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寶寶整天粘著媽媽,多半是父母的問題,不止是缺乏安全感

隨著孩子年齡的不斷增長,很多孩子逐漸的脫離父母的懷抱,越來越喜歡獨立所帶來的快樂。

但是在生活中,許多家長卻發現和自家寶寶同齡的孩子都已經可以獨立的辦很多事情,但是自家寶寶卻越來越喜歡粘著媽媽。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寶寶越來越愛粘著媽媽呢?


寶寶整天粘著媽媽,多半是父母的問題,不止是缺乏安全感


寶寶喜歡黏媽媽的原因

1、在用行動向媽媽表達愛意

大多數孩子在幼小時無法用語言來表達自己對家人的愛意時,就會通過一些行為和動作來進行表達。對於經常陪伴寶寶的媽媽來說更是如此,幼兒常常會粘著媽媽。經常待在媽媽身邊的孩子會感到穩定和幸福。

因此寶媽在面對粘人的孩子時,應該同樣對孩子回以自己的愛意,而不是厭煩寶寶粘人的行為。


寶寶整天粘著媽媽,多半是父母的問題,不止是缺乏安全感


2、天生的從屬行為

俗話說的好“母子連心”。

其實當孩子還沒有出生時,媽媽就會經常和他進行溝通。因此在寶寶出生後,對於孩子來說還可以感受到對媽媽熟悉的感覺,再加上寶媽長期對自家寶寶的關愛與照顧。因此,孩子會對媽媽更加依戀,甚至一時看不到媽媽還會產生焦慮的情感,總是想依附在媽媽身上。

但是,對於的依賴對孩子以後的學習和生活會產生一些負面的影響,因此媽媽是要通過一些正確的引導來幫助孩子變得更加獨立。


寶寶整天粘著媽媽,多半是父母的問題,不止是缺乏安全感


3、對陌生環境的不安全感

當面對陌生環境時,孩子內心會感到非常的焦慮,這時他就會尋找一些他所認為安全的人和物。因此我們常常會在生活中看到一些孩子在陌生環境時,總抓著媽媽不放的情形。而孩子內心中所產生的不安全感也是導致孩子喜歡粘著媽媽的主要原因之一。

寶寶整天粘著媽媽,多半是父母的問題,不止是缺乏安全感

那麼家長到底該如何做呢?

  • 告訴孩子自己的去向

媽媽有事要離開孩子的時候,媽媽可以事先告訴孩子離開的時間和離開的原因。例如:當寶媽要去上班時,可以溫柔的告訴孩子:“寶貝媽媽要去上班了。乖乖的等媽媽回來哦。”

通過這種溝通的方式,讓孩子事先做好心理準備,從而進一步提高孩子對家長的安全感和信任感。長期通過使用這種方法,就可以慢慢改善孩子依賴家長的行為。


寶寶整天粘著媽媽,多半是父母的問題,不止是缺乏安全感


  • 轉移注意力

面對過於依賴家長的幼兒,家長可以通過使用一些新鮮有趣的玩具來吸引孩子的注意力。通過分散注意力的方式,來減少孩子對家長的依賴。並且在孩子玩耍的這一過程中,家長還可以注意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可以說是一舉兩得的方式。


寶寶整天粘著媽媽,多半是父母的問題,不止是缺乏安全感


  • 參加集體活動

對於過於依賴家長的孩子,我們也可以適當的帶他們去進行一些集體活動。讓孩子和同齡人遊戲的過程中逐漸忘記依賴家長。而且在這個過程中,不僅可以改掉孩子依賴家長的小習慣,還可以幫助孩子提高人際關係能力。


寶寶整天粘著媽媽,多半是父母的問題,不止是缺乏安全感


  • 給予空間,培養獨處的能力

在安全的環境之下,可以給孩子創造一個獨立的空間,讓孩子有一定的歸屬感。在這個空間裡,孩子可以肆意的玩耍,通過自己與自己的相處,培養自己的獨處的能力。這樣就降低了對媽媽的依賴。在這個空間裡,媽媽可以讓孩子做許多簡單事情。比如:讓寶寶自己收拾小玩具,讓寶寶自己倒垃圾。


寶寶整天粘著媽媽,多半是父母的問題,不止是缺乏安全感

在這個過程中,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得到提高後,自然而然的就會擺脫依賴關係,減少孩子對媽媽的依賴。寶寶黏媽媽大多是因為不夠獨立,沒有形成獨立人格,培養寶寶強大的內心很重要。楠哥推薦2本培養寶寶堅毅與性格的繪本——《寶寶好品格培養經典童話》與《德國幼兒自我管理圖畫書》。


寶寶整天粘著媽媽,多半是父母的問題,不止是缺乏安全感


《寶寶好品格培養經典童話》彙集了《堅毅的小錫兵》、《石頭湯》、《七隻烏鴉》等10個具有教育意義的經典童話故事,讓孩子從故事中學到勇敢、堅毅等品質。《德國幼兒自我管理圖畫書》通過浣熊一家的故事,讓孩子認識情緒,學會獨立。

寶寶整天粘著媽媽,多半是父母的問題,不止是缺乏安全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