學本有原,學校是也。學校者,人才所從出,而國家所恃以為競勝之具也。”浠水教育之先之盛唯團陂。

團陂高中校園裡的兩棵近百年樟樹和柏樹,見證了學校發展的歷程。

為人先創新校歷經滄桑憶芳華

山水是文化的載體,文化是山水的生命。

團陂北背靠大別山南麓的華桂山,西臨巴水河。山水相依,一脈相承。


百年名校浠水縣團陂高中輝煌教育成果巡禮

經典誦讀


陂水團山,水蘊靈氣,風光嫵媚,毓秀鍾靈,人才輩出。而團陂這塊地靈人傑的地方,創辦新學堂何焜閣是先驅者。1900年,何焜閣與其門生戴晚香一起,將團陂鬥姆宮寺改為新學堂。

1919年(民國8年),縣政府在團陂鬥姆宮新學堂的基礎上設立浠水第五路模範小學(團陂高中的前身),團陂為北路(城關為中路,蔡河為東路,蘭溪為西路,袁家畈為南路)。自此,團陂的國民教育正式改為公辦學校,學制為六年制(初小四年,高小二年)。

1937年,學校當時分初年級(一二年級)、中年級(三四年級)、高年級(五六年級),在校學生有200多人,教職員工15人,教師人人兼任多課程。學校有籃球場,課間踢足球,玩遊戲捉迷藏,朝氣蓬勃。學校教員胡忠,每天組織老師和學生進行一小時的操訓和打球鍛鍊,校風校紀嚴格。

團陂高中歷經第五路模範小學、第五完全小學校、中心小學、鄉(鎮)中心國民學校,歷經五次校名的變更,開辦了24載,至此也完成了她的團陂初始教育的歷史使命。


百年名校浠水縣團陂高中輝煌教育成果巡禮

研學實踐活動


1955年,在小學的基礎上創辦發展“浠水第五初級中學”,即浠水五中(亦稱團陂五中);1970年9月,浠水第五中學升格為團陂高級中學。

1977年,浠水縣中學結構佈局逐步進行調整,至1982年,全縣普高保留5所,團陂高中仍為浠水北部唯一一所重點高級中學。1977年9月,黃岡行署根據當時省教育廳《關於辦好重點中小學的初步意見》,確定浠水一中、團陂高中為市級重點中學。

學校建設是自建校之初的小青磚瓦房(俗稱黑棟)有三棟,發展到後來紅磚瓦房(紅棟)四棟,白磚瓦房(白棟)三棟。教學用房由原來的四棟磚瓦房發展到1994年的三層十五間教室的教學樓,為農村高中之先。學校面貌的改善真正是從2000年開始到2009年黃岡市市級示範高中評估驗收時,教師住房、學生住房、教學輔助用房徹底改觀,全部樓房化,教學環境大為改善。學校操場由原來的200m到1995年的300m跑道,當年舉行過規模盛大的黃岡地區首屆普通高中田徑運動會。

1977年至2007年,這期間,學校有如徐滌平、徐鈺、高鵬、胡必正、汪輝、徐子秋、金鶴年、歐陽世全、何迎春、夏學矩、徐世波、何應才等一批德藝雙馨的教師,為學校的發展奠定了基礎,此後長盛達30年之久,被譽為名副其實的鄂東名校。


百年名校浠水縣團陂高中輝煌教育成果巡禮

文藝名家進校園


“陂水魚龍今方蟄,團山桃李各爭妍”。全國含211工程在內的幾乎所有的重點院校,學校均有人躋入。畢業之後走上黨、政、軍、商、學、藝界並有建樹的大有人在。在這樣一個山區經濟、信息和交通都閉塞的學校,這的確是一個令人矚目的成就。學校畢業的學生受到了高校、用人單位和社會的一致好評。

篳路藍縷新徵程繼往開來譜新篇

團陂高中是在團陂完全小學的基礎上經過戰亂、改革、調整之後一步一步發展起來的。


百年名校浠水縣團陂高中輝煌教育成果巡禮

八七屆校友王秋旺教授回母校講座


百餘年風霜雨雪,數代人殫精竭慮。如今的團陂高中,坐落團山山頭,居高臨下,背靠華桂山,西臨巴水河,東接古鎮團陂,南望石橋畈,正面迎對由黑山堖、洪家大灣山和小靈山天然組成的筆架山,放眼望去,儼然一幅風景畫。校園環境優美,綠樹成蔭。一排排古松柏、女貞樹、法國梧桐、桂竹、松柏及古樟樹等裝點著校園,教室掩映其中,恬然幽靜,清脆的鐘聲方圓十里催人奮進。校園中心位置由高矮不同的灌木組成的一個圓形花壇,是師生休閒、晨晚讀的絕佳場所,讓人心曠神怡,不亞於當時的一個大學環境。校園內兩口甘甜的水井(校門進門右手一口、操場西頭一口)滋養著數以萬計的來自浠水北部及境外的求學者。

校園的每一個角落、每一處景觀都蘊含著百年曆史文化和現代科學氣息,莊嚴的升旗臺,醒目的校訓、名言警句,典雅的文化長廊,都襯托出宜人的學習環境。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既陶冶情操,又凝心聚力,形成和諧、共勉、奮進的氛圍。


百年名校浠水縣團陂高中輝煌教育成果巡禮

百年華誕紀念碑廊


百年風霜雨雪,雲屏日新月異。團陂高中有一個勤政務實、開拓創新的領導班子,有一支傳道授業、弘揚學術、愛崗敬業的教師團隊,有一整套科學健全、行之有效的管理體制。近年來,學校立足素質教育,堅持立德樹人,以“讓校園充滿陽光”為辦學理念,強化管理,挖掘潛力,各項工作都取得了長足進步。2009年6月被黃岡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導室確定為“黃岡市示範高中”。2014年榮獲湖北省綠化委員會、省教育廳“綠色文明校園”稱號。

學校按照“德育為先、能力為重、全面發展”要求,把促進學生健康成長作為學校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狠抓德育工作,培養學生堅定的政治信念、正確的人生觀和自主自立的精神,努力做到“以德立校,以德鑄魂”。

學校先後辦有《苔花》、《雛鷹》社團,創建於1989年的“年輕人”文學社,享譽全國,多次榮獲黃岡市文學社團評比“一等獎”。2002年出版專集《鄂東嫩枝花》,獲湖北省首屆文學社團刊物評比“一等獎”,並被評為全省“優秀文學社團”。2012年8月,原文化部部長、著名作家王蒙欣然為文學社題詞:“鄂東花枝,盛開有望”。2017年與《浠水文化》合作,出版《浠水文化》年輕人文學社專號。

2019年7月4日,縣委書記黃強胤來學校調研,對團陂高中百年來的辦學歷史和教育教學成績給予充分肯定,站在新時代浠水教育發展的高度,描繪團陂高中發展新藍圖。站在百年團高跨越發展的歷史高端,學校領導班子沒有錚錚誓言,只有“眾人划槳開大船”的決心;沒有成功後的陶醉,只有迎風斗浪的豪情;沒有豐碑前的滿足,只有開拓進取的鞭策;沒有成績前的絲毫歇息,只有堅定不移的腳步;沒有交口稱讚裡的閒暇,只有大步前進的匆忙。相信不久的將來,這所百年老校將重放光彩。

風雨一百載,歷久貌更新。如今的團陂高中,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和大力支持下,以校長王全云為首的全體教職員工克難奮進、勵精圖治,校園內外道路拓寬刷黑,教學三棟用房內外裝修,操場整修翻新塑膠。站在新的起點,團高人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培德修身,輝煌相續。

在團高“秉承傳統、開拓創新”的強勁號角下,百年名校——團陂高中將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以學生為本、以德育為先,和諧共進,翱翔未來,她必將承載著百餘載的深厚文化及團高人的夢想,乘風破浪,揚帆遠航,駛向更加燦爛輝煌的明天!

記者:王帆 章軒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